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成語典故 > 成語“望帝啼鵑”背後有什麼典故?用來描寫怎樣的心情?

成語“望帝啼鵑”背後有什麼典故?用來描寫怎樣的心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語“望帝啼鵑”指的是杜鵑鳥的悲啼,常用以描寫哀怨、淒涼或思歸的愁情。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典故,和大家一起分享。

傳說遠古時候,蜀地有一個部落首領叫杜宇。他非常賢明,也非常能幹,他領導着老百姓,脫離了茹毛飲血的日子,過上了比較穩定的農耕生活。老百姓都非常愛戴他,尊稱他爲“望帝”,意思是說他就是百姓的期望。

在蜀地的東邊的荊州地區,有個人叫鱉靈。他犯了法被判了死刑,他不甘心就這樣被殺掉,就越獄了。他駕着一條小船,連夜奔逃,沿着長江溯流而上,最後就到了蜀地。鱉靈聽到蜀國望帝的名聲,就去拜見他。望帝發現這個人談吐不凡,而且胸懷壯志,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就任命他做蜀國的宰相。鱉靈上任後,幹得非常出色,他領導着人們興修水利,發展生產。這樣,蜀國的百姓更加富足了,都能夠安居樂業,蜀地也因而成了“天府之國”。

誰知,過了幾年之後,當地的氣候突然變得酷熱異常。蜀國都城西北的玉壘山上積雪消融,洪水氾濫,蜀國的大部分地區都遭了水災,許多百姓離開了家鄉,流離失所。這時,鱉靈沒有灰心喪氣,他帶領幾萬民工,挖土擔石,疏通河道,修築堤壩,植樹造林。他們歷盡了千辛萬苦,終於消除了水患,蜀地百姓得以重建家園。

成語“望帝啼鵑”背後有什麼典故?用來描寫怎樣的心情?

當鱉靈凱旋迴到都城時,望帝親自出城去迎接,併爲他設下了慶功宴。望帝已經決定要禪讓帝位給鱉靈,但又怕鱉靈不肯接受,他就在慶功宴後乘夜悄悄離開宮殿,到西山隱居修道去了。臨走時,望帝留下一道命令,遍告天下人,說他把帝位禪讓給了鱉靈,新君的帝號叫“開明氏”,希望百姓能服從他的領導。

沒想到鱉靈接過帝位後,一改過去的勤苦作風,惡劣的本性暴露無遺。他不再關心國家大事和百姓生活,一味地驕奢淫逸,不久便掏空了國庫。然後他就開始橫徵暴斂,結果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消息傳到西山後,隱居的望帝懊悔不已,但又沒有什麼辦法,沒過多久就鬱鬱而終。

傳說望帝死後,他的魂魄變成了杜鵑鳥,叫聲十分哀怨悽苦,直到啼出血來。他死後也沒有忘記他的人民,每到早春二月,他就會在山中呼喚着“布穀———布穀”,催促百姓下田播種。因此人們又稱杜鵑鳥爲“布穀鳥”。

成語“望帝啼鵑”背後有什麼典故?用來描寫怎樣的心情? 第2張

這個故事最早見於晉代張華注引漢朝李膺的《蜀志》中:“望帝稱王於蜀,得荊州人鱉靈,便立以爲相。後數歲,望帝以其功高,禪位於鱉靈,號曰開明氏。望帝修道,處西山而隱,化爲杜鵑鳥,或雲化爲杜宇鳥,亦曰子規鳥,至春則啼,聞者悽惻。”後來,許多文人墨客的詩詞文章中都引用過這個典故,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都援引說:“人言此鳥,啼至血出乃止。”

後人就用“望帝啼鵑”比喻冤魂的悲鳴:用“望帝、望帝魂、杜宇、杜宇魂、杜魄、杜宇魄、蜀王魄、蜀帝魂、古帝魂、蜀鳥、蜀魄、蜀魂、蜀鵑”等指杜鵑鳥;用“杜鵑啼血、子規啼血”等指杜鵑鳥的哀鳴。常用以描寫哀怨、淒涼或思歸的心情。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