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懷琅琊深標二釋子》韋應物所作,彰顯出詩人對友人的牽掛與懷念

《懷琅琊深標二釋子》韋應物所作,彰顯出詩人對友人的牽掛與懷念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韋應物,字義博,是唐朝官員,也是山水田園派代表詩人,他的詩風澄澹精致,對後世影響深遠。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韋應物所作的《懷琅琊深標二釋子》吧。

世間人事,非常奇特,或人或事,難以捉摸。那些一味強求的,反而不得;那些心無掛礙的,水到渠成。真正是:命中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難強求。

唐朝是世間皇朝第一等奇妙的存在,那個時代裏,紅塵之中的優秀人物比夜空中的星星都要閃亮。有那青年強盜,洗心革面,終成帝國強將;有那少時護衛,改弦易轍,終成詩壇名家;前者代表郭元振,後者佔先韋應物。

《懷琅琊深標二釋子》韋應物所作,彰顯出詩人對友人的牽掛與懷念

韋應物少年時代是皇家護衛,不知是否家傳的,但命運轉折的時候,根本不會與人商量。他青年拋棄職位,一頭鑽進書籍海洋,吞吐吸納,果然煥然一新。不是改頭換面,而是從心靈上變成另外一個。

今天,我們誰也不知當年,在韋應物身上到底發生過什麼故事,讓他能夠走上另外一條人生旅途,煥發不一樣的光彩。但讀其詩作,卻不禁爲其優秀再三嘆服。

《懷琅琊深標二釋子》

【唐】韋應物

白雲埋大壑,

陰崖滴夜泉。

應居西石室,

月照山蒼然。

琅琊,山名,一在安徽,一在山東,此地所指,具體無法考察。深、標,則是法號,可能是詩人的和尚朋友深和標,兩位法師隱居於琅琊山中。某個時間段,詩人忽然想起,與友人居住山中情境,於是情結散出,自然成詩。

《懷琅琊深標二釋子》韋應物所作,彰顯出詩人對友人的牽掛與懷念 第2張

“白雲埋大壑,陰崖滴夜泉”,大壑,山中深溝;陰崖,背陽的山崖。白雲若海濤,深山大溝彷彿飄浮在其間,若隱若現;山崖高萬丈,泉水流瀉而下,就像銀珠散落。此中妙處,只在“埋”、“滴”二字,讀來活靈活現,令人神往此間景色。

這兩句對於景色的描繪,可謂極其細膩,彷彿一切即可浮現在人的眼前,讓人不由自主地沉醉中間,難以自拔。然而,卻必須明白,這一切都並非實景,也就是說不是詩人真正所見。此處,卻是緊緊扣住詩題之中的那個“懷”字,乃是詩人所念所想出來的。

那麼這樣美妙的景物,到底來自於何處呢?原來,這個奇特的地方,正是詩人所懷想的兩位和尚朋友所居之地:琅琊山。通過對“埋”和“滴”二字的提煉,精確描摹出深山大溝和山澗溪泉的特別之處,另外加深對友人的懷念之情。

《懷琅琊深標二釋子》韋應物所作,彰顯出詩人對友人的牽掛與懷念 第3張

“應居西石室,月照山蒼然”,在這裏,詩人繼續展開着自己的豐富聯想。此時此刻,朋友們應當居住在靠近西面的石室中,因爲打開窗戶,就可以清晰地看見,夜空靜寂,山月高懸,灑下皎潔月光,朦朧如紗,籠罩羣山,杳然無聲。

一個“應居”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昭示着詩人對友人所居之地的熟悉程度,如若不然,又怎麼會連西邊石室的極好位置都如此一清二楚呢?最大的可能,就是詩人曾經到過此處,也曾經居住過這裏,所以連窗口所見什麼樣的景色,都能瞭如指掌。

詩人的所“懷”,其實都並非無的放矢,完全是站在現實的角度之上而來的。其筆下所描述的,無論是奇妙的景物,抑或是居住環境,都緊緊圍繞着深、標兩位落筆,正是通過這些細膩逼真的刻畫,才彰顯出來詩人對友人的牽掛和思念,情真意切。

有人評價,認爲此詩大有王維詩風,的確如此。文筆恬淡,恍若山間白雲,悠然自在;情思閒遠,恰似崖畔清泉,沉靜漫漶;一切妙在蕭散疏朗之間,而情致內斂,若有若無,惹人仔細品味,咀嚼再三,意境不凡。

情到深處,反而變淡。這種淡,是淡然,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沒有世俗困擾,心若雲起雲散,自在舒適,無拘無束。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