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成語人盡可夫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何故事?

成語人盡可夫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何故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人盡可夫指一個女子是人人皆可以為其丈夫的,而父親為天然骨血關係,只有一人,夫不能與父相比。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本站小編一起看下去。

眾所周知,成語"人盡可夫"是一個妥妥的貶義詞,意指不守婦道不守貞潔的婦女,抑或專指淫蕩的女子,讓人嗤之以鼻。

殊不知。這個成語的本意並不是這樣,它由一個血腥的故事演化得來。這個故事,竟與"母親和媳婦同時掉進水裡,先救誰?"這一難題如出一轍。

不過,二千多年前的古人並沒為此犯難,而是很明朗地作出了選擇。這選擇是否恰當讓人滿意呢?

不妨說道說道,捋捋"人盡可夫"這個成語的由來便可感知。

一、語出《左傳》《史記

成語人盡可夫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何故事?

《左傳.恆公十五年》中有載:

"祭仲專,鄭伯患之,使其婿雍糾殺之,將享諸郊。雍姬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其母曰:`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將享子於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殺雍糾,屍諸周氏之汪。公載以出,曰:`謀及婦人,宜其死也。`……"

這就是"人盡可夫"的出處,源自祭仲女兒與母親的一番對話。

這樣的對話在《史記》中也有類似的記述,載於《鄭世家第十二》中:

"厲公四年,祭仲專國政。厲公患之,陰使其胥雍糾欲殺祭仲。糾妻,祭仲女也,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母曰:`父一而已,人盡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殺雍糾,戳之於市。"

二、父親和丈夫誰更親?

從上述兩段話中可以看出,"人盡可夫"這個詞本意很明確:

符合條件的任何男子都可以成為一個女子的丈夫,但一個女子的父親,全天下只有一個。

史書《左傳》和《史記》都專門記載了祭仲反殺女婿雍糾這一血腥的故事,無疑是真實史料:

故事發端於春秋時期。鄭莊公稱霸後,他的兒子鄭厲公未能很好的繼承衣缽,大夫祭仲便專權跋扈起來,鄭厲公不滿之下即打算除掉他,卻找了個"豬隊友",祭仲的女婿雍糾。二人商定:以郊外宴請的方式神不知鬼不覺地解決祭仲。

誰知此事被雍糾的妻子察覺,面對該幫誰"父親與丈夫誰更親?"這一千古難題,不知怎麼辦的雍妻便跑到母親那裡求解。

雍妻的母親當即給出了爽快的指引:父親是唯一的;而丈夫不是,誰都可以當啊。

雍妻豁然開朗,當即找到父親祭仲,告訴他:我丈夫不在家請你這個老丈人吃飯,而是捨近求遠到郊外宴請,我感到困惑喲。

原本在宦海沉浮中打拼的祭仲,當然不是無能之輩,聽到女兒的提醒,頓時明白自己的女婿站在了厲公這邊,想暗算自己。便將計就計,藉機反殺了雍糾。

鄭厲公見自己謀殺權臣祭仲的想法最終落空,無奈之下,只好逃往蔡地。

成語人盡可夫是什麼意思?背後有何故事? 第2張

鄭厲公出逃後,還帶上雍糾的屍體,且恨恨地說:這樣的大事,你事前還告訴妻子,簡直是"謀及婦人",死了活該。

遂衍生出又一個成語:謀及婦人。

由此可見,"人盡可夫"最先是帶有血腥的用語,爭論的焦點原本是"丈夫與父親誰更親"這樣的殘酷的命題。雍母(古人)的觀點是:父親只有一個,而丈夫不是,是隨時可以更替的,乃多元的"種類"。

這其實是血統論的翻板。

難怪現代作家張愛玲對朋友曾戲謔地說:"在某一個範圍內,我是`人盡可夫`的!"

然,隨著時光荏苒,歲月更替,"人盡可夫"這個詞竟與本意相去甚遠,漸漸成了淫婦、妓女的代名詞,專指那些生活作風不撿點的女子,成了一個讓人十分厭惡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