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綜述 > 將星傳奇 > 抗戰英烈李家珏:憾死豫中的川軍47軍中將軍長

抗戰英烈李家珏:憾死豫中的川軍47軍中將軍長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家鈺,1892年4月25日出生於四川省蒲江縣大興鄉窗子壩村一個富裕農民家庭。有弟兄4人,其父李如鬆有田地數十畝兼營棺油坊。幼年時,在本鄉李香山、黃輝五先生家讀私塾,13歲進入蒲江縣高等小學堂。後決心投筆從戎,1906年考入四川陸軍小學堂並在該校第四期畢業。1913年“二次革命”中,去南京參加了柏文蔚將校團討袁(世凱),反對帝制;赴上海蔘加攻打製造局戰役中,作戰英勇。1915年從四川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畢業後,在川軍充任見習軍官,繼任川軍第三師師長鄧錫侯部團長、旅長。1924年任四川陸軍第一師師長;1927年四川邊防軍總司令賴心輝被劉文輝等人扣留,被迫通電下野,李家鈺充任四川邊防軍總司令;1935年10月蔣介石整編川軍,任陸軍整編第一○四師師長兼四川第一綏靖區司令官,駐防西昌;1936年川軍再次整編,任第四十七軍軍長。

1934年底,李家鈺所屬兩個團的兵力及工兵兩個連修築蒲江至新津全長45公里簡易公路,同時又委派邛蒲公路局長錢文軒,主持修築蒲、邛公路,完成蒲江北門至西崍板橋鋪20餘華里路基。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日軍大舉入侵,民族危急。李家鈺出於民族義憤於7月30日通電請纓殺敵。通電全文如下:

南京,委員長蔣鈞鑒:

竊平津變起,中外震驚,蠢彼強梁,實爲囊括華北之計劃,絕非一時局部之衝突。破壞和平,質諸國際,責有攸歸。乃通州,廊坊應戰之捷報傳,而或抗戰之雄師旋退。此爲漢奸作崇,共慶彈冠;暴敵蠢張,志得意滿。然據目前情形,實令羣情憂懼。

抗戰英烈李家珏:憾死豫中的川軍47軍中將軍長

伏讀鈞座在廬山談話,揭示四項原則;近對記者宣言,更復引申其義;不外領導全國,準備最後犧牲,無分內外,保衛主權領土,詞嚴義正,中外興瞻。職份屬軍人,尤切振奮,謹當誓死擁護,待命前驅。竊爲國難至此,已達存亡最後關頭,應懇鈞座立即下令,全國一致動員,揮軍應戰,還我河山,嚴懲羣奸,以雪公憤。

職軍正事整編,士氣激昂、倘蒙移調前方,誓當執殳赴難,迫切陳辭,停候訓示。

職李家鈺叩

此通電載1937年8月3日的成都《新新新聞》報。

當時,蔣介石迫於全國軍民抗日聲勢,同時爲達到排斥、削弱異己的目的,於同年8月密令李家鈺等部川軍出川抗戰。李接電令後於9月初,率第四十七軍第一○四、第一七八兩師約18萬人從西昌出發,部隊單衣草鞋,行程1500餘公里,12月始抵晉東南抗日前線,佈防於太行山區之長治、長子、黎城、潞城一帶。在抗日前線,李家鈺深受全民族團結救亡激情和共產黨抗日統一路線政策的感召和鼓舞,對過去從事內戰的錯誤有所悔悟,幡然致力於國共合作,殺敵效國。李部駐防長治,與八路軍炮兵部隊聯防守城,雙方關係融洽。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劉伯承師長因公途經長治,李曾請他向第四十七軍營以上軍官講授抗日遊擊戰術。李還先後派遣幾位營長到八路軍總部抗日遊擊訓練班學習。

1938年春,李家鈺在國共合組的第二戰區東路軍副總指揮朱德、彭德懷統一指揮下,率部在東陽關一帶同裝備精良的日軍第一○八師團、第一○四旅團下原熊彌部(1萬多人兵力)激戰兩役。長治保衛戰中,李軍第一○四師第三一二旅第六二四團據城死守兩晝夜。在日軍飛機、大炮輪番轟擊下,北門陷落,官兵與敵展開肉搏巷戰,斃傷敵寇1000餘人。此役李部營長楊嶽岷、連長楊顯謨、夏撫濤、陳紹虞、黃高翼等壯烈殉國。副團長杜長鬆負重傷。在東陽關之戰中,營長周策勳殉國。李部對日初戰雖挫敵兇焰,然官兵傷亡亦逾千人。後黎城縣政府在東陽關建川軍抗日死難紀念碑,以撫慰忠魂。同年3月5日,在八路軍抗日遊擊隊配合下,李奉命率第四十七軍,連續猛攻並收復了被日軍侵佔的晉南平陸、芮城、安邑等縣城及原八路軍據點多處,戰績卓著。

1939年冬,李家鈺積功升任集團軍總司令,統轄第十四、第十七、第四十七等3個軍和7個師兵力。1940年春,李得悉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由武鄉赴洛陽開會途經駐地時,曾派兵一個連前往迎接並設宴款待。當晚朱總司令就團結禦侮,抗日及民主等問題,同李促膝磋談至深夜。次晨,朱總司令一行跨越晉(城)博(愛)公路日軍封鎖線時,李爲安全計,增派一個加強連兵力,護送朱總司令順利過境。

1940年4月,李家鈺指揮第四十七軍及3支抗日遊擊隊,在晉城以南天井關一線,給予進犯的日僞軍以重大殺傷,斃傷敵1000多人,所部第一○四師曾一度克服陵川縣城。

1940年至1944年春,李部擔負河南陝縣、澠池、靈寶、閿鄉一帶黃河防務。此期,李曾多次派出部隊配合八路軍及抗日遊擊隊,渡河北擊晉南一帶日軍,毀堡斃敵,奪獲武器裝備多件。1941年2月,四川省各界抗戰前線慰問團來靈寶縣李部駐地勞軍,李親書字幅:“男兒欲報國恩重,死到沙場是善終”,以明爲國報效之心志。

時已喪失戰爭主動權的日軍,爲配合其東南亞戰場作戰,實施“打通大陸交通線”戰略,於1944年初在晉豫戰場麇集4個師團(包括1個坦克師團)、4個獨立旅團、1個騎兵團共14萬人重兵、發動“中原會戰”。儘管早已偵知這一敵情,但身爲前敵主帥的第一戰區長官蔣鼎文,遲至3月中旬,纔在洛陽開了一個毫無要領和部署的軍事會議。日軍進攻伊始,蔣即率先棄守洛陽東躲西避。原集結在洛陽附近待命會戰的李家鈺、高樹勳、孫蔚如等7個集團軍零3個軍達40萬人的部隊頓失指揮,只得紛紛向豫西撤退,日軍乃乘勢追進。在新安、澠池一帶後撤各部將領會上,李表示顧全大局,自願爲各部殿後,承擔犧牲。5月,李率部掩護友軍後撤中,以第一○四師吳長林團1個團的兵力在雲夢山發起狙擊戰,重創進犯日軍、爲後撤部隊贏得了時間。而吳團因仰攻山頭,戰鬥慘烈,官兵傷亡達900餘人。李部撤至新安以南,已四面受敵,李便派第一七八師第五三二團團長彭仕復率部打開鐵門一帶通路,掩護友鄰部隊孫蔚如第四集團軍安全後撤。彭在執任務中,於河上溝與日軍激戰陣亡。

1944年5月21日,李部繼續殿後,進至河南陝縣東姚院村。日軍以數千人兵力,分3路迫近,李率集團軍總部官兵左右衝突,卒在秦家坡陷入日軍伏擊圈。在敵寇密集火力射擊下,集團軍總部少將副官長周鼎銘、少將步兵指揮官陳紹棠陣亡,總部參謀長張仲雷被俘(後脫逃),總部官兵200餘人全部殉難。李家鈺頭額及左腋被子彈和槍榴彈片擊中,壯烈犧牲。

李家鈺殉國後,四川省各界愛國人士爲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重慶《新華日報》於1944年6月11日發表短評:“我們哀悼李家鈺將軍抗戰殉國”,“李家鈺將軍在此役中殺敵殉國,是應受到全國尊敬的”。著名社會人士柳亞子在爲李撰寫的輓詩中雲:“萬里中原轉戰來,前師忽報將星頹。歸無先軫如生面,化碧萇弘動地哀”。同年,國民政府追贈李家鈺爲陸軍上將、准入祀忠烈祠,並頒佈對他的褒揚令。嗣後,李的遺體以國葬出殯式在成都舉行,其遺體安葬於成都外南紅牌樓。

1984年5月2日,經國家民政部批准,追認李家鈺爲在抗日戰爭中壯烈犧牲的革命烈士。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