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植樹節有什麼起源?這個節日背後有何意義?

植樹節有什麼起源?這個節日背後有何意義?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植樹節是按照法律規定宣傳保護樹木,並組織動員羣衆積極參加以植樹造林爲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爲植樹日、植樹周和植樹月,共稱爲國際植樹節。提倡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熱情、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但始終沒有將植樹作爲一個節日。一直到中華民國,孫中山在他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頒佈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在孫中山先生倡議下,北洋政府正式下令,每年的清明爲法定的植樹節,舉行植樹節典禮。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國民政府爲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將每年3月12日改爲植樹節。新中國成立後的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爲中國的植樹節。

植樹節有什麼起源?這個節日背後有何意義?

中國歷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樹,是由一位叫韋孝寬的人於1400多年前從陝西首創的。自古以來,官道上每隔一華里便在路邊設置一個土臺,作爲標記,用以計算道路的里程。韋孝寬上任後,發現土臺的缺點很多,經風吹日曬,很容易崩塌,不但增加了國家的開支,也使百姓遭受勞役之苦。他經過調查瞭解之後,毅然下令雍州境內所有的官道上設置土臺的地方一律改種一棵槐樹,用以取代土臺。這樣一來不僅不失其標記和計程作用,還能爲往來行人遮風擋雨,並且不需要修補。韋孝寬的這一作法,無疑是造福桑梓,減輕家鄉百姓負擔、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