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綜述 > 抗日戰爭 > 中條山戰役失敗原因分析:守備的基幹部隊被調離

中條山戰役失敗原因分析:守備的基幹部隊被調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首先是日軍全力決戰,而中國軍隊對雙方實力缺乏清醒的估計。戰前,衛立煌原來是憑着二十六萬大軍與日軍四個師團對峙,所以才能長期堅持中條山防線,並自稱“東方馬其諾防線”。但這次戰役,日軍非常重視,稱爲“中原會戰”,是一舉拿出七個師團超過十萬的主力部隊來決戰了,其志勢在必得。而中國軍隊在戰前按蔣介石要求,甚至還抽調部隊去反共,“中條山的鐵柱子”第四集團軍被調離,使中條山地區兵力反下降到十七八萬人。

要知道,日軍單位戰力遠超中國軍隊(包括中央軍),整個抗戰期間日集中10萬以上兵力的攻勢不多。這次卻以10萬打18萬,可以說是“佔據壓倒優勢”。按毛的話講,日軍是拿出“把紙老虎當真老虎來打”的幹勁了,而中國軍隊販賣糧食、煙土,中條山成了經商之地。日本奸細乘機混入,日軍特種兵空降到中國軍隊的指揮部旁潛伏。一場血戰正在孕育,日軍放出狂言,開戰一個小時就可癱瘓中國軍隊的所有指揮系統,而中國軍隊還渾然不知大難臨頭而坐以待斃!

其次是戰前日軍準備認真充分,中國軍隊則倉促應戰。日軍爲確保會戰成功,對主力部隊做了山地戰的強化訓練,並事先清掃周邊爲突出做好準備,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中國軍隊連上層都思想準備不足,下層部隊更是沒有任何應戰準備,渡口工事沒有加強不說,令人匪疑所思是,竟然糧食都沒有儲備夠。以至出現了遠途來襲的日軍兵精糧足,而守在自己陣地上的中國軍隊被圍後出現“斷糧三日”絕境的咄咄怪事!餓你三天,那連“大刀”都提不起來了,所以部隊一觸即潰。

中條山戰役失敗原因分析:守備的基幹部隊被調離

第三是日軍貫徹作戰決心堅決,指揮得當,配合有力,而中國軍隊進退失據,指揮混亂,部隊互不協調。戰役一爆發,日軍各部按計劃進行了果斷快速的進攻和穿插包圍,沒有任何遲疑,乾淨利索得象是教科書上的案例。而中國軍隊始終沒有象樣的作戰計劃,要麼不顧事實地要求“恢復原有陣地”,要麼要求“就地固守”,而且很快就失去統一指揮,聽任各部各自爲戰。有的部隊尚能頑強抵抗,但更多是不顧友鄰拔腿就跑。

中條山戰役中,中國軍隊中出現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蹟,可惜多數只是壯烈殉國,只有王村一戰有點實際意義(日軍此役相當部分傷亡是在那裏)。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多數國軍戰力低下,士氣也不盡人意,甚至輕易降敵,以至出現與日軍如此懸殊的傷亡比例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