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沈約博學多才且通曉音律,他最後為何鬱懼而死?

沈約博學多才且通曉音律,他最後為何鬱懼而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大家好,這裡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沈約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沈約,字休文,吳興郡武康縣人,生於公元441年,卒於公元513年,是南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年少家裡清貧但好學,後成為南朝文壇領袖。沈約博學多才,並且通曉音律,著作有《晉書》《宋書》《齊紀》等等。在樑朝身居丞相一職卻對此不敢興趣,梁武帝也不啟用他,於是辭職歸鄉,梁武帝又不批准,最後鬱悶而死。沈約信奉思想觀點是佛與道思想,因此,在位期間,致力於參佛拜佛禮儀活動,作了《行神論》《神不滅論》,但是沈約主要信奉的還是儒家思想,於是逐漸形成了以儒家為本,佛道相兼複雜的思想觀點。

沈約博學多才且通曉音律,他最後為何鬱懼而死?

沈約之死充滿戲劇性

蕭衍與沈約是老相識,蕭衍後把持朝政,很多人以為遲早會稱帝,作為老朋友,沈約多次勸其打消做皇帝這個念頭,為言辭所動,蕭衍逐漸接受沈約的觀點。沈約愛讀古書,家裡藏書萬卷,在京城裡是首屈一指的,他親身經歷過三個朝代,對各朝典章制度十分熟悉,人們都將他作為表率。沈約才華出眾,很想隱退但都遭到拒絕,他輔政參政十餘年,但是沒有什麼值得歌頌的作為。

對張稷蕭衍一直內疚不安,耿耿於懷,後將此事告之於沈約,沈約作道,這件事不值得去談了,已經過去了。於是蕭衍怒道:“這該是忠臣所說的嗎?”於是憤然而去。沈約恐懼不安,蕭衍立身仍然無反應,回家後,即恐懼成病,夢中見到齊國和帝來割其舌。醒來後趕忙請了一巫師向老天告白:“帝位禪讓之事與自己無關。”蕭衍知曉沈約生病,派一皇宮御醫前往治療,並企圖譴責他,因為害怕,沈約就去世了。

沈約博學多才且通曉音律,他最後為何鬱懼而死? 第2張

沈約鬱懼之死的深層原因

1.蕭衍的羨慕與妒忌

沈約作為三朝臣子,位高功高,為什麼會憂懼而死呢?他到底在害怕什麼呢?《梁書 武帝紀上》:“蕭衍,字叔達,長大後博學多才,文武全才,好謀略。”《梁書 武帝紀下》:“梁武帝自小聰明睿智,下筆成章。”從這兩則可以窺到蕭衍是一位博學多才,聰明好學,文武雙全的皇帝。《南史 劉懷珍傳附峻傳》裡有:“梁武帝召集文人據經引事,範雲與沈約等眾常常能引經中之略文而大談史實,武帝聽大為高興並給予他們賞賜。欲試峻,他先後陳述十餘件事,帝聽後面容改色。”

2.沈約忠君思想受質疑

沈約身為南朝最有名的才子,令蕭衍十分嫉妒。蕭衍登上皇帝寶座後,非常希望朝中臣子忠心耿耿,能夠做到“忠仁義”大全。《梁武帝的統治思想試探》一文中就有關於蕭衍的思想說明:“蕭衍統治前期十分推崇儒家思想,希望臣民能夠做到對皇帝盡忠到底,並將儒家思想作為任用官職的評定標準。”再者,從沈約為官態度上見到,他以個人利益為目標,見風使舵,很明顯不符合蕭衍的儒家擇人標準。

3.士族與庶族矛盾尖銳

歷史車輪駛進兩晉南北朝後,士族開始走下坡路,為了維護自己利益,便高築壁壘,對士、庶族進行嚴格的劃分,不允許兩者相互交往,不允許通婚,人為地造成了士庶族兩者隔閡。沈約是士族中一員,也同樣受這種思想觀念的影響,在《奏彈王源》中,“要求剔除士族,禁錮王元。”沈約極度蔑視庶族的行為,劃分與庶族的界限,肯定會遭到蕭衍的漠視,從而成為蕭衍的對立方。

沈約在兩晉南北朝時期,才華橫溢,並頗為自得,讓蕭衍極度妒忌,註定了他作為文化名人不被受重用;並且以士族自居,排擠庶族,所以不可能同蕭衍站在一列中,雖然飽讀詩書,但還是因為自己不能做到儒家“忠義仁”所以才華無法施展出來,抑鬱而死是情理之中的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