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南宋學者黃震留下了哪些著作?他還有哪些成就?

南宋學者黃震留下了哪些著作?他還有哪些成就?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黃震,字東發,號文潔,慈溪(今屬浙江)人。南宋學者。寶祐四年進士,歷仕史館檢閱、廣德軍通判,有文集。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主要成就

創東發學派

黃震為學宗朱熹,兼綜葉適“功利之學”,主張經世致用,反對空談義理,批判“心即天”和道器為二物觀點,認為天是客觀存在的自然界,人心之靈可以認識客觀世界,但不能以心為天,批判理學家“人心道心”、“即心即道”,認為心只是靈明,不能傳,也不須傳。提出“道不離器”、物各有理觀點。主張知先行後,創“東發學派”。

南宋學者黃震留下了哪些著作?他還有哪些成就?

直言內政弊病

鹹淳四年(1268)七月,黃震在“史館檢閱”任上,他以國事日非為憂而上《戊辰輪對》二札。當時,黃震因目睹度宗無視內憂外患而履危而安,因此在札中直言當時內政有四大弊病:“民日以窮、兵日以弱、財日以匱、士大夫日以無恥。”接著還呈述邊防危急,外患堪慮之情勢:“近者,重慶為西蜀一線之脈既毀於火,光州金剛臺為淮西襟要之口,又毀於火。況其(指蒙古軍)造舟運糧,忽又聞於諸閫(統兵在外的軍職人員)之探報,則邊情愈不可測矣。夫此三者,豈容並見!”說至此,黃震又以重言提醒皇上:“設不幸年穀果荒,饑民群擾,而外寇乘之,國將何以為國,而今則皆有其兆矣!”說至激憤處,竟犯顏揭斥:“(皇上)踐阼(繼位)五年以來,無一動容變色之慮,居則惟見湖山歌舞之已久,宮居服食之便安,而凡京、襄、淮、蜀之荒殘,中原、河北之狐兔,未必關於念慮也;出則惟見儀衛法物之塞途,簾幃粉飾之夾道,而凡驅逐出巷之啼號,窮僻在野之愁嘆,皆不接於見聞也。”力諫皇上“自畏目前之安而深為天下萬世之慮”。

針對宮中興建內道場的荒唐之舉,黃震在札中力陳佞迷佛道之不可取,主張住賣度牒,省去禱祠之費,節用國資民財。勸說度宗停建內道場。度宗不僅毫無省悟,居然勃然大怒,將黃震“批降三秩,即出國門”。黃震後雖因此連降三級,貶為廣德郡通判,但敢為國為民忘我直諫之聲遍於朝野。

南宋學者黃震留下了哪些著作?他還有哪些成就? 第2張

平息鹽民暴動

德祐元年(1275),三月,餘姚石堰場、慈溪鳴鶴場發生所謂的鹽民大暴動。當此之時,朝廷急調黃震提舉浙東常平茶鹽,處理亂局。經黃震多次深入調查,察知亭丁(鹽民)逃亡或“相為盜挻”的原因,其實是由於官員椎剝亭戶,私吞鹽本錢,加之春荒嚴重,亭戶(鹽戶)衣食無著之際,還遭鞭撻之苦,被逼倍數交鹽,於是冒死而群起反抗。他一邊如實向朝廷反映情況,一邊安恤亭民,如數發還原欠鹽戶的歷年晒鹽本錢61.3萬餘貫、寬緩鹽課,同時革除鹽場諸弊,終於平息了這場官逼民反“震驚千里”的大風波。流散亭戶紛紛復歸,生聚之氣終於漸有所現。

個人著作

南宋王朝覆滅之後,黃震隱居於澤山(在今三北鎮),榜其門曰“澤山行館”,其室為“歸來之廬”,專心整理自己的著作。他的哲學思想以朱熹為宗,形成“東發學派”。他主張理是“四時行,百物生”的“自然之準則”;釋“道”為日用常行之理,斥道家高談“人心”、“道心”之玄虛。其子黃夢幹、黃叔雅、黃叔英及學侶陳著,均重經史考辨,將“東發學派”思想傳播至閩浙一帶。黃震的《東發日鈔》(又作《黃氏日鈔》),是一部滿含睿語哲理的讀書筆記,對古書辨偽功力至深,為“東發學派”的代表作。另著有《古今紀要》《古今紀要逸編》《戊辰修史傳》《讀書一得》《禮記集解》《春秋集解》等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