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寒食節是一個比較小衆的節日,期間爲何不能生火做飯?

寒食節是一個比較小衆的節日,期間爲何不能生火做飯?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我國有很多古代時期流傳下來的節日,經過了千年的洗禮,一些繁文縟節還是沒有變。每個節日都有着不同的傳統習慣,很是講究。可是終究是過了上千年,有些傳統習俗已不在,而只是象徵性的過一下節日,並不會像古代那麼熱鬧。現如今除了一些大節日,比較小的節日很少有人過。而寒食節就是一個比較小衆的節日,不知大家有沒有過寒食節的傳統呢?那麼大家可知道寒食節爲什麼不能生火做飯嗎?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寒食節是一個比較小衆的節日,期間爲何不能生火做飯?

寒食節顧名思義就是不許生火做飯,只吃冷掉的飯食。關於寒食節的起源要追溯到遠古時期,那時的人們剛剛學會了保存火種,一旦保存不當就會引起火災,爲了避免火災,人們會在特定的一天把,去年保存的火種熄滅。當時人們把這一天叫做禁火節,由於禁火期間沒有火來燒熟食物,只能準備足夠的食物,從而保證禁火節期間能有足夠的食物果腹,因此被稱爲寒食節。

隨着歷史的變遷,寒食節的定義也有了變化。在春秋戰國時期有這樣一個故事,講述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寒食節由來。相傳在春秋戰國時的晉國,公子重耳爲了逃避晉獻公的追殺,流亡在外。在流亡的期間,吃不飽是常有的事情。據說有一天,好幾天沒有進食的重耳餓的昏了過去,其跟隨的臣子也餓的站不穩。但是重耳這一暈,大臣們一時之間方寸大亂。就在這時,常伴重耳左右的大臣介子推看着餓昏的重耳,想到一個辦法,於是便跑到了樹林裏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熟餵給了重耳。重耳也因此醒了過來,撿回了一條命。

在外流亡了19年的重耳,最終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到了晉國,登上了晉國的王位,史稱“晉文公”。登基之後的重耳爲了感謝那些跟隨他一起流亡的大臣,給他們加官進爵,並賞賜了大量的珠寶財物。可是晉文公唯獨忘了那個給予他大恩的介子推,介子推認爲晉文公貴人多忘事,什麼都沒說,便回到了鄉下照顧自己的老母親。

寒食節是一個比較小衆的節日,期間爲何不能生火做飯? 第2張

等到晉文公聽到介子推回鄉的消息後,纔想起來這位大恩人,於是晉文公便多次派人到鄉下請介子推回來。可是派出去好幾撥人都沒能將介子推帶回來。晉文公以爲介子推一定在怪自己,爲了表示誠意,便親自去往鄉下請介子推回來。沒想到晉文公到鄉下之後,看拿到的是大門緊閉,打聽之後才知道介子推帶着老母親隱居山野了。

晉文公覺得介子推的對他的怨氣很深,不願意相見。而晉文公並沒有因此放棄尋找介子推。於是晉文公來到了山上,命人搜山,可是沒有找到。

這時有人獻計:要放火燒山,這樣介子推自己就出來了。晉文公一聽的確是個好主意,於是下令放火。可是事情並不是他們想的那樣,山燒光了也沒有見到介子推。晉文公於是下令在找,結果在一顆被燒焦的大樹下看到了介子推的屍體,背上還揹着他的老母親。晉文公更加內疚,於是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的這一天嚴禁生火,只能吃冷掉的食物,以紀念介子推。寒食節也因此而來,後來民間也流傳了下來,禁火吃寒食的習俗。

隨着歷史的發展,寒食節與清明節的日子很近,很多人都混淆了兩個節日,於是把寒食節的習俗與清明節並在了一起,如今寒食節已被人們忽略,只有少數人還在堅持這過節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