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綜述 > 古代戰役 > 歷史上讓明朝兩線作戰的鄧茂七是英雄還是逆賊?

歷史上讓明朝兩線作戰的鄧茂七是英雄還是逆賊?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鄧茂七,很多人提起這個名字會感到很陌生,但是在福建一帶,鄧茂七的名頭卻很大,他的歷史形象在官府和民間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明末阮大鋮的戲曲《蕩賊錄》,即以鎮壓這場起義爲素材,謳歌了明軍浴血奮戰鎮壓逆賊的“光榮事蹟”。清朝歷史學家徐元文更把鄧茂七與劉通,李自成並稱爲明朝“三大賊首”。

《罪惟錄》說這場起義“波及東南數省,荼毒生靈百萬,國之衰運,自此而始。”直接把明王朝走向衰敗的“罪過”安在鄧茂七頭上。 但在福建當地,鄧茂七卻始終享有極高聲譽,閩戲裏有不少以他爲主人公的“英雄戲”,多是勇冠三軍,爲民做主的“救星”形象。至於到了近代,對於這個人的評價就是“封建時代的農民起義”,至於這次起義的經過,背後的故事舊很少有人去追查。

明英宗在歷史上也是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說他傳奇,是因爲他是歷史上少有的當了兩次皇帝的人,也是明朝歷史上唯一一個有兩個年號的皇帝,而且還在土木堡之敗後當了蒙古人的俘虜,還能活着回來,明朝的第一次全民總動員“北京保衛戰”也是因他而起,而發生在距離明英宗土木之敗前一年的這次鄧茂七起義,着實讓明朝政府頭疼了一把,這次爆發於福建沙縣的起義歷時兩年,起義軍佔領了二十多座縣城,史載“控制八閩,三省震動”,明朝屢戰屢敗,在面臨北方土木堡之敗的情況下,還陷入了南北兩線作戰的尷尬,所以明朝朝廷提起來這次起義就恨的咬牙切齒,其評價自然好不到哪去。

鄧茂七就是明英宗正統年間人氏,江西人,世代都是農民,可是隨着明朝土地兼併狀況的日益嚴重,鄧茂七家的地也被人勾結官府霸佔了,鄧茂七一怒之下殺死了地主,逃亡福建,以替人耕種爲生,成了不折不扣的“黑戶佃農。”

明朝的土地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成爲明朝覆亡的一大原因,明朝的土地政策從朱元璋時代就沒能徹底解決,朱元璋的理想是建立一個男耕女織,和諧美滿的理想化農業社會,爲了實現這一目標,朱元璋設立嚴刑峻法,規定農民不得無故離鄉,離鄉二百里即需要有當地官府的“路引”。但是百年之後的正統年間,土地兼併之風越演越烈,隨着賦稅的加重和貧富分化,富有的地主開始大規模兼併自耕農的土地,當然這其中也包含着勾結官府之類的齷齪事,失地的農民不得不大規模逃離家鄉討生活,向當時地少的福建等地大規模遷徙,形成所謂的“流民”,鄧茂七從本質上來說,也是流民大軍中的一員。

這些流民沒有合法的身份和戶籍,只能靠給當地的大戶做佃農爲生,而當地的豪門大戶似乎也很樂意招募這些無合法身份的流民,因爲他們可以收取更高的地租和其他攤派,沉重的負擔使很多的佃戶生活貧困,一些豪門大戶甚至私設公堂,對佃戶進行拷打和審訊,更爲嚴重的是,隨着明朝政治的腐敗和明英宗所信任的太監王振的上臺,福建一帶買官賣官成了公開的祕密,幾乎所有的官職都明碼標價,在天高皇帝遠的福建,“買官”的竟佔三分之二。這些人“投資”的人爲“盈利”,到任後當然大肆搜刮地方,巧立名目加派苛捐雜稅,不但大量的負擔轉嫁到像鄧茂七這樣的“黑戶”身上,連當地“合法戶口”的城鄉百姓也同樣受害頗深。

而鄧茂七起義的另外一個原因,不得不提到鄉集,鄉集不是今天我們所說的鄉村集市,而是更類似於黑市的鄉村市場。明初實行嚴厲的商貿專營(又是朱元璋的事),對商品實現專賣,但“流民”們賦役沉重,爲生計所迫,時常偷運物品,與當地商戶交易,而商戶們也樂意與這些黑戶流民交易物品降低成本,畢竟大明的國企效率太低了。在資本主義萌芽初興和海外貿易便利的福建,這些設在州縣“三不管”地帶的鄉集,維持着福建商業的正常運行,由於鄉集的不合法,這些政府明令禁止的“黑市”就由“集頭(即黑幫勢力)”把持,參與交易的商家和流民都繳納費用作爲“保護費”,各個集頭之間經常發生火併,成爲一個危害社會安定的危險導火索。

鄧茂七因爲有一身武藝,所以很快的就做了江西籍流民的頭領,並且在一次火併中殺死了集頭並取而代之,他處事坦蕩,設立了明確的鄉集交易規則和應該繳納的保護費的數目,減輕了流民和商戶的負擔,深得當地人的信任,因此很快就控制了全福建的鄉集運作,這個福建農家的孩子,終於成爲威震八閩的江湖大佬,甚至連商戶遇到官府勒索也請他出面調停。但好景不長,鄧茂七和官府的衝突終於爆發了。

鄧茂七因爲聯合當地的商戶抗稅,得罪了花八千兩銀子買官的福建布政使林新,林新一怒之下下令將福建的鄉集全部取締,並開始“打黑”,鄧茂七無奈只好逃往福建沙縣,其手下被官府打擊,傷亡慘重,殘餘的也是流落四方。

鄧茂七到達沙縣後,受到當地大戶的邀請訓練民團,這些民團多是由當地大戶招募流民組成的,主要是防海盜和其他盜賊,鄧茂七就在發展民團中壯大自己的勢力,終於再一次由於替流民說話,要求大戶減免賦稅和其他攤派而與當地大戶翻臉。

在一次鄧茂七下令流民們拒向“大戶”繳納“冬牲”(過冬用品)後,當地大戶聯名將鄧茂七告到了官府,罪名是“謀反”,此舉一下捅了馬蜂窩,鄧茂七的民團訓練有素,竟把前來捉拿他的“官軍”打的落花流水。長久壓抑的“民怨”徹底爆發,當地流民紛紛拿起武器,協助鄧茂七追繳官軍,僅用一日即攻佔縣衙,沙縣縣令,同是“買官”來的吳濤逃跑不及,被逮後當場斬首。

歷史上讓明朝兩線作戰的鄧茂七是英雄還是逆賊? 第2張

鄧茂七起義的消息傳至京城後,明王朝舉朝震動,但把持朝政的太監王振卻認爲此人不足慮,力主由福建當地自行征剿,但“賊”越剿越大,很多當地流民和礦工也紛紛拿起武器響應,起義軍紀律嚴明,鄧茂七也開始在其屬地設置官署,與朝廷分庭抗禮,此時福建已經淪陷大半,朝廷無奈,只好改“剿”爲“撫”。而鄧茂七內部對繼續作戰也有不同的聲音,因爲以福建一地的力量是不可能推翻朝廷的,所以鄧茂七提出只要朝廷答應減免福建的賦稅並給予“流民”合法的身份,並加封自己,自己可以投降。可惜的是先前戰敗的明朝將領見鄧茂七不打了,以爲人家沒實力了,企圖立功,就率兵突襲鄧茂七,鄧茂七吃了個大敗仗,從此就斷了招安的念頭。

到了正統十三年,朝廷痛下決心,派出明朝最精銳的京營以及山東,山西,浙江,江西各地精兵共四萬七千人南下剿賊,這是明朝最精銳的部隊,有在東南沿海與倭寇作戰的浙江“備倭軍”,也有在北方與蒙古人作戰的宣大騎兵,甚至連當時最先進的祕密武器——大明神機營也用上了,經過一番折騰,鄧茂七陷入了宣大騎兵和神機營的合圍,力戰犧牲,部下也幾乎全部戰死。

明朝在福建採用各種手段消滅鄧茂七餘黨的同時,也開始進行一系列改革,明王朝根據徐有貞的建議,把流落福建的數十萬流民重新登記在冊,給予合法的身份,鄧茂七之亂期間沒收併發放農民耕種的土地,也一概承認其“土地產權”,此後,福建人口劇增,墾田數大增,成爲國家財政收入裏的“納稅大戶”,這個中原士大夫眼中的“荒蠻之地”,開始了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

鄧茂七戰敗後半年,土木堡之戰爆發,兵部尚書于謙想調正在福建作戰的浙江軍隊精銳回京,可惜由於福建戰事牽制,只調回一少部分。

景泰元年,明朝使臣出使瓦剌,瓦剌嘲諷“土木堡之役,大明軍何以不堪一擊。”楊善答道:“六師勁旅全被徵調南征(即征討鄧茂七),所以一戰即潰”。可見鄧茂七對明王朝的牽制作用不小,明朝在“內有流賊,外有胡虜”的情況下兩線作戰,取得了勝利,可惜將近二百年後,相同的情況再次上演,這次,明朝再也支撐不住了,轟然倒塌。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