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從寒食節禁火到清明節燃火,這背後有着怎樣的講究?

從寒食節禁火到清明節燃火,這背後有着怎樣的講究?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節,在這一天,古人們會禁火。但是到了清明節,人們則會隆重地點染新火。從禁火到燃火,這背後有什麼講究?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從寒食節禁火到清明節燃火,這背後有着怎樣的講究?

寒食節禁火習俗的兩個傳說

寒食節,故名意思就要是禁菸火,吃冷食。關於寒食節禁火的習俗,歷史上有兩種說法。

最爲人們熟知的是,因爲介子推而產生的寒食禁火的習俗。

介之推是春秋時代晉國的忠臣。在晉獻公時期,發生了驪姬之亂,介子推跟隨重耳出逃了晉國,在重耳流亡19年的時間裏,介之推一直在其左右,甚至在逃亡的路上,介子推還曾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燉成湯給重耳喝。

然而,在重耳回到晉國繼位後,唯獨忘記了介子推的功勞。介子推雖然感到委屈,但是他並沒有向晉文公提出任何要求,而是帶着母親隱居起來。

後來,有人爲介子推鳴不平,晉文公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找到了介子推隱居的大山,準備迎接介子推出山。然而,介子推並不願意。

從寒食節禁火到清明節燃火,這背後有着怎樣的講究? 第2張

這時,晉文公手下的趙衰、狐偃等人起了嫉妒心,他們看不慣晉文公這樣看重介子推,就獻計讓晉文公放火燒山,說介子推是孝子,爲了他的母親一定會出山。沒想到晉文公同意了。然而,大火燒了七天七夜,介子推也沒有下山。後來被人發現時,介子推抱着自己的老母親一同被大火燒死了。

此時的晉文公非常痛心,於是下令以後的這一天,全國不得燒火,只能吃寒食。

關於寒食節禁火的習俗,還有另外的一個說法。這個說法來源於遠古時期人們取火的習慣。

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拓之火,秋取柞棲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相傳,在遠古時代,燧人氏看到鳥類通過啄木出火,於是開始鑽木取火。但是上古時期,人們鑽木取火時,要根據不同的季節,使用不同的木材。因此,到了季節更替的時候,人們要禁止生火,等到新火時才能繼續取火。由於清明正處於季節更替之時,所以在這個時候需要禁火。

之所以不同季節要換新火,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爲了防止季節性的疾病。像《周禮》中記載:“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另一個要換火的原因則是爲了“去茲毒”。總的來說,換火的原因都是出於健康的考慮。

從寒食節禁火到清明節燃火,這背後有着怎樣的講究? 第3張

在東漢末年,北方地區,特別是山西一代的居民,寒食節禁火的時間通常會達到一個月左右。不知道這是否跟介子推所在的地方在山西有關。

後來,到了南北朝時期,寒食節禁火的傳統,已經流傳到了南方地區,不過時間只有三天,後來這一禁火時間也被延續了下來。只不過,在唐朝之前,寒食節禁火主要是民間的一種習俗。

到了唐宋時期,寒食節禁火習俗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在《唐會要》中有記載:“天寶十載三月敕:禮標納火之禁,語有鑽燧之文,所以燮理寒燠,節宣氣候,自今以後,寒食並禁火三日。”

清明節鑽新火,被賦予了皇權的神聖

在唐宋之前,清明節鑽新火,更多地是民間的一種習俗,也就是之前說到的,到了季節更替時,人們換火。

但是,隨着寒食節禁火,得到了官方的認可,禁與燃之間就有了更多的皇權意義。從唐朝開始,清明節重新燃火,變得非常神聖,其背後體現了皇帝的恩寵。

在唐代,到了清明節,皇宮內會專門取榆柳之火,賜予近臣戚里。

從寒食節禁火到清明節燃火,這背後有着怎樣的講究? 第4張

在《全唐詩》中還記錄了韓濬、史延等人在參加進士考試時,作的《清明日賜百僚新火詩》同題詩。詩詞中,寫出了普通百姓對皇宮內賜火儀式的憧憬,也表達了官員渴望分得一份恩寵榮光的心情,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渴望被朝廷錄用的心情。

到了宋代,清明鑽火的儀式被傳承了下來。相比於唐朝,宋代的賜火儀式更爲隆重,範圍也更爲廣泛,“輔臣、戚里、帥臣、節察三司使、知開封府、樞密直學士、中使,皆得厚賜,非常賜例也。”

從此,清明鑽火,已經不只是民間的一種習俗,已經演變成爲帶有皇權統治象徵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