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秦朝是如何統治全國的?秦朝的官制是怎樣的?

秦朝是如何統治全國的?秦朝的官制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閲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結束了自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來諸侯分裂割據的局面,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封建王朝,秦國統治天下的手段,其實可以概括為兩個詞:郡縣制和三公九卿制。

這兩個制度,一個是國家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一個是中央官制。正是靠着這兩種制度,秦國高層從理論上來説,可以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直接管理到秦國境內的每一個百姓,每一件事。

而且從一個普通老百姓,到高高在上的秦始皇,這其中其實只需要經過不超過六個人的彙報,就可以進行溝通了。

秦朝是如何統治全國的?秦朝的官制是怎樣的?

這顯然是一種很高效的中央集權方式。

或許,和後世有些朝代相比,秦朝的這套制度,有點略顯粗糙。但作為第一個統治這麼大疆域的王朝,秦國做的其實已經很好了。而且,秦朝的這些制度,對於後世的那些王朝來説,也是一個最重要的參考案例,極具教育意義。

先説秦朝的中央官制。

在秦朝中央,權力最大的,自然就是皇帝本人了。皇帝本人至高無上,擁有絕對的權力,這在任何一個古代王朝,都是通用的。

而在皇帝之下,權力最大的,則是丞相、太尉以及御史大夫。這就是秦朝的三公。

秦朝是如何統治全國的?秦朝的官制是怎樣的? 第2張

在秦朝中央,丞相負責日常的行政工作,負責直接領導百官,處理正常的國家政務。太尉是國家的最高軍事主官,全權負責國家軍事。

御史大夫則是負責監察,理論上來説,所有的秦朝官員,包括丞相和太尉,都在御史大夫以及其下轄官員的監察範圍之內。而御史大夫的麾下,則是又分了御史中丞、侍御史和監御史。

御史中丞可以理解成皇帝的祕書,負責做一些文案工作,監察各種制度和政策方面的問題。侍御史負責監察中央官員,監御史則是負責監察地方官員。

簡單來説,秦朝的中央政府,實行了行政、軍事、監察三權分立的制度,最大程度上避免權力過度集中。而且,在政府實際運轉的時候,秦朝中央更是用了多種辦法,來限制高層官員的權力。

比如秦朝雖然理論上有太尉這個官職,但是卻沒有人真正擔任過。在秦朝十多年的歷史上,有資格擔任這個職位的頂級名將,其實並不算少。幫秦始皇橫掃天下的王翦,平定魏國和齊國的王賁,率兵在北方常年抵禦匈奴的蒙恬,這幾位頂級名將,其實都有資格去坐太尉這個位置。

但是,在秦朝歷史上,卻偏偏從來沒人真正做過太尉。包括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其實也沒有人真正全權負責秦國的軍事。秦國的軍事最高指揮官,一直都是歷代秦王本人,等於是秦王自己做了太尉。

而在實際戰爭當中,秦國的軍隊,則往往是由丞相、將軍、庶長、大良造、五大夫或者客卿來統領的。這些官職雖然有權統領軍隊,但他們統領軍隊的權力,確實暫時性的。一旦打完了仗,回頭還得把兵權交回去,而不像太尉,可以長時間擁有兵權。

再加上秦朝統一天下之前,國家基本沒有常設軍隊。都是要打仗的時候,直接募集適齡百姓來參軍。這樣一來,就可以儘量避免軍中固化,避免某個將軍擁有自己的私人武裝,大將擁兵自重,造反篡位的事情,自然就很難發生了。

秦朝是如何統治全國的?秦朝的官制是怎樣的? 第3張

而負責日常行政事務的丞相,也不是一個人來擔任的。秦朝在丞相一職上,一直設立左右丞相各一人,等於是有兩個人共同分攤了丞相的行政權力,這就可以從一定程度上,避免行政權力過於集中。

至於負責監察的御史大夫,從等級上來説,其實要比太尉和丞相,稍低半個檔次。太尉和丞相的俸祿,都是一萬石;而御史大夫,則是兩千五百石。同時,御史大夫往往被視作丞相的候選人。一般都是老丞相退休之後,由御史大夫接班,做新的丞相。

而在這三個最高官職之下,便是所謂的九卿了。

九卿指的是九個官職,分別是奉常、郎中令、衞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以及少府。

如果類比後世的話,奉常相當於是明清時期的禮部尚書,管各種禮儀方面的事情;郎中令相當於是中央警衞團團長;衞尉相當於首都軍區最高負責人;太僕管理各種和馬有關的事情,近似於現代的交通部部長;廷尉相當於最高法院院長,負責司法審判。

典客相當於今天的外交部部長,以及民族事務管理部的負責人。宗正是專門負責和皇族有關的事情,這個官職現代已經沒有了。

秦朝是如何統治全國的?秦朝的官制是怎樣的? 第4張

治粟內史相當於是今天的農業部部長,加上財政部部長。既要管全國的農業生產,同時也要管收税和財政問題。少府則是相當於今天的自然資源部部長,再加上工業部部長。

秦朝的中央事務,基本上可以由三公九卿來負責。以秦朝的情況來説,基本上很難找出什麼事情,超出這十二個職位的職權範圍了。所以,三公九卿,基本上可以把所有中央工作,都給管明白了。

在地方上,秦朝又施行了郡縣制。郡就相當於是今天的省,而縣則是相當於今天的市。在地方上,秦朝同樣也是執行了三權分立政策。郡守和縣令,一般只有行政權,相當於是中央的丞相。郡尉和縣尉,負責管理當地的軍事。郡監和中央派下來的那些監御史,則是負責監察。

而且,郡縣兩級的官員,是由中央直接任命的。這兩個級別的官員,必須經過中央審核之後,理論上來説,得由皇帝本人簽字之後,才能被正式任命。如此一來,皇帝本人就可以把全國的任免權,都給抓到自己的手裏了。

另外,郡縣制在行政級別上,雖然是兩級管理制度。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當中,縣下面其實還有行政單位。不過到了縣以下的行政單位,因為規模太小,所以就沒必要在執行三權分立了。在縣以下的單位,基本上沒有軍事官員。

縣下面的行政單位,是鄉。秦朝在鄉這個行政級別,好像沒有鄉長這個説法,只有三老、嗇夫和遊徼這麼幾個官職。三老負責教育,相當於今天的鄉教育局局長;嗇夫管訴訟和收税,相當於今天的鄉級法院院長,以及鄉税務局局長。遊徼負責當地的治安,相當於今天的鄉公安ju局長。

秦朝是如何統治全國的?秦朝的官制是怎樣的? 第5張

而且,因為古代的通訊手段比較差,中央對地方的統治越細微,統治成本就會越高。所以,秦朝的時候,中央只管到縣這個行政級別。縣以下的官員,基本上都是地方上自己任命的。

鄉下面的行政單位,叫做裏,可以理解成今天的村。里長就是今天的村長。因為到了裏這個級別,已經實在是沒有必要再搞那麼多官職了,所以基本上都是由里長來管理了。同時,里長下面,會管幾個亭長,負責當地治安。

比如説後來的漢高祖劉邦,在秦朝的時候,就是一個基層亭長。正是因為這個特殊的身份,導致劉邦在當地認識了不少灰色人員,有着很廣泛的人脈。等到後來秦朝末年的時候,劉邦就是靠着自己的人脈,籠絡了一些人,這才有了自己最初的起義班底。

所以,一個秦朝的老百姓,如果想把自己的意見,傳遞給高高在上的秦始皇,理論上來説,只要通過六個人就可以了。這六個人分別是亭長、里長、三老、縣令、郡守、御史大夫。

現代有一個著名的六人理論,指的是任意兩個人之間,可以通過最多六個人來建立起聯繫。這個理論在現代基本已經得到了證實,哪怕是不同國家的兩個人,其實也可以通過最多六個人的傳遞之後,取得聯繫。

而在秦朝,秦始皇或許不知道這個六人理論,但他建立起來的這個制度,卻完全符合這個理論。正是靠着這套高效的統治制度,秦朝才能把自己的統治,深入到帝國的每一個人,每一個角落。

秦朝是如何統治全國的?秦朝的官制是怎樣的? 第6張

也正是因為這套制度比較高效,所以後來施行這套制度的秦朝和漢朝,才能長時間維持一個超大的版圖。如果沒有這種高效的統治制度,想要建立起一個大一統國家,顯然是天方夜譚。

不得不説,兩千多年前的秦朝古人,在制定這些制度方面,真的是非常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