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国学 > 古文名著 > 红楼梦中薛家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红楼梦中薛家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来源:历史趣闻网    阅读: 2.6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宝钗,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与林黛玉并列为金陵十二钗之首,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薛家进京不管打的旗号多么冠冕堂皇,都掩盖不了他们在南京混不下去,需要来京城投靠王夫人和王子腾,替薛家找一个出路的窘境。

薛蟠父亲死后,薛姨妈一个妇道人家,根本撑不起偌大的商业帝国,薛家的买卖急遽凋敝,商业帝国基本瓦解。

如果薛蟠是人中龙凤,薛家大可以收缩阵线,以图东山再起。可惜他除了花钱败家,一点忙帮不上。不得已,薛姨妈只有借重薛宝钗,希图通过联姻京城王公权贵,给薛家找一门靠山,扶持一下薛蟠,不至于被他败光。

王夫人和王子固然得力,薛姨妈活着,一定支撑薛家不倒。但三兄妹一死,甚至只需要薛姨妈一死,贾家、王家对薛家扶持势必减少,下一代表兄弟关系再好也靠不上。

薛姨妈自己得益于兄弟姐妹扶持,薛蟠不成器,唯有靠薛宝钗。这才是薛家举家进京的目的。当然,背后王熙凤父亲和王子腾的出谋划策不可少。

至于薛宝钗进京选秀,根本不值一提。薛家商贾出身,不可能入选进宫,不过是对薛宝钗的包装亦或者掩人耳目的幌子罢了。

红楼梦中薛家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薛家一进京,就住进贾家。随即积极推销“金玉良姻”。薛姨妈直接对王夫人说:

“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

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薛宝钗也配合炒作冷香丸的神奇,就是想借助“天意”,来弥补商贾出身不足匹配贾宝玉国公府“公子”的身份。

可惜,任凭薛家此地无银三百两,贾母为首的贾家人,并不接招,更坚决反对金玉良姻,双方一耗就耗了薛家七八年,将薛宝钗耗成了大龄剩女。

不过,随着薛宝钗年纪渐增,贾母的反对,薛家时间不多并没有在贾宝玉一棵树上吊死。借助王子腾的关系,薛姨妈带着薛宝钗积极的参与了京城权贵圈的社交。

(第二十五回)展眼过了一日,原来次日就是王子腾夫人的寿诞,那里原打发人来请贾母王夫人的,王夫人见贾母不自在,也便不去了。倒是薛姨妈同凤姐儿并贾家几个姊妹、宝钗、宝玉一齐都去了,至晚方回。

王子腾夫人过生日,王夫人没去,薛姨妈同凤姐儿带着宝玉宝钗等都去了。这里透露出一个讯息,就是薛姨妈的不自在。嫂子过生日,王夫人说不去就不去。但薛姨妈一定要到,不但她去,女儿薛宝钗也带去。

虽说贾家三春和王熙凤宝玉都去了。但这里要结合后文王子腾过生日时,宝钗再没随薛姨妈过去。前后一对比就会发现,贾宝玉作为男孩子一定要去给长辈拜寿。但女孩子则未必。

上一次薛宝钗去,一个是王夫人没去,贾家三春要代替王夫人过去。薛宝钗不能不一起跟着过去。第二个是舅母生日,外甥女到场更方便。第三个原因,就有薛家刚来京城不久,在金玉良姻上折戟沉沙,希望通过权贵圈的聚会,帮助薛宝钗打开另外的姻缘局面。

奈何几年下来毫无一点效果,薛家认清现实放弃了,才有薛宝钗在王子腾过生日时不再过去的缘由。

按说以薛宝钗的人物,性格,不可能没人看中,第七十一回贾母生日,甚至还主持了一个更高等级的“相亲会”,但薛宝钗仍旧滞销,这又是为什么呢?曹雪芹通过另一个大龄剩女的“愁嫁”,给出了答案。

(第三十五回)那傅试原是暴发的,因傅秋芳有几分姿色,聪明过人,那傅试安心仗着妹妹要与豪门贵族结姻,不肯轻意许人,所以耽误到如今。目今傅秋芳年已二十三岁,尚未许人。争奈那些豪门贵族又嫌他穷酸,根基浅薄,不肯求配。那傅试与贾家亲密,也自有一段心事。

红楼梦中薛家进京的原因是什么? 第2张

傅试和傅秋芳,可以肯定影射的就是薛蟠和薛宝钗。指明薛家“附势”的心态。而薛宝钗之所以无人问津,就是京城权贵对傅试的看法。

一,暴发,傅试怎么说还是个“通判”的官身,薛家商人地位,与王公贵族差别不啻云泥之别。

二,穷酸,不是真的穷。穷的是根基、礼仪、门第、家教、家族底蕴、社会地位。

“暴发”“穷酸”这四个字,实在太打脸了。令傅秋芳和薛宝钗在京城权贵圈中毫无立锥之地。哪怕他们比人家有钱,依然被瞧不起,看不上。当时的价值观就是这样。

贾母看不上薛宝钗,就是薛家与贾家身份地位相差悬殊。别看二者都是四大家族。但当初紫薇舍人如果不是皇帝潜邸的信任家奴,根本没资格与宁荣二公论交。

紫薇舍人绝不是中书舍人。中书舍人和儿孙打死不会经商,也不配与宁荣二公平等结交。紫薇者皇帝也,舍人就是家奴。契合薛家皇商,皇帝买办的身份。

紫薇舍人一死,薛家什么都不是。到薛蟠这一代连生意和钱都没了,更是失去了与京城权贵联姻的可能。

薛宝钗没人要是夸张,梅翰林这种五品以下的新贵还是没资格不嫌弃她的。问题是他们解决不了薛家的燃眉之急,薛宝钗不会嫁给他们。

诗词名句
成语典故
神话故事
传统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后语
对联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