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邙山之戰中,李密帶領的瓦崗軍為什麼敗給了王世充?

邙山之戰中,李密帶領的瓦崗軍為什麼敗給了王世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隋末唐初割據群雄之一。下面本站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李密之所以會敗給王世充,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自己過於自負,決策不當。再加上失去人心,部下多次叛逃,才導致了最後失敗的結果。

李密本是一個文才武略,氣度不凡的將才,為什麼會在一個曾經的手下敗將,王世充這裡吃了虧呢?要想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還得從隋末唐初,群雄割據,李密在瓦崗軍內的摸爬滾打,開始說起。

隋朝末年,戰火不斷,群雄割據,李密原本是反隋大將楊玄感的部下,後來楊玄感兵敗被捕,李密伺機逃走。雖然楊玄感失敗了,但是李密卻不是一個甘願平庸的人,李密本就是貴族出身,有著異於常人的眼界和膽識,李密不甘心一輩子東躲西藏,成為一個普通人,兩年之後,李密選好了下家,逃到了瓦崗軍翟讓的地盤。

邙山之戰中,李密帶領的瓦崗軍為什麼敗給了王世充?

李密起初剛投奔翟讓的時候,翟讓的部下知道李密曾經是楊玄感的部下,楊玄感兵敗被捕,才逃出來的。因為害怕招來隋廷方面的討伐,所以翟讓這邊很多的部下都覺得李密留不得,慫恿翟讓把李密殺掉,不能留他。

翟讓這個時候心裡也沒有底,翟讓知道李密是個人才,殺了可惜,可用的話,還有點擔心,所以翟讓一開始把李密關在了軍營外面,並沒有直接收留李密。

只是李密畢竟是塊金子,金子的光芒是藏不住的。李密先是通過翟讓的部下,為翟讓出謀劃策,大肆吹捧翟讓,詆譭隋朝,向翟讓示好,以獲得翟讓賞識。

再之後,李密又極力勸說附近的各個小股勢力,歸降瓦崗軍,壯大瓦崗軍的軍隊,等到瓦崗軍壯大到一定規模之後,李密又開始勸說翟讓,既然我們的人馬已經這麼多了,那總得想想辦法怎麼能弄來物資,養住這些人馬,然後跟別人爭奪天下。而李密看好的第一站,則是滎陽。

不巧的是,曾經翟讓被看守滎陽的張須陀打敗過,但李密心中早有計策,並準確地摸透了張須陀這個人,李密依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安撫了翟讓的恐懼心裡,並且捕捉到了張須陀的弱點,運用伏擊戰術,最後前後夾擊大敗張須陀。

大戰之後,李密對於得到的戰果也毫不吝嗇,慷慨地分給部下。至此之後,李密深得翟讓的信任,在翟讓眼中,李密是一位非常值得“託付”之人。

有了人心,打了勝仗,下一步就該是擴大規模,增加聲望了。之後李密更是藉著開倉捐糧,俘獲了百姓的信任,就連婦女老人和孩童,都跑來想要投奔瓦崗軍。

就在李密的經營下,瓦崗軍的規模開始越來越強,名聲也越來越大,自然也吸引了不少強敵,劉長恭就曾率領二萬五千人前來征討瓦崗軍,最後卻是被李密用了同樣的伏擊戰術,大敗而歸,潰不成軍。

在瓦崗軍壯大的同時,翟讓也越發地發現,李密的才華和眼界,是翟讓以及翟讓的整個團隊遙不可及的,瓦崗軍之所以能夠從一開始的賊寇之輩,變成後來割據一方的地方軍閥,這也都是多虧了李密的努力,自己的能力,無論如何都是比不過李密的。

邙山之戰中,李密帶領的瓦崗軍為什麼敗給了王世充? 第2張

所以在此之後,翟讓決定退出一線,開始讓李密獨掌瓦崗軍大權,獨自率領瓦崗軍作戰,稱李密為魏公。

瓦崗軍在當時可以說是最大規模的起義軍,既然自己能做主了,那用起來就更方便了。之後的李密靠著自己部隊的勇猛,膽子越來越大,不僅經常和隋軍交戰,甚至想要直接攻下洛倉。可是這洛倉哪裡是那麼容易打下來的,這可是隋朝的核心位置啊!

如果隋朝這個時候再不出手,那就意味著李密下一步,可以直接拿劍指著楊廣的腦門了。而李密還真就是衝著楊廣去的,李密讓祖君彥撰寫討伐隋煬帝的檄文,“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揚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就這樣,瓦崗軍和隋朝部隊的戰爭,越發頻繁,瓦崗軍的對手已經從之前的流寇,徹底改變為朝廷的正規軍,而之前的那些流寇呢?則是大部分都被李密規整到了自己的麾下。也正因為李密手下部將很多都是流寇的關係,終於是給李密惹來了麻煩。

因為對於流寇來說,小到打家劫舍,大到強襲部隊,這都是流寇的日常工作,所以就在歸順了瓦崗軍之後,某些人還是難改惡習,到處燒殺搶掠,最後不出意料的,被洛陽城裡的隋軍趁機偷襲,致使部隊潰散,給李密氣的頭疼。

這個時候朝廷再也不能坐視不管,放任瓦崗軍的所作所為了,隋朝派王世充率五萬精兵,前來討伐李密,這也是王世充和李密的第一戰。

一開始,王世充在洛水南部安營宅宅,在洛水之北與李密開戰,李密準備得不夠充足,迎戰失敗,還致使柴孝和掉進洛水淹死,可以說是損失慘重。之後的李密退守月城,王世充緊追其後,雙方對峙了一百多天,李密先後以聲東擊西,奇襲敵軍,半路伏擊等計策,最終是贏得了與王世充第一次戰鬥的勝利。

經過了這一次的勝利之後,李密信心大增,已然視王世充為手下敗將。

邙山之戰中,李密帶領的瓦崗軍為什麼敗給了王世充? 第3張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瓦崗軍內部卻出現了矛盾。雖然當時瓦崗軍內部有名的大將還是很多的,但是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李密的心腹是以裴仁基,鄭頲為首的部下。而單雄信,徐世勣等人,則一開始就是翟讓的忠心部下,並不能算是李密的心腹,頂多算是李密手下的打工仔,私下裡指不定根本就是對李密心不服,口不服呢。

這也是為什麼唐朝的開國功臣戰神李勣,在瓦崗軍還是徐世勣的時期,為什麼沒能幫助李密稱王稱帝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見,在瓦崗軍內部,很多老人都是很認可翟讓這個大哥的,雖然這個大哥沒有李密那麼有遠見,但是大家還是對其很忠心的。但是另一部分,對於在瓦崗軍逐漸壯大的過程中,逐漸加入進來的部將,以及當時地方的百姓而言,認的都是李密的名字。

畢竟瓦崗軍的壯大都是由李密一手經營的,這其中不僅僅是依靠李密的聰明才智,更是李密的心血。這樣一看,也許瓦崗軍內部,似乎軍心不怎麼統一呢。

果不其然,後來翟讓的部將王儒信,開始在翟讓耳邊煽風點火,勸說翟讓奪回大權,自己統領百官。而翟讓的哥哥翟寬則更是堅定,他認為要是有一天做了皇帝,那這個皇帝也必須是翟家人,而不是送給外人,如果翟讓做不了,那就由我這個當哥的來做。

其實翟讓一開始之所以能夠把權利交給李密,就是意識到了自己和李密的差距,自己的才能已經不足以統領壯大之後的瓦崗軍了,所以翟讓當時並沒有同意,也並沒有這個心思。

但是翟讓不想,不代表別人不想,這個主意一出來,翟讓的很多部下,都紛紛開始呼應,想讓翟讓奪回大權,這樣一來對於軍心的穩定非常不利。

邙山之戰中,李密帶領的瓦崗軍為什麼敗給了王世充? 第4張

而李密也為了穩定軍心,決定永久地解決這個事情,最後趁著一次宴會,李密殺掉了翟讓,以及他的哥哥翟寬,還有當時呼應奪權的一些部將,但是卻放過了徐世勣,單雄信,以及王伯當,想讓他們去安撫翟讓的將士,並讓他們分別統領。

這次事件,雖然讓李密取得了絕對的領導權,但是同時也讓瓦崗軍內部遭受到了一定的打擊。從這時候開始,似乎有些東西,有些人,就開始不一樣了。

不久之後,王世充捲土重來,又要襲擊倉城,這是王世充與李密的第二次大戰。這一次,李密又不出意外地擊敗了王世充。王世充這一次不僅僅是大敗而逃,決戰當晚,下了一場冰雹。

這場天災,更是直接凍死了王世充這邊幾乎所有的士兵,很多地方郡縣的留守大將,也因為這一戰,不是被捉,就是轉投到李密麾下,此時的李密距離稱帝,只有一步之遙。

這個時候,宇文化及在江都已經勒死了楊廣,新立了位傀儡皇帝,帶著十幾萬的軍隊。只可惜空有軍隊,糧食卻是快要沒有了。這個時候,宇文化及為了能夠獲得軍糧,最快的辦法就是就近攻下黎陽倉,而黎陽倉,早就是李密的地盤了。這個時候李密為了防止自己腹背受敵,只能接受隋廷方面楊侗的冊封,轉頭專心對付威脅自己地盤的宇文化及。

如果說,殺掉翟讓並不足以撼動李密的根本,那麼這次與宇文化及的戰鬥,就是李密大敗的關鍵之一。

李密在接受了冊封之後,開始東討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到黎陽的時候,跟李密迎頭碰面,這個時候李密是知道宇文化及是缺少糧食的,所以選擇堵住宇文化及,想要耗死對方。李密派徐世勣守衛倉城,致使宇文化及腹背受敵,前方是守衛倉城的徐世勣,後面則是虎視眈眈的李密。

如果按兵不動,又會因為糧食短缺,最後被敵人消滅殆盡。更慘的是,沒過多久,徐世勣終於找到了機會,燒燬了宇文化及這邊的攻城武器,這一場大火,燒紅了天邊,也燒燬了宇文化及的自信,熊熊烈焰,徹夜不滅。

邙山之戰中,李密帶領的瓦崗軍為什麼敗給了王世充? 第5張

這個時候的宇文化及已經是要彈盡糧絕了,唯一的辦法,就是隻能孤注一擲,拼死一搏了。而李密這邊因為知道宇文化及已經是苟延殘喘,時日不多,如果這個時候宇文化及真的拼死一搏的話,李密這邊是一定會承受不小的損失的,李密想要輕鬆解決宇文化及,就得穩住對方。

所以李密想了辦法,就是騙宇文化及要和他聯合。而宇文化及一聽這話,頓時大喜,以為自己可以不用捱餓,也不用死了,還美滋滋地等著李密能給自己送來糧食。

令人意外的是,這個時候李密這邊有部將反水了,告訴宇文化及李密這邊是假和,是計謀。氣的宇文化及是怒火中燒,最後直接找到了李密所在的營地位置,直接跟李密來了個同歸於盡。

這個時候李密還不知道自己的計謀被洩露了,所以應對宇文化及的“拼死一戰”,應對得很是倉促。最後果不其然,雖然李密贏得了戰役,但是卻沒吃到什麼好果子,損失不小。

本來李密是計謀可以穩穩地困死宇文化及,完全不用如此浪費戰力,可是最後誰料到竟然有人反水,導致李密差點整個人都賠了進去,這個時候的李密軍隊,非常虛弱,就算是李密本人,都在這次大戰中中了一箭,光榮負傷。

就在李密與宇文化及大戰,差點賠個底掉的同時,王世充這邊,已經解決了異己,獨攬隋廷大權。李密在得知這個訊息之後,就已經預料到王世充會對付自己,所以拒絕再入朝,而是回到了自己的根據地。

但是王世充哪裡還會再給李密喘息的機會,同年九月,王世充趁著李密戰後虛弱之時,打算髮動攻擊,率領大軍,準備與李密決戰。

這個時候李密的瓦崗軍,已經是千瘡百孔,先是殺害翟讓,失去了一部分軍心,後來又接連大戰,導致積蓄也越來越少,就更不要說分給將士們的戰利品了,在加上狂妄自大,用人不當,導致這個時候的瓦崗軍,其實內部已經是千瘡百孔,大大小小的問題已經非常之多了。

緊接著,王世充就開始了對瓦崗軍的襲擊,接連大敗瓦崗軍數員大將,李密令王伯當守住金墉城,邴元真守洛口倉城,自己則是親自率領精兵強將,與王世充正面一戰。

邙山之戰中,李密帶領的瓦崗軍為什麼敗給了王世充? 第6張

因為之前李密已經與王世充兩次交手,這兩次交手都使得王世充大敗,所以這一次,李密也全然沒有把王世充放在眼裡。裴仁基曾建議李密偷襲東都,但是李密不聽,執意要與自己曾經的手下敗將王世充,正面對戰。

正面對戰,本就不是明智之舉,更要命的是,單雄信這個時候直接率領部將,投降了王世充,驍果軍也跟著投降。鄭頲守偃師,偃師本是由單雄信輔助駐守的,但是單雄信這一投降,駐守偃師的部下也跟著投降了,偃師城內的裴仁基,鄭頲以及大部分重要官員,及其家屬,也全部都被王世充俘虜。單雄信的投降,意味著這仗幾乎已經是沒得打了。

最後果不其然,李密大敗,李密逃到武牢關,王伯當退守河陽。

李密這一敗,便是徹底慘敗了。在這之後,李密為了東山再起,逃往關中,打算依靠李淵的勢力捲土重來,但結果卻被李淵幹掉,徹底失去了奪取天下的可能。

從以上李密的經歷來看,李密殺掉翟讓的時候,雖然並沒有傷其根本,但已經為之後部下的叛逃,埋下了種子。再加上後來李密的自負,輕敵,不體恤部將,不斷地征戰,等眾多原因,最後才會導致李密輸給了自己曾經的手下敗將,並輸的如此慘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