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皇帝的龍袍很久都不洗的 這衣服不會有味道嗎

古代皇帝的龍袍很久都不洗的 這衣服不會有味道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還不瞭解:古代龍袍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在古代,皇帝的龍袍幾十年都不洗一次,真的不會有味道嗎?

龍袍在古代並非只是一件衣服,它象徵著皇帝所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權力。

世界上的任何一件衣服都不會有它的特殊,而擁有它的人正是封建社會的最高權力者——皇帝。

如此高貴的衣服卻擁有一個令任何人都意想不到的缺點,那就是龍袍幾十年都不會水洗一次。

古代皇帝的龍袍很久都不洗的 這衣服不會有味道嗎

這就不禁讓人為那些簇擁在皇帝身旁的妃子們言苦。

畢竟幾十年不曾洗過的衣服會有怎樣的味道不得而知,那麼,皇帝跟嬪妃是如何忍受下去的呢?

01 幾十年不洗的龍袍

龍袍之所以會貴重,從它的外表來看,體現在兩點,一點是在它的顏色,另一點是在它的圖案上。

龍袍作為權力至高者才能穿的衣服,必然會獨一無二,從設計到製作,龍袍歷經層層關卡,才會被送到皇帝的面前。

龍袍的顏色多會是黃色,在封建時候,黃色是隻有皇家才可以使用的顏色,黃色更體現了皇家獨一無二的地位。

在龍袍之上,龍栩栩如生地趴伏在衣服的中心,從鬍鬚到龍尾,每一處細節都值得讓人連連驚歎。

古代皇帝的龍袍很久都不洗的 這衣服不會有味道嗎 第2張

製作龍袍是十分複雜的事情,不只是對匠人手法的要求有著十分嚴苛的考核,同時在後期護理的人員選擇上也有嚴格標準。

製作龍袍的過程當中,匠人不僅要擁有精湛的手藝,同時還有一定的年齡要求。

對於匠人設下的年齡要求,並非是要求她們年輕貌美,而是為了保證匠人的身體足夠健康,不至於在刺繡的過程當中因為眼花等問題出現麻煩,耽誤龍袍的完工時間。

如果耽誤了龍袍的產出,很有可能引來殺身之禍。

此外,縫製龍袍的匠人在生理期間不能夠繼續參與制作過程,古代的封建迷信認為生理期的匠人蔘與製作過程會為龍袍沾染上一些不好的東西。

雖然這種說法在如今看來十分可笑,但是確實能看出人們對龍袍的重視。

02 龍袍:凝聚匠人之心的作品

除去在製作龍袍的人員選拔上有極盡苛責的要求,用來製作龍袍的材料也是優中選優出來的佳品,製作一件龍袍要選用上等的蠶絲和絲綢。

眾所周知,以蠶絲和絲綢作為製作材料的衣服往往不能與水相碰。

此外,龍袍上所綴有的珍珠等貴重飾品,也都是從各地上貢的珍品當中選拔出來的。

在製作過程當中,匠人的技巧都十分高超,可即便如此,他們想完成一件龍袍也需要有兩年的時間。

製作完一條龍袍需要幾年的時間,可以說這一件衣服上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

如此珍貴的衣服,必然也不可能被皇帝當做一件常服使用,往往在登基大典等重要節日或儀式上才會出現。

這樣的習慣避免了經常使用而導致的破損和異味。

雖然有這樣的認識,但是龍袍幾十年都不洗一次,難道真的不會有異味嗎?答案還真的是否定的。

從製作材料的角度上出發,龍袍不能夠水洗。

古代皇帝的龍袍很久都不洗的 這衣服不會有味道嗎 第3張

製作龍袍的材料極其珍貴,往往遇水之後,便會出現一定的損壞,而製作一件龍袍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而言,龍袍必然不會被水洗。

其次,還是因為龍袍的後期養護有專人打理。

當皇帝使用過龍袍之後,龍袍會專門送到花房中進行香薰,即便真的有異味,也會在長期的熏製過程當中除去異味。

至於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汙漬,古人也發揮了獨有的智慧。

對於使用材料特殊的龍袍,會根據其相應的特性進行護理清洗,也正是因為他們的精心呵護,才能夠讓我們這些後輩在博物館當中看到保留下來的龍袍文物。

03 龍袍:承載非凡意義

從製作龍袍的過程以及後期的養護手法上來看,我們不難看出,作為皇帝才能穿的衣服,龍袍本身的價值便不可預估。

在某些時刻,龍袍的存在就是皇帝,在宋代時期,有一齣戲曲名叫《打龍袍》。

古代皇帝的龍袍很久都不洗的 這衣服不會有味道嗎 第4張

這部戲曲的背景,其實講的是皇帝和太后發生了矛盾,按照中國人所講究的倫理孝道,太后勃然大怒之下要打皇帝是天經地義。

這一做法從母子倫理上來看無可厚非,但難就難在身為兒子的同時,還擁有皇帝這樣天下之主的身份。

天下之主捱打,這樣的訊息傳到外面,必然會引起人們的鬨堂大笑,也會使皇帝的公信力被削減。

思索之下,聰明的大臣將目光看向了皇帝身上的龍袍,讓皇帝脫下身上的龍袍,並命侍衛在龍袍上來回擊打。

看到龍袍替皇帝捱打,太后此時才稍稍平息心中的怒火,看著想出此等主意的大臣,靜等他的解釋。

古代皇帝的龍袍很久都不洗的 這衣服不會有味道嗎 第5張

大臣跪在太后面前,以打龍袍的方式代替了皇帝捱打的醜劇,這樣的方式不僅發洩了太后的怒氣,並且也保留了皇帝的顏面,最後還讓二人能夠達成共識,和平相處,不得不說大臣的這一舉措十分智慧。

從民間的戲曲文化到獨屬於龍袍的歷史,我們都能感覺得到龍袍作為封建時代的時代之作。

它所承擔的任務並非只有擋風遮暖如此簡單,在這件衣服上已經附加了政治意義和歷史意義。

如今,在博物館展出的龍袍就彷彿是退休的老年人一般,它們不再以政治,權力的象徵出現在公共場合,而是以歷史文化的承載體展現在大家的面前。

隔著櫥窗,龍袍和人們的相望其實是兩個時代之間的觸控,我們在對視的過程當中瞭解著過去的歷史,也在展望著如今和未來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