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藺相如在歷史上的形象怎麼樣?有何貢獻?

藺相如在歷史上的形象怎麼樣?有何貢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閲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藺相如是戰國時期趙國上卿,趙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都説弱國無外交,可如果外交官給力也很有可能讓弱國能保證自家的合法利益,歷史上的戰國時期被譽為“大爭之世”,這個時期,各國互相之間除了戰爭外,外交動作也相當頻繁,各種合縱連橫以及威脅打壓,都是為了本國能獲得最大利益,其中,因為秦國的崛起讓它在各種外交事件中站在了強勢的地位,但秦國也不是百戰百勝的,在和接壤的主要對手趙國的鬥爭中也吃過不少虧,這主要是趙國出了一名相當優秀的外交家。

藺相如,戰國時趙國的名臣,早先僅僅只是趙國某官員家的門客,後來經過幾次和秦國之間的外交鬥爭後得到趙王的賞識,官位最高位時曾做到趙國的上卿(相當於後來的宰相),他的崛起主要有兩件事。

藺相如在歷史上的形象怎麼樣?有何貢獻?

第一件事是大名鼎鼎的“完璧歸趙”事件,當秦國向趙國建議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並希望趙國派人將和氏璧送去秦國交換時,趙國迫於秦國強大的力量不敢拒絕,又擔心當和氏璧送過去後無法得到城池,這個時候趙國的宦者令(管理所有王宮內太監們的官員)繆賢舉薦了他家的門客藺相如擔任這次出訪秦國交換城池的使者,藺相如在這次外交事件中成功的打碎了秦國妄圖謀奪和氏璧的謀算,還完好無整的將和氏璧帶回趙國,藺相如以此次對秦外交中的卓越表現從門客變為趙國的上大夫。

第二件事是“澠池會盟”事件,趙國和秦國接壤,兩國是死敵,因此雙方交戰不斷,公元前279年,秦國想攻打楚國,擔心趙國扯後腿,所以想先和趙國達成互不侵犯條約,於是秦昭襄王邀約趙惠文王到澠池這個地方談判,希望兩國締結盟約以維護和平。

在澠池的兩王之會上,秦昭襄王刻意打壓趙惠文王,不但讓趙惠文王為秦王彈琴,還威脅索要趙國的城池,關鍵時刻又是隨訪的藺相如據理力爭,幫助趙惠文王很好的維護住了趙國的尊嚴。這次外交事件後,藺相如得到趙惠文王的感激和信任,被委任為趙國的上卿。

藺相如通過兩次和強秦的外交事件後輕鬆的做了上卿,但是這個結果讓另一位趙國重臣相當不滿,這就是當時趙國武將之首的廉頗,廉頗是武將,喜歡的是戰場上爭雄,看不慣文臣藺相如上下兩張嘴皮子一動就獲得了比自己還高的官位,《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記載:

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

廉頗毫無顧忌的諷刺藺相如是個“賤人”,不屑與之為伍,藺相如大概是歷史上首個被稱呼為賤人的名人,兩人之間因為廉頗的偏見導致不和,但藺相如做為文臣之首,為維護趙國朝堂的穩定,處處對廉頗忍讓,終於感動了廉頗來“負荊請罪”,兩人成功的上演了一出“將相和”。

藺相如在歷史上的形象怎麼樣?有何貢獻? 第2張

從此之後,“賤人”藺相如和將軍廉頗惺惺相惜,趙國和秦國在長平大戰時,藺相如已經因病生命垂危,即使如此,他還在向當時的趙孝成王建議不要用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廉頗為將,但趙孝成王沒聽進去他的意見,中了秦國的離間計,將善於防守的廉頗從前方撤回,直接導致趙國長平大敗,從此一蹶不振。而藺相如卻沒多久後就去世了,再也沒有人能夠幫助趙國在危急的情況下抗衡秦國。

藺相如以對秦外交起家成為趙國首席大臣,期間也做到了一名臣子該做到的一切,司馬遷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對這位“賤人”的最終評價是:

“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能信意彊秦,而屈體廉子,用徇其君,俱重於諸侯。”

由此可知藺相如不愧為一代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