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唐朝巔峰時期無比強大,為何吐蕃還敢一再挑釁?

唐朝巔峰時期無比強大,為何吐蕃還敢一再挑釁?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唐朝巔峰時期無比強大,那麼吐蕃為何不打弱小的印度,反而揪著強大的唐朝窮追猛打?其實這就是他們的風格,吐蕃的行事風格是“風險越高,收益越大”,於是吐蕃一直將主要精力放在與強大唐朝的戰鬥,前後持續兩百餘年。

吐蕃和唐朝都出生在公元618年,史學界公認吐蕃是從松贊干布開始的,實際上吐蕃的出現要更早一些,只是處於碎片執政時代,並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度。

松贊干布在他父親打下的基礎上統一西藏,起初松贊干布對唐朝是不服氣的,公元638年,吐蕃與唐朝之間爆發鬆州之戰。此戰中,唐朝開國名將侯君集帶領五萬鐵騎擊敗吐蕃軍隊,松贊干布損兵折將,猛然間醒悟:唐朝實力強悍。

吸取教訓的松贊干布決定與唐朝化敵為友,主動派人到唐朝求親,唐太宗將文成公主遠嫁吐蕃,開和親之路。文成公主不辱使命,在吐蕃宣揚唐朝文化,帶去先進的技術經驗,幫助吐蕃發展農業。

吐蕃社會主要是以農牧業為主,生產方式介於草原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之間,現代考古發現吐蕃時期的竹簡、碑銘都證明,吐蕃當時有青稞、小麥等農作物,也有耗牛、馬、駱駝等牲畜,此外還有燒炭、冶鐵、毛織等手工業。

松贊干布去世後,葛爾家族的論東贊、論欽陵相繼擔任吐蕃的大論,相當於中原王朝的宰相,而這兩位都是擴張主義者。

唐朝巔峰時期無比強大,為何吐蕃還敢一再挑釁?

論欽陵是吐蕃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戰將,他對吐蕃與唐朝的國際關係也產生了重要影響。論欽陵首先是帶兵降服了吐谷渾部落,而吐谷渾當時是臣服唐朝的,這就相當於是從唐朝手中搶走馬仔小弟。

公元670年,論欽陵帶兵與唐朝名將薛仁貴在大非川開戰,薛仁貴統帥的十萬唐軍戰敗。公元678年,論欽陵又在青海湖之戰中擊敗唐朝李敬玄率領的十八萬大軍。戰後的論欽陵一鼓作氣,甚至佔領了唐朝經營多年的西域安西四大重鎮。

雖然吐蕃在幾次戰役中都擊敗唐朝,但是仍然不能輕鬆撼動唐朝的地位,於是吐蕃暫時改變擴張方向。吐蕃開始向南部延伸自己的勢力範圍,降服岷江河畔的安戎、雲南當地的六詔部族等,在戰略上對唐朝形成夾擊的態勢。

唐朝巔峰時期無比強大,為何吐蕃還敢一再挑釁? 第2張

當唐朝進入武則天時代後,由於內部矛盾鬥爭的加劇,不少讓外敵膽寒的名將都成為朝堂鬥爭的犧牲品,比如程務挺、黑齒常之等。

尤其是黑齒常之的死,讓唐朝在青海高原的控制力迅速弱化,此消彼長之間,吐蕃對唐朝的威脅陡然增大。

唐朝是歷史上鼎盛發展的時期,其中絲綢之路的地位極為重要,是連線西域各國的命脈通道。吐蕃同樣也看到絲綢之路帶來的巨大利益,於是論欽陵帶兵強奪河西走廊、隴右地區,絲綢之路成為吐蕃的發財之道,愈發膽大的吐蕃開始大面積地入侵唐朝疆土。

雖然後來唐朝名將王孝傑率軍擊退吐蕃,重新奪回失守的安西四鎮,但是由於唐朝控制力的減弱,後突厥汗國已經重新站起來,成為唐朝的心腹大患。

就在論欽陵在前線捷報頻傳之際,吐蕃贊普赤都鬆贊對論欽陵產生芥蒂,害怕戰功越來越大自己難以駕馭,於是命令論欽陵撤兵。在赤都鬆讚的主導下,吐蕃再次與唐朝達成友好同盟。

唐朝巔峰時期無比強大,為何吐蕃還敢一再挑釁? 第3張

從公元699年,在吐蕃內部開始對掌管吐蕃朝政七十年的葛爾家族進行打擊,最後導致論欽陵舉兵造反,以失敗自殺告終,這位給唐朝造成巨大壓力的吐蕃戰將就這樣落下帷幕。

赤都鬆贊一如既往地主張與唐朝和平相處,他的兒子赤德祖贊年幼登基,同樣也和唐朝交好,並且仿照松贊干布向唐朝求娶公主,最後是金城公主遠嫁吐蕃。

再說回唐朝這邊,唐玄宗李隆基登上皇位,前中期的玄宗勵精圖治,將大唐盛世推向高潮。在對外策略上也非常強硬,將吐蕃的赤德祖贊打得沒有招架之力,最後吐蕃被迫向唐朝求和。

在這段時期內,唐朝以天下之主的影響力恢復昔日榮光,而吐蕃也在屢戰屢敗中疆域不斷縮小。公元755年,赤德祖贊去世,他的兒子赤松德贊繼位,這將是唐朝的又一位勁敵。

唐朝巔峰時期無比強大,為何吐蕃還敢一再挑釁? 第4張

赤松德贊是吐蕃非常強大的一位統治者,在其執政期間,吐蕃達到史無前例的巔峰時期,而他和松贊干布、赤祖德贊也被稱為吐蕃的三大法王。

吐蕃攻列印度就發生在赤松德贊執政時期,當時赤松德贊要在桑耶寺建造一座白塔,當他聽說印度有佛祖的真身舍利,沒有絲毫猶豫,赤松德贊立即派出大軍前去迎接舍利。

赤松德贊派出的大軍一路南下,沿途經過的小國和部落紛紛歸降,幾乎不費一兵一卒就將恆河北岸的所有地區全部收歸己有。隨後,赤松德讚的吐蕃大軍渡過恆河,一舉攻陷城池,順利取得佛祖舍利後就啟程返回。

在回師途中,赤松德贊在恆河邊上立下石碑,作為自己征服的標誌,並且約定恆河作為吐蕃的邊界。據說赤松德贊在離開前只留下四位士兵駐守邊疆,就是這四位士兵就讓印度一直臣服吐蕃長達半世紀

唐朝巔峰時期無比強大,為何吐蕃還敢一再挑釁? 第5張

由此可見赤松德贊名不虛傳,再看看他對唐朝的策略會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他的謀略。

赤德祖贊去世,吐蕃派出使者到唐朝報喪,此行意外得知唐朝爆發安史之亂,新登基的赤松德贊迅速覺察到屬於吐蕃的時代要來了,於是趁機強佔唐朝大面積的疆土。

安史之亂髮生後,唐朝不得不將駐守西部的精兵強將調回中原地區平定叛亂,這是唐朝面臨的最緊要的大事,就在這時,吐蕃連續發兵攻佔大唐西部的大面積領土。

在短短二十年的時間內,在赤松德讚的帶領下,吐蕃發展成為東至關中地區,西到帕米爾高原,北到天山,南到印度恆河河畔的巨大帝國。

如果是按照吐蕃軍隊能夠覆蓋的範圍,將會更大,中亞、印度都在吐蕃的兵鋒區域內。

唐朝巔峰時期無比強大,為何吐蕃還敢一再挑釁? 第6張

強大一時的吐蕃最終因為內部矛盾轟然倒塌,這個與唐朝、回鶻汗國、阿拉伯帝國並駕齊驅,共同爭奪亞洲霸權的帝國再也沒有起來過。

如果要問吐蕃為什麼兩百多年揪著強大的唐朝猛打,而不打武力羸弱的印度,從前文的介紹中可以發現,吐蕃並不是沒有列印度,吐蕃大軍橫掃一切,僅留四人就控制印度長達半世紀。

吐蕃沒有猛攻印度還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氣候的影響。

吐蕃人習慣生活在青藏高原,經過世世代代的繁衍早已適應這裡的氣候,人的各項身體機能也都是符合青藏高原的氣候特點。印度氣候的典型特點是悶熱潮溼,並且海拔非常低。

吐蕃人並不能很好地適應這種氣候,就像是我們所說的高原反應一樣,吐蕃人從青藏高原到印度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氣候環境的變化會讓吐蕃軍隊的戰鬥力大幅下降,並且很容易導致水土不服。

此外,印度地區的原始森林很多,在潮溼環境下吐蕃人在這裡會感染各種疾病,因此對於吐蕃來說攻列印度並不是最優選擇。

唐朝巔峰時期無比強大,為何吐蕃還敢一再挑釁? 第7張

二是印度毫無抵抗力。

從赤松德贊到印度迎接佛祖舍利可以發現,吐蕃軍隊到印度就像是狼入羊群,根本沒有遇到任何阻力,並且印度土著非常機敏,投降速度非常快,吐蕃軍隊想要什麼都可以拿走。

三是攻列印度沒收穫。

印度的發達程度遠不如唐朝,劫掠印度並不會取得太多的戰果,而唐朝則不一樣,唐朝的繁榮程度領先世界,尤其是吐蕃經常可以劫掠絲綢之路,從其中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

四是吐蕃不能實現實際控制。

吐蕃終究是人口數量少的民族,如果要實現對一個地區的長久統治,必須要有足夠的人口來作為支撐,而吐蕃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吐蕃出兵的主要目的是劫掠財富,並不能真正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