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晏幾道所作,表達詩人對戀人的無盡思念

《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晏幾道所作,表達詩人對戀人的無盡思念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北宋著名詞人,晏殊的第七個兒子,二人合稱“二宴”。晏幾道善於寫情愛生活,是婉約派代表詩人。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晏幾道所作的《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吧。

芳雨初晴的午後,微漲的河面罩上薄得如絲的白霧,高低起伏的山巒披上了銀白的羽衣,飽滿的輪廓依稀可見。山蒼蒼含黛,水漫漫着裳,觸手可及的眼前景,讓我腦中迅速滑過四個字:江南煙雨。

一葉小舟蕩微波,半裁蓑衣雨中行,桃花朵朵迎歸客,此情此景,最江南。那畫面遠了,隱在碧波綠堤中,美了。那畫面近了,近在眼眸一汪秋水雲天裏,醉了。

煙雨上妝,淨水洗心,細柳擺腰,清荷枕夢,讓一枚素心永遠不爲紅塵折腰,只爲漫漫琴音卷卷書香低到塵埃;讓一枚素心永遠能夠抽身烏七八糟,聆聽花開的曼妙,靜享雲彩的舒捲,退到紅塵的邊緣,拈花而笑。

《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晏幾道所作,表達詩人對戀人的無盡思念

江南,多少詩情畫意的額頭,煙雨,幾分半遮半掩的清顏。江南,多少魂夢一生的牽絆,煙雨,幾多清麗時光的繞懷。江南是畫,煙雨如詩,筆峯濃轉淡,筆筆都寫意。江南是絹,煙雨是墨,素胚勾勒處,處處都是美。

煙雨江南,江南煙雨,你是悠遠而又纏綿的一幅畫,一首詩,一曲歌,一縷理不清的情,多少文人墨客爲你寫下了讚歌。韋莊道:“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爐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這闕《菩薩蠻》,在盛讚江南的旋旖,接天秀色的美景,但卻也透着江南的那份輕柔、朦朧的悽愴,與離愁怨意。

再道,晏小山的《蝶戀花》: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睡裏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卻依緩絃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蝶戀花,原是唐教坊曲,後用作詞牌,本名“鵲踏枝”、“黃金縷”、“卷珠簾”、“鳳棲梧”、“明月生南浦”、“細雨吹池沼”、“一籮金”、“魚水同歡”、“轉調蝶戀花”等。

蝶戀花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誕生了無數優美的詩詞。其他常見的詞牌,要麼是柳永沒填過,要麼是李清照沒填過。而蝶戀花,則是幾乎所有的大詞人都填過的詞牌。

《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晏幾道所作,表達詩人對戀人的無盡思念 第2張

晏幾道的這首以《夢入江南煙水路》爲題的“蝶戀花”也寫得非常優美動人,被選入《宋詞三百首》。它通過夢境寫纏綿戀情,表達對戀人的無盡思念。

開始就以伊人在夢中遠覓徵人行蹤,表現入骨的相思。思婦已“行盡江南”,可見其決心。然而仍不能與離人相遇,醒後反更添惆悵,埋怨自己夢中“消魂”,因而“誤”了與親人的碰面機會。

既已誤,仍不甘休,欲寫信寄情,然而雁在天空,魚沉水底,即使寫好信也無法寄去。只得寄情於秦箏、歌喉,誰知還未開口,弦緊柱裂,令人心碎腸斷!如此頓挫曲折,訴盡怨婦念遠思夫的衷腸。

上闋從夢境寫起。

開頭“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三句,作者化用岑參《春夢》詩“洞房昨夜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枕上闋時春夢中,行盡江南幾千裏。”寫懷念離人之悽苦。“行盡”二字,狀夢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於夢中的潛意識活動,深更可知。“煙水路”既是江南水鄉實寫,也象徵夢境之悽迷。

接着“睡裏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二句,作者以對比寫出銷魂的懷人之苦。夢境裏離情銷魂無處訴說,夢醒來更覺惆悵,銷魂離情將人誤。“消魂”二字,也是前後重疊;但重疊中又用反跌機勢,遞進一層,比“江南”一詞的重疊,更爲曲折,自然也就倍增綿邈。這種以反跌爲遞進的句法,詞中不多見。

《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晏幾道所作,表達詩人對戀人的無盡思念 第3張

下闋緊接上闋意境,更進一步尋求相思的寄託和解脫。

開頭“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三句,寫作者想要寫一封書信向心上人訴說相思之情,可是大雁飛在上空,而魚沉在水底,就算寫成也無法寄去,最終還是無從寄託。夢尋不着,書信無法傳遞。但也不能任由相思之苦蔓延,總得找個事情來做,宣泄鬱悶情緒,於是作者想到了音樂。

最後“卻倚緩絃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兩句,寫作者希望通過緩緩彈箏來抒發心中的離情別緒,但移遍了箏柱也只能調出斷腸悲聲。這裏,作者以“緩弦”、“移柱”來表達其“幽懷難寫”,在無助大悲時,戛然而止,令人扼腕。因此表明,以行動寫心理,自有其妙處。

晏幾道的這首詞從做夢到寄信,到彈箏,節節遞進,節節頓挫,又顯得沉摯有力,更有一股鬱積、盤旋的力量。在最無奈最無計也是最傷心處,結束全篇訴說,表達效果奇佳。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稱小晏(指晏幾道,其父晏殊被稱爲“大晏”)亦是“古之傷心人”,所以寫出來的詞,“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這首詞就有這種淡而有味,淺而有致的獨特風格。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