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成語典故 > 成語“顧名思義”出自哪裏?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成語“顧名思義”出自哪裏?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顧名思義的出處】

《三國志·魏書·王昶傳》:“欲使汝曹立身行己;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故以玄默沖虛爲名;欲使汝曹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

釋義:

顧:看;義:意義,含義。從名稱想到所包含的意義。

【顧名思義的故事】

成語“顧名思義”出自哪裏?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在古代,大多數人尤其是當官的人和讀書人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除了“名”“字”之外還有“號”。所謂“名”,即個人在社會上所使用的符號。“字”則是“名”的解釋和補充,它與“名”互爲表裏,因而古人又稱其爲“表字”。從《禮記·檀弓上》一書中可以知道,在古代,“名”是一個人小的時候起的,主要是供長輩稱呼。長大之後,男子到了二十歲,要舉行“結髮加冠”之禮,這標誌着本人已經成年,從此進入社會,這時就要取字;而女子長大後也要離開父母的家而嫁人,未許嫁的叫“未字”,也叫“待字”,等到十五歲要舉行“結髮加笄”之禮,以示可以嫁人了,這時也要取字。

在上古時期,人們的名字一般都很樸實,如夏、商兩代留下的名人有孔甲、盤庚、外丙、武丁、小辛等,都以干支命名,這可能與當時重視時辰的觀念有關。隨着社會的進步,人的名字也越來越複雜,甚至代表了一個人立身處世的行爲準則。因而,古人往往對名字的內涵慎重考慮。關於這點,我們可以從漢末王昶爲兒子與侄子起名的故事上得到印證。

王昶,字又舒,山西太原人。他開始時擔任主管皇帝衣着的典衣官,後來又擔任洛陽的典農官,主要任務是督導百姓開墾荒地。王昶爲官期間,一直關心國家大事,他曾經寫了二十多篇《治論》和十幾篇《兵書》呈送朝廷,表明自己的治國主張。

成語“顧名思義”出自哪裏?其中又有哪些典故呢? 第2張

王昶是個十分有修養的人,他提倡謙虛、誠實,反對驕傲、虛僞。他要求兒子學習當時北海人徐偉長不慕虛名、淡然自守的品格,學習樂安等謙遜與內省的長處。爲此,他給侄子與兒子起名與字時,都頗費心思。

王昶給大侄子起名爲默,字處靜;二侄子名沉,字處道;給大兒子起名爲渾,字玄衝;二兒子名深,字道衝。王昶還寫文章告誡他們說:“我給你們起的名和字,是想讓你們懂得,爲人處世要遵循孔子和孟子的教誨,實現老子和莊子的主張。所以就以‘玄默沖虛’這些聖賢的基本理念做你們的名字。想讓你們看到名字,就想到這些做人的道理,不敢違背。古時候,人們盛東西的器物以及几案、手杖上都有銘文或誡言,隨時可以看到,從而規範自己的行爲,不犯或少犯錯誤。銘文和誡言尚且如此,更何況自己的名字,能不顧名思義、引爲借鑑嗎?”

——《三國志·魏書·王昶傳》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