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通過孫子兵法分析,吳三桂是如何鎮守山海關的?

通過孫子兵法分析,吳三桂是如何鎮守山海關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吳三桂,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我們都知道《孫子兵法》是由孫子說書寫的一本兵書,且這本兵書在我國的軍事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本書主要講訴的就是,在作戰當中儘可能地利用一切資源,爲自己所在的軍隊增加勝率,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卻如果自己是被動的一方,那麼就要堅守好自己的陣地,當敵人來犯的時候,要保持自己這方受到最小的傷害。只有這樣子你纔有機會反敗爲勝。

那麼在隊伍中,如何利用那些無法改變的東西去成爲我這一方的優勢,就是自己要考慮的一個問題。這其中《孫子兵法》有一篇就有寫到,怎麼在行軍中利用這些優勢去把這些東西轉化成對自己有利的東西。 原文中就有寫到這麼一段話:“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丘陵堤防,必處其陽,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得之助也。”

通過孫子兵法分析,吳三桂是如何鎮守山海關的?

這段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大多數駐軍的部隊都是喜歡乾燥的高地,避開潮溼的窪地,重視向陽之處,且要靠近那些水草之地,還要保證自己軍隊的軍需供應充足。保證將士和士兵不生病,這樣子就有了勝利的條件了,在丘陵堤防行軍的時候,必須要佔領向陽的一面,並把主要側翼背靠着,這些對於用兵有利的措施,都是利用地形作爲輔助條件的。那爲什麼要這麼做呢,這可能是因爲古代人都比較注重風水把向陽之處感覺是最好的,且其中所說的軍需品,那就是糧食了,在我們古代戰爭中,其實有很多的時候都是一方的糧食被斷了,導致軍中很多人有叛變的想法,從而間接地就會導致這場戰爭的失敗。因爲那時候沒有糧食就會餓死,還不如投降還能活命。所以糧草也是重要的一點。

在這一點當中,孫子就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部隊行軍的過程中,駐紮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軍隊駐紮的首先是要選擇一個好的駐紮點,如何選取一個合適的駐紮地點就是問題了。因爲不僅要保證軍需的供應,還有保證那些將士不生病,且當敵人來進攻自己的時候,可以利用有利的地形來防守。從而保證自己主力的一個安全,降低損失。

通過孫子兵法分析,吳三桂是如何鎮守山海關的? 第2張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起義軍直接攻入北京,當時的崇禎皇帝上吊自殺了,李自成就被勝利的喜悅衝昏了頭腦,就認爲天下已經被自己拿定了。當時在山海關鎮守的吳三桂原本是打算要降於李自成的。但是在回京的途中,吳三桂就得知自己的父親吳襄因“追贓”受酷刑拷打奄奄待壁了,自己的妻子陳圓圓也被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奪走了。這個消息傳到吳三桂耳中的時候,頓時怒火中燒,立馬返回山海關,就向着李自成宣戰了。

與此同時,派出使者跟關外攝政多年的多爾袞親王取得聯繫,向其“借兵”。最後李自成跟吳三桂就再山海關開始決戰了,吳三桂的軍隊跟們抵不過李自成軍隊。在激戰的關鍵時候,武英郡王阿濟格跟自己手底下的大將,攜帶着萬八旗子弟兵突然出現在戰場上,李自成和他的軍隊沒見過奇裝異服的八旗軍隊,又見來勢兇猛,一個個拋下伐矛,掉頭就跑。李自成見自己的大勢已去,就把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殺害了,倉皇地逃回了北京,緊接着吳三桂和八旗軍隊窮追不捨,李自成接連戰敗,於是在4月30號的時候被迫退出了北京。

通過孫子兵法分析,吳三桂是如何鎮守山海關的? 第3張

從這個戰役中我們就可以看出,當時的吳三桂最開始的時候的打不過李自成的,也就是自己沒有利用好山海關的地理優勢,把自己被動的優勢轉化成主動的優勢,如果要不是八旗的人來援助吳三桂的話,可能在清朝的後代就沒有吳三桂這一號人物了。

其實我一直在堅信這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在不管碰到什麼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去各方面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情,不管這個角度對自己是有利的還是沒利的。當你學會分析之後,不管你在商場上還是職場上,都能很好的自己的立足之地啊。那麼當你達到這樣一個點的時候,你自己也會感覺,其實有些時候遇見的事情真的很好辦,或者說是你自己有了應對的辦法,那麼當這件事產生的後果都在你的掌控的範圍內的時候,你在去解決這件事就很容易了。所以不管遇到什麼我們事情,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和思考這件事不利於自己和利於自己的情況,只有這樣你纔會提升一個你自己的價值,當你自己有了價值,這個社會就會開始慢慢的對你好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