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綜述 > 戰史祕聞 > 有八卦陣諸葛連弩 諸葛亮北伐爲何仍受挫?

有八卦陣諸葛連弩 諸葛亮北伐爲何仍受挫?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不僅是一流的戰略家,還是高明的戰術家,在軍事訓練、將領選拔、武器革新以及軍事後勤方面都有很具體的思想和創新。作爲軍事發明家,諸葛亮曾發明了八卦陣、諸葛弩、木牛流馬等,併爲蜀軍配備了蒲元刀這樣的戰場利器。

可以說,在軍事科技方面蜀軍遠遠先進於魏軍和吳軍,但這樣一支用“黑科技”打造的軍隊卻在北伐中屢屢受挫,是這些技術不靈,還是另有原因?

一:八卦陣不是傳說

蜀地缺少好馬,蜀軍以步兵爲主,要與以騎兵爲主的魏軍對抗就必須彌補這個缺陷,爲此諸葛亮親自鑽研了陣法,《三國志》說他製作了八陣圖,用陣法提高蜀軍的戰鬥力。

八陣圖雖然記錄於正史中,但缺少對它詳細情況的記載,所以歷來有不少爭論。但綜合來說,類似於八陣圖這樣的練兵、作戰的陣法是存在的,它不僅用於兩軍對壘,還應用於行軍、宿營、訓練等各個方面,也許它的基本陣形爲8個方陣,或者縱橫各8行,因此叫八陣圖。

在敵衆我寡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嚴密的陣法和各兵種間的配合提高戰鬥力,這是八陣圖的基本指導思想。

有八卦陣諸葛連弩 諸葛亮北伐爲何仍受挫?

八陣圖雖然已不知其具體內容,但絕不是傳說,除《三國志》提到外,《水經注》中也記載着定軍山下有諸葛亮所布八陣圖的遺蹟:“沔水東逕武侯壘南,又東逕沔陽縣故城內,南對定軍山,山東名高平,是亮宿營處,營東即八陣圖。”《水經注》成書於諸葛亮之後200多年,它的記載有一定可信度。

沔水即漢水,此處八陣圖應該是諸葛亮在漢中厲兵講武的一處遺蹟,但這不是最有名的八陣圖,《水經注》裏還記載白帝城下有一處八陣圖,遺蹟由許多石塊組成,石塊成8行,行間距爲2丈。

也有另外一種意見認爲八陣非實指,而是某種陣法的總稱,這種說法看起來也有道理。《孫臏兵法》中就有“八陣篇”,講的是如何根據敵情配備兵力,而非一種具體的陣法。

《孫臏兵法》曾失傳很久,1972年在山東銀雀山西漢墓中才得以重見天日,但在諸葛亮時代這部兵書是存在的,喜歡讀兵家著作的諸葛亮一定重點看過這部著作,對“八陣篇”也有過深入的學習和思考,他後來所研創的八陣圖應該是對佈陣方法的彙編。

 二:騎兵的惡夢諸葛連弩

在街亭古戰場所在地附近曾發現過一把鑄有“蜀”字的弩機,後被稱爲“諸葛連弩”,這是諸葛亮革新兵器的一項重要發明。

《魏氏春秋》記載,諸葛亮“又損益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爲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之膠制弩沿用秦漢工藝,弩機以青銅製成,一弩一矢,經過諸葛亮的改造箭矢改用鐵製,增加了殺傷力,尤其是一弩十矢的設計,使單發變成了連發。

10支箭是否一次性射出?對這個問題還有不同理解。明代著作《天工開物》對諸葛連弩的製作有詳細描述,根據它的記載,諸葛連弩的工作原理如下:駑機上刻直槽,有一個函,裏面裝10支矢,另安裝一個機木,在手板弦的上面,發去一矢,槽中又落下一矢,則再扳木上弦而發,實現連續發射。

即便不是十矢齊射,這種手動變半自動的方法也極大地提高了發射頻率。弓弩是對付敵人騎兵的利器,弓弩要提高殺傷力,除增加射程和力度之外,更要提高速度,面對敵人的騎兵,射擊速度是致勝關鍵,無論是手拉的弓箭還是弩機,一次一發,弓弩手再怎麼訓練速度也難以提高,改成一弩十發後,速度增加了數倍。

有八卦陣諸葛連弩 諸葛亮北伐爲何仍受挫? 第2張

魏軍裏也有連發的弓弩,但它達不到一次連發十矢,《北書堂鈔》裏有魏明帝寫的一首詩,內稱“長戟十萬隊,幽冀百石弩,發機若雷訊,一發連四五”,可見它的發射效率只是諸葛連弩的一半。

千萬不要小看這種速度上的提高,因爲這纔是敵人騎兵的惡夢,可以想像,面對鋪天蓋地如蝗蟲般撲來的飛矢,再厲害的騎兵也會膽寒,蜀軍以步兵戰騎兵,靠的就是這種武器。

爲進一步提高弩的效率,諸葛亮還主持作了進一步改進,一種方法是通過在箭頭上塗毒藥來提高殺傷力,明人所著《武備志》中提到,諸葛連弩雖然很輕,但鐵鏃上塗有毒藥,這種毒藥可以射殺老虎,人馬見血立斃,持這種弩就連懦夫婦女也可以守城。

另一種方法是增加瞄準器,1964年在成都附近出土過一把諸葛連弩,弩機上有一個裝置叫望山,是瞄準用的,這在當時也是一項了不起的創新,可以大大提高射擊的準確性。

諸葛亮訓練了不少專門的弓弩手,把他們按照一定比例配屬到部隊中,臨戰專門負責阻擊敵人的進攻,效果非常明顯。這種弓弩兵的配備數量有時是驚人的,據《華陽國志》記載,有一次諸葛亮從涪陵一地就徵召了3000人,全部訓練成連弩士。

  三:戰場利器“蒲元刀”

在《太平御覽》等史籍裏還記載了蒲元爲諸葛亮制刀的事。蒲元是蜀地一名精通鑄造的高手,他曾在成都爲劉備造刀5000口,每口刀都刻有“七十二煉”的字樣。

所謂“七十二煉”,就是鋼鐵被反覆錘打72道。根據史書的記載,蒲元后來又爲諸葛亮制刀把,僅在漢中的斜谷就制刀3000口。蒲元在冶煉金屬、製造刀具方面的做法與常人不同,鋼刀製成後,爲檢驗鋼刀的鋒利程度,他在竹筒中裝滿鐵珠,舉刀猛劈,結果竹筒豁然斷成兩截,而簡內的鐵珠也被一分爲二。

蒲元的制刀技藝稱絕當世,他所制的鋼刀稱爲神刀。唐人虞世南編著的類書《北堂書鈔》裏記載了一個故事,蒲元鑄刀,鋼鐵錘鍛至白亮時,按理需要馬上淬火,他沒有用近旁的漢水,而是專門派人去成都取蜀江水。大家感到驚訝,蒲元解釋道:“漢水弱,不合適淬火;蜀江水爽烈,適合淬刀。”

有八卦陣諸葛連弩 諸葛亮北伐爲何仍受挫? 第3張

派人將水從成都取回,蒲元一試便說:“此水中摻雜了涪水,不能用。”取水的人想抵賴,說沒有摻雜其他水。蒲元當即用刀在水中劃了兩下,說道:“此水中摻進了8升清水,還敢說沒有?”

取水的人趕忙叩頭認罪,道出實情。原來,當他從成都返回行至清津渡口時,不小心摔倒,把水灑出去一些,他挺害怕,情急之中就近取了8升清水摻在其中,怎麼想不到還是被蒲元識破了。

這個故事有點玄虛,但蒲元在淬火工藝方面的豐富經驗確實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不同水質對淬火的影響已被他完全掌握。

還有一本唐人所著叫做《洞玄子》的書中,也記載了一件事。某日,蒲元在一農戶家中發現一把很獨特的廢劍,蒲元認出這把劍是用一種從沒有見過的材料所製成,經過協商,蒲元以一件經過48道工序才製成的元胚交換了那柄廢劍。

四:蜀軍長於守而弱於攻

除了上面這些軍事技術,諸葛亮還發明瞭木牛流馬,因爲它們的名氣更大,這裏就不贅述了。

這些科技現在來看也許不算什麼,但在當時擁有了這些,絲毫不亞於現在擁有了第五代戰機和超級戰艦,因爲它們都是某個時代軍事科技的巔峯之作,在技術水平相當的情況下,誰擁有更先進的武器誰無疑就掌握了戰場上的主動權。

那麼問題來了:用“高科技”打造出的蜀軍,爲何在北伐中屢屢受挫呢?從街亭到陳倉再到五丈原,蜀軍一敗再敗,似乎沒有享受到技術領先帶來的優勢。

其實這個道理也很簡單,因爲八卦陣也罷、諸葛連弩也罷,它們更側重於防守,對於攻堅戰則發揮不了太大作用,木牛流馬屬後勤保障系統,蒲元刀雖然鋒利但也算不上攻城的利器,整個蜀軍的弱項仍然是攻城。

有八卦陣諸葛連弩 諸葛亮北伐爲何仍受挫? 第4張

北伐是典型的進攻戰,蜀軍總體上戰績不佳,與不善長進攻有很大關係,這一點在陳倉之戰中暴露無餘,10萬蜀軍進攻1000多魏軍防守的陳倉,竟然20多天打不下來,只得撤退。

對魏軍來說只要加強防守就能克敵制勝,魏軍很早就明白了這一點,所以在魏蜀一線上魏軍很少主動發起進攻,五丈原之戰時魏軍雖佔地利和人數之優,但魏明帝仍下達死命令要求全軍不得出擊,正是看到了防守對自己更有利。

蜀軍攻城不行,但在防守作戰中一樣很出色,在鄧艾、鍾會滅蜀之戰前,曹真、曹爽先後兩次大規模出擊漢中,結果都被蜀軍輕鬆打敗。

還有木門道之戰,當時蜀軍本已先敗,司馬懿非逼着張郃去追,結果半路遇伏,一代名將張郃竟被蜀軍強悍的弓弩手所射殺。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