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云人物 > 帝王将相 > 寇准为北宋做出很多贡献,为何结局如此凄惨?

寇准为北宋做出很多贡献,为何结局如此凄惨?

来源:历史趣闻网    阅读: 2.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寇准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自古以来,新皇登基后,为了笼络人心,都要封赏天下、给大家加官晋爵。对于这个问题,刘娥没花费一钱一物,就把群臣给征服了。

原来,丁谓倒台后,很多官员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因为,丁谓大权独揽时,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很多官员都给丁谓递过表示顺从的书信。

如今,这些书信就在丁谓的府里,如果刘娥愿意的话,她完全可以凭借这些证据,给他们贴上一个“丁谓同党”的标签,一起发配到海南岛!

然而,群臣眼中的罪证,却成为刘娥收买人心的最好礼物。

寇准为北宋做出很多贡献,为何结局如此凄惨?

铲除丁谓后,刘娥第一时间颁布了一道圣旨——中外臣僚曾有与丁谓往来者,一切不问。

此外,为了消除大家的戒心,刘娥当着群臣的面,放了一把大火,把群臣与丁谓交好的书信,都给烧了。目睹了这一切后,宋朝官员都长嘘一口气。

以上,就是刘娥赐给群臣的恩。

对待自己人,用恩足矣;但对待外人,则只能施威,这才是唯一的正道。

下面,就是刘娥送给敌国的威。

这个威,就是用强硬政策,向辽国宣布自己的主权。

宋真宗下葬后,刘娥立刻送给辽国一封外交文书。在这封文书中,刘娥不仅告知了先皇病逝的消息,还告诉了辽国一个事实——现在,我们宋朝换皇帝了。但是皇帝还小,一切由我做主。以后有事,要找我商量。

我是谁呢?我是刘娥,你的刘大嫂,你们辽国传说里的那位强悍无比的宋朝刘太后!

如果不相信你大嫂实力的话,请看看宋朝现在的年号,就会一目了然了。

宋朝现在的年号,叫作“天圣”!

何为“天圣”?“二人圣”是也!

可见,刘娥就是要明明白白地昭告天下,如今这个宋朝,是太后和皇帝共同治理的国家,你们谁敢不服?

当时,耶律隆绪看完文书后,要回信呀。对于这个问题,辽圣宗想了一会儿,转身对一旁的萧皇后道:“我看这个回信,还是你写吧。一来,你们都是女子,互相通信方便;二来,我也让你在南朝露露脸,增加一些威望。”

就这样,在这封强势的“宣布主权”书信的作用下,刘娥在异族人眼中,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强势媳妇,一个不亚于萧太后的强悍女子。从此以后,辽国人再也不敢轻视这位大嫂了。

辽国人不敢轻视刘娥的现象,竟然起到了连带的效果。得知刘娥的强悍本色后,西夏的李德明也服软了,再次声称自己叫“赵德明”,并派使者上京。在吊唁宋真宗的同时,也来窥视一下这位传说中连辽人都“害怕”的刘太后。

此后,李德明一直很乖,他一直听从刘娥的领导,再也没有窥视过中原。

至此,在刘太后的恩威并施下,政权平稳地完成了过渡,边境一片良好,朝廷也一片和谐。

接下来,刘娥就要处理那两个前朝的余孽了。

那两个前朝余孽,就是那对欢喜冤家——丁谓、寇准。

寇准为北宋做出很多贡献,为何结局如此凄惨? 第2张

丁谓在崖州待了三年后,因为表现良好,最终,被刘娥赦免,得以迁回内地,在雷州一代居住(后迁徙至道州)。

后来,为了改善生活水平,丁谓频繁向朝廷示好,并用“九万里鹏容出海,一千年鹤许归还”的诗词打动了皇帝。

宋仁宗亲政后,宽恕了丁谓,允许他在光州(今河南潢川县)安家落户,并授予了他一个秘书监的官职。

在光州居住期间,丁谓虽重返官场,却再无执政的想法。晚年的他,彻底皈依佛门,不再过问世事了。

也许经过了太多的宦海沉浮,丁谓早已看透了世间百态,他大彻大悟,潜心修佛,寻求一个真正的解脱。

宋仁宗嘉祐四年(1037年),丁谓得到了解脱,他病逝于光州,享年71岁,也算是一个长寿之人了。

盖棺论定一下吧:

综观丁谓的一生,可谓毁过于誉,令人唏嘘不已。

早年时,丁谓以一代才子的身份进入政坛,备受瞩目;他又以干练精明的工作态度,得到了一个“能臣”的美名。当时,所有人都认为,丁谓将成为韩愈、柳宗元式的人物,成为一个治世之能臣、文坛之领袖,他甚至能替代欧阳修,成为“宋六家”之首。

然而,在官场之路上,丁谓却选择了一条投机取巧、阿谀奉承的道路,弄权祸国、害人害己,最终成为杨国忠、李林甫式的人物。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丁谓的一生,足以成为一部经典的人生教科书,留给后人,慢慢品味。

当然,虽然丁谓的结局不怎么好,但是比起下一位则要好得多。

这一位,就是寇准。

寇准为北宋做出很多贡献,为何结局如此凄惨? 第3张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闰九月初七,一代名相寇准病死在了“到海只十里”的雷州,享年62岁。

此时此刻,距离寇准金榜题名、进入仕途,已经过去了43年;此时此刻,距离他游说太宗,册立赵恒为太子,已经过了29年;此时此刻,距离他用一己之力,签署澶渊之盟,已经过去了19年;此时此刻,距离他第五次被轰出京城,被贬入雷州,仅仅过去了一年零七个月。

寇准一生所有的光荣与耻辱,都将伴随他的死,被永远地尘封在历史的长河里。然而,寇准虽然死了,他的动静依旧巨大无比,依旧余波未平。

因为,寇准死后,一场轰轰烈烈的“迁坟事件”,闹得满城风雨,并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被记录在了历史里。

原来,寇准死后,他的夫人宋氏(寇准的夫人叫宋娥,是赵匡胤宋皇后的小妹)上书朝廷,希望把寇准的灵柩运回长安,埋入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市)寇家的祖坟内。

在当时那个叶落归根、入土为安的年代里,宋氏的这个要求,合情合理,朝廷不管怎么反对,也不能驳回。毕竟,寇准已经死了,你总不能让寇准埋在雷州,当一个孤魂野鬼吧。

对于这个“本家亲戚”的请求,刘娥没有丝毫的反对,第一时间批准了。只不过,她依旧耍了一个小心眼。

当时,刘娥经过精心计算后,给了宋氏一笔运费,用来运送寇准的灵柩。然而,这笔运费,只够把寇准的棺椁运到洛阳,就再也不能前进一步了。

洛阳、长安……这两个城市距离有多远,众所周知。从洛阳运送到长安,根本不需要多花几个钱,刘娥也绝对付得起!而且,当时的大宋王朝,也不在乎这几个钱。然而,在前宰相的丧事上,大宋王朝却如此抠门。可见,这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这种结果说明了什么——刘娥这么搞,就是诚心恶心寇准了。她就是不给寇准继续“前进”的经费,让寇准看着自己的祖坟,近在眼前,却无可奈何,只能独自伤悲。

看来,刘娥对寇准的恨,真是至死不渝。即使寇准死了,这个女人也不能释怀。

当然了,不给寇准的棺椁拨经费,除了恶心寇准外,刘娥还有一个更深层的用义——这个女人在杀鸡儆猴,她要用寇准这个死人做一次试探,看看官场的反应如何,群臣是不是臣服自己。

这次试探的结果非常好,群臣的反应非常平淡。当时,明知道刘娥这样做不对,是在欺负寇准,但是,为了自己的前途,群臣竟然没有一个人给寇准说好话。这些人也没有借钱给宋氏让她继续前进,带着寇准的棺椁返回西安。

一群软蛋……

虽然群臣的反应软弱无比,但在民间,老百姓的反应却强硬得多。沿途百姓皆发自内心地祭拜寇准,他们的这种举动,也让人感动不已。

寇准的灵柩北上时,凡所到之处,皆哭声震天。

寇准的棺椁经过荆州公安县(今湖北公安)时,当地有一个习俗,祭拜圣贤时,要砍下竹子,上面挂上纸钱,插在道路的两侧,以示尊敬。寇准的棺椁到来后,老百姓就用这种方式祭拜他。

寇准的棺椁离开后,居民就把这些竹子收集了起来,随便找一个地方掩埋了。结果,第二年开春后,这些竹子竟然长了出来,形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

见此情景,荆州人大吃一惊,他们认为这是寇准在天有灵,护佑苍生了。于是,他们就把这片竹林叫作相公竹,并在这里修建祠堂,安置了一面寇准的神牌,年年进贡,岁岁祈福。

荆州百姓的这种举动,正如明朝圣贤王阳明说的那样:“人人自有定盘针!”天下的公理和正义,不在掌权者的手中,也不在那些后世杜撰的历史书中,更不在那些顶礼膜拜的庙堂之内,而是在天下人的心里!

哪怕刘娥再迫害寇准,朝廷再诬告寇准,史书再玷污寇准(说他腐败奢靡),但在老百姓的眼中,寇准依旧是他们的好宰相。

老百姓心里的好人与坏人的衡量指标,其实非常简单。

“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有罪,人们不必熟知法条,只需根据风俗习惯、社会道理、人之常情、自己的良心,便可以做出合理的判断。”这是美国陪审团判断一个人有罪、还是没罪的法则。同样也适合判断一个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一个人物的成败,老百姓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也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也不会明白朝廷那些什么利害关系,他们只会用最简单的、最原始的标准来衡量,辨别善恶,区别忠奸。

能够结束战争,让百姓免于兵祸;能够为民请命,替百姓说话;能够体恤百姓的疾苦,真正为百姓干几件实事。这种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人,才是一个好官、一个好人。

仅此而已。

虽然寇准在安葬时,没有受到公平的待遇。但是,只要百姓还爱戴这位好宰相,那么总有一天,寇准都将受到应有的待遇。

不管多远,这一天,也总会来到。

寇准为北宋做出很多贡献,为何结局如此凄惨? 第4张

寇准病逝十年后,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终得平反。

这一天,宋仁宗下令,将寇准的灵柩运回下邽,让他落叶归根。与此同时,朝廷恢复寇准太子太傅、中书令、莱国公的官职。

两年后,即宋仁宗景祐(1035年)七月,当平反工作结束后,宋仁宗正式赐予寇准一个谥号,以表其一生的功绩。这个谥号叫“忠愍”。

根据谥号解释:临患不忘国曰忠;推贤尽诚曰忠;危身利国曰忠;廉方公正曰忠;事君尽节曰忠;身报国曰忠;教人以善曰忠;世笃勤劳曰忠;死卫社稷曰忠……寇准一生对国家、对朝廷、对百姓尽忠职守,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个“忠”字,寇准当得起。

再说“愍”,根据谥号解释:在国遭忧曰愍;在国逢艰曰愍;祸乱方作曰愍;危身奉上曰愍。

可见,这个“愍”字,是一个同情类的谥号。这也充分说明,朝廷已经承认自己错了,寇准确实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所以现在赐给他“忠愍”的谥号,算是对他谢罪。

至此,得到这么一个谥号,寇准若在天有灵,也足以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