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綜述 > 戰史祕聞 > 大澤鄉陳勝吳廣起義:從成功到迅速面臨着失敗

大澤鄉陳勝吳廣起義:從成功到迅速面臨着失敗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天下發生了一件大事,一件對天下人來說推波助瀾的大事,這事首先得從一個最低層最普通最地道的農民說起。

這個人姓陳名勝字涉,是陽城縣一個不折不扣的農民。如果不是秦二世元年這次徵兵到漁陽守邊陲,只怕他將永遠守在那個小山窩裏默默無聞地過一生。但秦二世的一道詔令,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陽城接到皇帝的徵兵詔令後,全縣人民頓時陷入一片混亂。誰都知道,被徵去的人大抵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但當時被選中的人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由不得你做主。陳勝也在被徵行列。他身強力壯又識文斷字,和吳廣一道被命爲屯長。於是,在兩名將尉的監督下,帶着九百多人向漁陽進發。如果路上不出什麼意外,只怕這是千萬批守邊疆的義兵中的一批,將成爲歷史上的匆匆過客。然而,老天卻偏降大任於他們。

都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陳勝帶領的這批隊伍才走了幾天的路,到了大澤鄉時,沒有徵兆的大雨傾盆而下,這一次的雨有點特別,一下連着幾天都沒有停的跡象。這下可苦了這羣去守邊關的義兵了。此時淋點雨着點涼倒也是小事,關鍵是這大雨一下,誤了行程,是要被殺頭的。

這雨下了約莫半個月,陳勝掐指算來算去,以後就算一天不歇一刻不停地趕路也不能按期到達目的地了。

“這可如何是好?”陳勝的眉頭幾乎擰成了一團,他和吳廣兩人商量了良久,最後兩人對掌一拍,兩個手掌心都寫着一個大大的“反”字。是啊,去是死不去也是死,反正都是一死,還不如反了,大不了死得轟轟烈烈……

陳勝、吳廣堅定“革命”的信念後,便馬不停蹄地做一些準備工作。

大澤鄉陳勝吳廣起義:從成功到迅速面臨着失敗

以他們兩個的聰明才智,不可能直接對衆人說:“我想造反!”這樣肯定不太妥當,一來顯得太唐突,二來還不知道衆人是否真有反叛之心。弄不好還沒革秦朝的命,就先把自己的命革掉了。

“得造一點神祕感來纔好。”陳勝不由得思索起來,不久,一絲笑意襲上了他的嘴角。於是,接下來出現了兩件怪事。

第一件怪事是,一大清早廚師剖開一條買來的大魚時,從魚肚子裏挖出一塊白絹來,一塊最普通不過的白絹。只是,這樣一塊最普通最尋常的白絹上卻寫着三個極爲不普通不尋常的字:陳勝王。衆人見後無不暗自心驚,誰都知道大雨誤程的事,他們的心思也和陳勝、吳廣一樣,已生“反骨”,此時自然認爲是神仙授意。

第二件怪事是,當天夜裏,東邊林子中一個大祠堂,隱隱約約傳來似狼非狼似狐非狐的怪叫聲:“大楚興,陳勝王。”這六個字是夜飛進了每個人的心扉。他們都是屬於亡楚出身的人,這兩句話的意思再通俗易懂不過了:楚國即將興旺,陳勝就要爲王啦。

這裏不得不佩服陳勝、吳廣。都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兩件事雖然多費了些神,尤其是後一件事,吳廣一夜躲在祠堂中學鬼叫裝狐嚎,累得夠嗆。但他們的心血沒有白費,收到的效果是很明顯的:立竿見影。

第二天,衆人再看陳勝時的眼中已多了幾分敬意。

眼看時機已到,陳勝在吳廣的配合下,把衆人召集起來開始發表“革命宣言”。陳勝先是說了一些必要的客套話,然後才談到此次服役的事來。

“此番大雨誤了行程,怎麼也不可能按時到達漁陽了,該怎麼辦?”吳廣不失時機地插話了。

是啊,該怎麼辦?這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

陳勝和吳廣兩人在表演上配合得天衣無縫,他不急不慢地說出了他此番演講的中心思想:“當王侯的人也好,當將相的人也好,不都跟我們想象中的一樣,是生活在世上普普通通的人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反是死,不反也是死。反還可以留有一線生的希望,不反只有死路一條。在這樣的情況下,衆人只有“反”這一條路可以選擇了。頓時,掌聲如雷,響徹雲霄。

陳勝的演講成功了。他的話像利錐一樣刺痛了衆人心底那根最脆弱最敏感的神經。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於是,陳勝和吳廣殺了兩個將尉揭竿而起,中國歷史上第一支革命軍就這樣成立了。

以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這樣奇怪的現象,一羣拿着竹竿木棒之類最原始武器的農民,沒有經過任何訓練看似毫無章法的隊伍,所到之處居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兵不血刃地佔了幾座城池後,革命隊伍開始逐漸壯大。在革命精神的感應下,一些豪傑之士也不甘寂寞,紛紛加入到革命的隊伍中來。

張耳和陳餘便是其中兩個重量級人物。

張耳是大梁人,年輕時是魏公無忌的門客。後來,他和別人發生糾紛,鬧出人命案子來,後隱姓埋名浪跡於江湖。陳餘也是大梁人,自幼學習儒術,精通儒家經典,喜交天下朋友。他們兩人都有很高的抱負和遠大的理想,認識後一見如故,很快結爲生死之交。這次,聞知陳勝、吳廣率領廣大農民進行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革命,知道揚名立萬的機會來了,於是兩人來報名參加革命。

陳勝見兩人談吐不凡,知道不是一般的人物,趕緊把他們當貴賓來接待,必要的寒暄過後,他開始試探兩人的才華了:“衆人都建議我現在稱王,我要不要稱王呢?”

面對陳勝的坦誠,兩人也同樣做出了坦誠的回答:不能。

理由如下:

第一, 你現在纔剛剛進行革命,就要稱王,會讓衆人看出你的私心。

第二, 你現在的實力並沒有強大到無敵,一旦稱王就會樹大招風,成爲秦朝重點掃蕩的對象,這對日後的革命不利。

對於兩人的直白,陳勝一臉的失望,他固執地認爲陳餘、張耳太膽小怕事,而且打心眼兒裏“看不起”他們。於是,他不聽勸阻,自立爲王,定國號爲“張楚”。


從這以後,陳勝對張陳兩人淡然處理,只把他們當成一般的將士來用。這讓胸懷遠大抱負的兩個人才大失所望,這也隱隱爲日後革命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革命的導火線被陳勝點燃後,起義已成燎原之勢。項梁、項羽在會稽起義,齊國人田儋自立爲王。至於幾千上萬人爲一路的革命軍,更是數不勝數。“天下爲之麋沸蟻動,雲徹席捲方數千裏。”

而陳勝此時充分展示了其非凡的軍事才能。他不失時機地迅速從義軍中選拔了一批人才做將領,建立了政治和軍事領導機構。然後,分四路對秦國採取了最強有力的軍事行動。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九月,當中路革命大軍周文率領的數十萬大軍,突然出現在咸陽東面的戲(驪山附近)時,整天沉醉於酒色嬉玩之中的秦二世嚇得“花容失色”,以前他天天看“戲”過日子,這下才感覺到自己的江山社稷可能真的沒“戲”了。

周文直搗黃龍,大秦王朝搖搖欲墜,似乎一擊就會碎。俗話說:時勢造英雄。正在這危急的節骨眼上,站出一個人來,而正是他的出現暫時拯救了懸崖邊上的大秦王朝,他的名字叫章邯。

這裏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沒有章邯的出現,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草根農民革命將會取得圓滿成功。然而,歷史就是歷史,沒有假設,也沒有如果。章邯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

章邯當時的官職是少府(相當於從捕撈淡水產品的百姓那裏收取賦稅的稅務部門的總管),因此對地理情況十分熟悉。陳勝叛亂後,水鄉澤國的賦稅就再也沒有上繳過了。而且從負責收取賦稅的官吏所送上來的稅務報告,可以真實地反映各地的戰況。單從這一點來看,章邯比朝中任何人都知道事態的嚴重。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趙高召見了章邯。在皇宮的一間豪華得令人炫目的房間裏,章邯與趙高進行了一次“親密會晤”。

當時的氣氛很融洽。對話雙方從拉家常開始,好像一對老朋友在談心一樣。趙高一反常態,並沒有擺出平常那樣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勢,談話中的他態度謙恭,不卑不亢,並沒有讓章邯感到什麼壓力。

大澤鄉陳勝吳廣起義:從成功到迅速面臨着失敗 第2張

客套話過後,趙高變得嚴肅起來。這時的話題已從拉家常到了國家大事。章邯默默地聽着趙高侃侃而談地分析天下的局勢,並沒有插話。他不知道趙高的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不敢亂說話,怕稍有不慎就會禍從口出。

“如果我給你幾十萬人馬,你能除去那些叛賊嗎?”趙高繞了這麼大一個圈子就是爲了說這句話。直到這時,章邯才明白趙高此番請他來的真正目的:叫他帶兵去打仗。

雖然這是一個隨時都有可能掉腦袋的苦差,但同時這也是一個一展抱負的大好機會。只有章邯自己知道,爲了出人頭地這一天,他已等待了多年。

他當時並沒有立即回答趙高,混跡於官場這麼多年,早已讓他變得處變不驚。沉默半晌,他微微地搖了搖頭,說出一句石破天驚的話來:“眼下週文的大軍已到了咸陽城下,從各地調幾十萬兵來恐怕已經來不及了。”趙高早就料到他會這樣回答,一臉平靜地說道:“將軍難道不知道驪山和阿房宮兩處都有大批服刑之徒在幹活……”話說到這裏就足夠了,章邯是聰明人,已經明白趙高的意思了。

趙高一生從來沒有幹過一件像樣的好事,這次卻是一個例外。他見國家已岌岌可危,知道國破家亡的慘劇,這才破例召見了已毛遂自薦了很多次的章邯。當然,在當時的朝廷,章邯已是爲數不多的可用之人了。趙高臨時選他做大元帥,也是病急亂投醫,臨時抱佛腳。

前面已經說過了,趙高能在秦二世胡亥面前“指鹿爲馬”,他定下來的事就等於是聖旨。就這樣,章邯開始登上歷史的舞臺了。

章邯一展才華的時候終於到來了,他首先就是抓緊時間訓練這幾十萬釋放出來的囚犯。他的訓練方法有點類似我們現在的軍訓,每天長跑、拉跑、跳高、俯臥撐等等。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魔鬼訓練營”。但也就是這短短數天的超負荷訓練,讓這些囚犯已從一盤散沙變成了一支有組織、有紀律、戰鬥力極強的軍隊。

自從這支軍隊橫空出世後,就一直所向披靡,如果後來沒有項羽,章邯的這支軍隊簡直就可以稱爲不敗之軍。

很不幸的是,周文成了章邯檢驗訓練成果的試驗品。在第一次交鋒中,這幾十萬由囚犯組成的軍隊殺得周文毫無還手之力。周文見秦朝突然出現這樣一支不要命的神兵,只得下令撤軍,然而令他感到悲哀的是,他此時孤軍深入關中,退路早已被章邯切斷了。周文只能堅守陣地,等待援軍到來了。然而直到他死時,義軍其他部隊並沒有一兵一卒來支援,他那句絕望淒涼的“援軍何在”隨風飄逝在蒼穹中。

周文的死,對起義軍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打擊。可以說這是陳勝自起義以來第一次打敗仗,而這是章邯出道以來的首戰告捷。

周文被困時,離他最近的革命軍是吳廣這一路軍。當時吳廣正在全力圍攻滎陽。滎陽的守軍是李斯之子李由。當時李斯還沒死,還是朝廷的當紅宰相,所以李由自然很賣命地守城了。對於李由來說,此時的滎陽比他的生命更重要。

當時,吳廣使用的是一個最原始也是最笨的攻城方法:強攻。李由當時被逼得同樣只有兩個字了:死守。就這樣,兩個人就像玩太極一樣,一個仗着人多勢衆不斷強攻,一個仗着城牆堅固嚴防死守。

殊不知吳廣在圍攻一個堅不可破的城池時,他已犯了屯兵于堅壁之下的兵法大忌。結果幾個月下來,他的強攻都沒有奏效,倒是李由以逸待勞越守越輕鬆,越守越來勁,到後來還能時不時乘義軍精疲力盡時偷偷地反擊一下,得到一點好處後又縮回城去。

吳廣無計可施,此時早已是軍心渙散。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這時,周文被圍告急的書信不斷傳來。

“老子現在攻城還缺人呢,哪有多餘的兵去支援你?”自力更生,豐衣足食,這就是吳廣給周文的回覆。

然而,滎陽還沒攻下,周文已經死了。

直到這時,吳廣才爲自己輕率的行爲感到後悔。他怎麼也沒有料到周文當時的處境有那麼危險了。然而,後悔是沒有用的,秦軍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他了。

吳廣的所作所爲連他的部下也有脾氣了。你無情,休怪我無義。部將田臧和李歸一番密謀後,已面露殺機。

他們兩個弄了一道假帛書,走到吳廣軍帳中,說是陳王有詔諭到。吳廣不知是計,還老老實實地跪在地上聽令,這下田臧和李歸兩個人就毫不客氣了,一人假裝念詔書,一人乘機拔刀輕而易舉地砍下了吳廣的頭顱。吳廣就這樣結束了其光輝而短暫的一生。也許他到死時,也不明白爲什麼自己不是死於秦軍之手,而是死於自己的部下。

田臧和李歸殺了吳廣後,僞造吳廣造反之罪上報陳勝。鑑於當時危急的局勢(周文的死對革命軍打擊是巨大的),陳王並不敢對吳廣的死做過多的調查,只得封他們爲上將,囑咐他們盡力西進攻秦。田臧和李歸倒也不是貪生怕死之輩,奪了兵權後,二話不說就率領手下革命軍急忙西進要替周文報仇雪恨。

可他們兩人忘了一個最爲重要的條件,章邯滅了周文後,士氣正旺,正張着血腥大嘴等着他們呢!面對送上門的食物,章邯豈有不收之理。田臧和李歸最終只能以人頭相送,就這樣,章邯取得了第二次勝利。

隨後,章邯在長史司馬欣、都尉董翳支持下,全力反攻陳勝的義軍。

此消彼長,從這以後,陳勝的革命軍兵敗如山倒,沒有人能抵擋不可一世的章邯。於是,我們看到了這樣的驚人一幕,章邯的大軍開到哪裏,就勝到哪裏。什麼叫所向披靡,讓章邯來告訴你答案吧!

各路軍馬差不多都被章邯打敗了。面對不斷傳來的噩耗,陳勝頓感大勢已去,他只能選擇退兵了。可天下之大,哪裏有他容身之處呢?他只能朝自己的家鄉退去,一路上陳勝終於體會到了從天堂掉到地獄的感覺:榮華富貴如雲煙過眼,功名利祿似潮起潮落。

坐在馬車裏的陳勝深有感慨的同時,卻把滿腔怒火撒到車伕身上。趕車的是一個叫莊賈的倔犟男子,性格暴躁。

面對陳勝不斷的責罵,三天三夜沒閤眼的莊賈心中的怒火開始升溫了。他雖然是一介粗魯之輩,但此時也知道陳勝大勢已去,哪裏還容得下他這般吆喝自己。是可忍孰不可忍,他找到了同樣對陳勝不滿的後車護理張順,兩人一拍即合。

莊賈先利用高超的趕車技術,把大部隊遠遠地甩在後面,行至一偏僻處,假借車子出了故障騙陳勝下了車子,乘機就一劍刺穿了陳勝的心臟。

陳勝就這樣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以失敗告終。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