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綜述 > 古代戰役 > 壽春之戰的最終結果如何?如何評價此戰?

壽春之戰的最終結果如何?如何評價此戰?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魏甘露二年至三年(257年—258年),魏大將軍司馬昭在壽春與將近二十萬人的諸葛誕軍、東吳軍進行了一次功臣作戰,史稱“壽春之戰”,以魏軍獲勝告終。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結果

二月二十日,魏軍攻克壽春城。諸葛誕情急窘迫,單槍匹馬率領麾下突擊小城想要闖出城,司馬胡奮手下的兵士把他殺死,又誅殺其三族。諸葛誕麾下的數百人,都拱手排成隊列,卻不投降,每殺一人,就問其餘的人降不降,而他們的態度終究不變,以至於最後全部殺盡。吳將於詮說:“大丈夫受命於君主,帶兵來救人,既不能取勝,又要被敵人俘虜,我決不如此。”於是就脫掉盔甲突入敵人兵陣而戰死。唐諮、王祚等人都投降了。俘虜的吳國兵卒有一萬多人,繳獲的兵器堆得像山一樣。

壽春之戰的最終結果如何?如何評價此戰?

影響

壽春之戰後,使司馬氏成功剷除擁護魏帝的勢力。此後朝廷上很少有實力派支持魏帝,士大夫紛紛擁護司馬氏,司馬昭成功走向篡位大道。

評價

東晉學者習鑿齒認爲司馬氏能統一天下,此戰起了關鍵作用,評價說:“自是天下畏威懷德矣。君子謂司馬大將軍於是役也,可謂能以德攻矣。夫建業者異矣,各有所尚,而不能兼併也。故窮武之雄斃於不仁,存義之國喪於懦退,今一徵而禽三叛,大虜吳衆,席捲淮浦,俘馘十萬,可謂壯矣。而未及安坐,種惠吳人,結異類之情,寵鴦葬欽,忘疇昔之隙,不咎誕衆,使揚土懷愧,功高而人樂其成,業廣而敵懷其德,武昭既敷,文算又洽,推是道也,天下其孰能當之哉!”

壽春之戰的最終結果如何?如何評價此戰? 第2張

清朝學者毛宗綱評價此戰說:“諸葛恪之進兵於新城,魏無釁之可窺;若孫綝之進兵於壽春,則乘魏之釁而動矣。毌丘儉之討司馬昭,猶懼吳之襲其後;若諸葛誕之討司馬昭,則吳且爲之援矣。綝之事易於恪,誕之事易於儉,而迄無成功者,是綝之纔不如恪,誕之才亦不如儉也。然吳有不降賊之將,則於詮一人爲忠臣;魏有不降賊之兵,則諸葛誕數百人皆義士。君子謂吳之一人,可以愧吳之衆人;而誕之數百人,愈以重誕之一人云。”

民國學者盧弼力贊諸葛誕爲曹魏政權的殊死一搏,評價此戰說:“公休謀定後動,子上至督中外諸軍二十六萬衆臨淮討之,傾全國之力,挾兩宮以行,用兵十月之久,儘乃克之。公休力竭智窮,而麾下壯士數百人拱手爲列,無一降者,田橫得士,何以加茲!”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