首頁 > 人類文史 > 劉備伐吳的動機是什麼?是為了自己的尊嚴嗎?

劉備伐吳的動機是什麼?是為了自己的尊嚴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閲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備大舉興兵討伐東吳,結果卻被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給打得落荒而逃,恐怕他這一輩子都沒有敗得這麼慘過。而對於劉備伐吳的動機,歷來也是眾説紛紜,有人認為劉備是為了臉面和尊嚴,關羽作為他手下的頭號大將,而且還是他的義弟。對於關羽的慘死若是無動於衷的話,難免會被人唾罵其假仁假義,因此説劉備是為了義氣而戰。

也有人説劉備主要是為了荊州,畢竟荊州是蜀漢的戰略要地,失去了它等於葬送了蜀漢的一半基業,因此劉備勢必想要再次奪回來。不管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的初衷是什麼,結果終究是失敗了。很多人可能會説,若是帶上諸葛亮的話,絕不可能會失敗,陸遜怎會是他的對手呢?必定可以把東吳打得落花流水,事實真是如此嗎?

劉備伐吳的動機是什麼?是為了自己的尊嚴嗎?

其實不然,在這裏我們暫且不詳談為何不帶諸葛亮伐吳。事實上是,即使帶上諸葛亮,劉備的敗局也是一定的,有沒有諸葛亮並不能改變整個戰局,為何如此説呢?

劉備伐吳的動機是什麼?是為了自己的尊嚴嗎? 第2張

其實,這要跟我們平時對諸葛亮印象開始説起,在我們看來,諸葛亮是一個智謀超羣的大軍師,而且指揮作戰無往不勝。可是,事實上的諸葛亮恐怕並非你想的那樣,他在蜀漢充當的角色並非是謀臣或者軍師,大多數是諸如蕭何一般,負責後勤保障的。就拿漢中之戰來説吧,劉備在漢中打仗,諸葛亮在幹嘛呢?

根據記載:“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也就説諸葛亮守在大本營,負責調度物資糧餉以供應前線。先前劉備取荊州的時候也是如此,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税,以充軍實。”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的主要工作其實也是負責後勤這一塊。

其次,劉備的伐吳是完全過高地估計了自己。至於一向腳踏實地的劉備,為何心態會變得如此的浮躁,其實就是因為漢中之戰的勝利所導致。劉備認為,此時的他已經真正的強大起來了,連曹操都不是自己對手了,要知道曹操是當時最強大的人,若是連曹操都能打敗,劉備自然就會看不起孫權,畢竟孫權的各方面實力遠比不上曹操。所以,就在荊州失守連同關羽被殺之際,劉備其實仍然認為自己的實力遠大於東吳,故而不同任何人的勸阻執意伐吳。

更致命的其實還不在於此,而在於劉備膨脹之後,居然連戰前準備都是草草了事,既沒有進行整軍練兵的活動,也沒有制定周密的作戰計劃,幾乎是一股腦的徵集人馬草率的直奔東吳。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即使有諸葛亮在身邊出謀劃策,其實也是凶多吉少,畢竟東吳在方面早已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再加上陸遜的能力非同一般,因此有諸葛亮在也沒用。

再者,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並不像大多數人想象的那般厲害。雖然諸葛亮素來以謹慎著稱,有他可以讓蜀軍的治軍更加的嚴謹,但是以陸遜的軍事才能來看,最終蜀軍仍會是處於劣勢,畢竟蜀軍遠道而來根本長期消耗不起。再説諸葛亮一生數次北伐都是以失敗告終,除了一些客觀原因造成,但也足以説明他的軍事才能並不會很強,這也就是為何劉備一直讓他鎮守後方的原因,因為他擅長的其實跟蕭何一樣,很會做後勤善後的工作。

所以,綜合上面説提到的三個事實依據,即使劉備帶上諸葛亮伐吳的話,其實結局都是一樣,註定會以失敗告終,絲毫改變不了敗局,最多能幫劉備減少一些損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