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成語典故 > 曹植作爲三國最負盛名的作家,關於七步成詩有何歷史典故?

曹植作爲三國最負盛名的作家,關於七步成詩有何歷史典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出自《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三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衆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七步成詩的歷史典故,一起來看看吧!

曹植作爲三國最負盛名的作家,關於七步成詩有何歷史典故?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爲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爲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三國時期,曹操的小兒子曹植才思敏捷,文筆雋美,深受曹操的喜歡。他的哥哥曹丕廢掉漢獻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曹植作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爲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了以後潸然淚下,沒能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貶爲安鄉侯。 故事讚揚了曹植的才思敏捷,同時揭露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爭權奪利、相互殘殺的黑暗場景。

曹植“七步成詩”的廣爲流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見於《三國演義》),然而這首詩不見於陳壽的《三國志》,最早見於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文學》。

《世說新語》記載着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學,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否則將被處死,而且對詩有嚴格要求:詩的主題必須爲兄弟之情,但是全詩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內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爲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此詩是否爲曹植所著作,至現今仍有爭議。

東漢以洛陽爲都城。丞相曹操的第三個兒子曹植是東漢建安時期最負盛名的作家,被稱爲“八斗之才”。曹植自幼聰慧,10多歲便能誦讀詩、文、辭賦數十萬言,出言爲論,下筆成章,深得曹操的寵愛。

曹操曾經認爲曹植在諸子中“最可定大事”,幾次想要立他爲世子。然而曹植行爲放任,屢犯法禁。與此同時,他的同母哥哥曹丕則頗能矯情自飾,在立儲鬥爭中漸佔上風,並於東漢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被立爲世子。

曹植作爲三國最負盛名的作家,關於七步成詩有何歷史典故? 第2張

東漢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逝,曹丕繼魏王位,不久登上帝位,定都洛陽,是爲魏文帝。曹丕唯恐幾個弟弟與他爭位,便先下手爲強,奪了二弟曹彰的兵權,又逼四弟曹熊上吊。曹植的生活從此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在曹丕的挾嫌猜忌下,他從一個過着優遊宴樂生活的貴公子,變成了處處受限制和被打擊的對象。

一次,曹植被人告發經常喝酒罵人,他還把曹丕派去的使者扣押起來。但他並沒有犯什麼大罪,也沒有招兵買馬,要以陰謀反叛的罪名處罰他不能服衆,曹丕便想出個“七步成詩”的辦法來治他的罪。

曹丕把曹植從封地召到洛陽,指着大殿上一幅“兩牛相鬥於牆下,一牛墜井而死”的水墨畫,命曹植在七步之內作一首詩,但詩中不許犯“二牛鬥牆下,一牛墜井死”字樣,如作不成就要從重處罰他。

曹植答應後,未走完七步就作成一首詩:“兩肉齊道行,頭上戴凹骨。相遇塊山下,欻(xū,忽然)起相搪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泄畢。”曹丕和羣臣都感到吃驚。

曹丕又說:“七步成詩還慢,要你應聲而作。”曹植說:“請命題。”曹丕說:“你我是兄弟,以此爲題,不許犯‘兄弟’字樣。”曹丕心想,成則罷了,不成便痛下殺手。

沒想到曹植不假思索,應聲賦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爲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詩中以“煮豆燃萁”爲比喻,指責曹丕手足相殘。曹丕聽後動了骨肉之情,深有慚色,也可能是怕世人恥笑,爲了保住名聲,以安天下,只把曹植貶爲安平侯作罷。曹植以其超羣的文才,逃過一劫。

《七步詩》雖救了曹植一命,但他的處境並沒有得到根本好轉,魏國仍奉行對宗室嚴格限制的政策,曹植最終在鬱鬱寡歡中死去,終年只有40歲。然而,就因爲寫了這首詩,曹植得到了千載同情,而曹丕也就承受了千載痛斥。但也有一種說法是:曹植犯錯,曹丕有意放他一馬,知道曹植有七步成詩的能力,所以就命他七步作詩。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