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杜牧的詠史懷古詩有什麼特點?《阿房宮賦》爲杜牧帶來了什麼?

杜牧的詠史懷古詩有什麼特點?《阿房宮賦》爲杜牧帶來了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杜牧,字牧之,晚年時期居住在樊川別業,世稱杜樊川,他是晚唐時期官員,也是文學家。他的詩文負有盛名,代表作有《阿房宮賦》《題烏江亭》等,與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下面跟本站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杜牧的懷古詩吧。

杜牧出身於一個詩書世家,他的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曾在德宗、順宗、憲宗三朝任過宰相,並著有《通典》二百卷。所以杜牧從小就研讀詩書,有着遠大的理想。後來祖、父相繼去世,家境逐漸貧困,但杜牧依舊勤學不輟,到二十歲時,已經博通經史,尤擅詩文。他在二十三歲時就寫出了著名的《阿房宮賦》。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二十六歲的杜牧考中了進土。關於他的科舉中第,《唐摭言》記載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這一年,禮部侍郎崔郾要到東都洛陽去主持進士科考試,朝中百官都在城門外擺酒餞行,一時冠蓋雲集,盛況空前。這時,太學博士吳武陵騎着一頭瘦驢來到了酒席宴前。吳武陵是有名的清流人士,崔郾有點吃驚,急忙起身和他說話。吳武陵說:“你憑藉崇高的聲望爲天子選拔人才,我又怎敢不盡一點綿薄之力呢!前些天,我偶然看見十幾個太學生情緒激昂地在讀一篇文章,個個擊節歎賞,興奮不已,我走近一看,原來是這次要參加考試的杜牧所寫的《阿房宮賦》。文章寫得真好,這個人真有王佐之才。崔侍郎你任重繁忙,恐怕沒有閒暇閱讀這篇文章,不如讓我爲你誦讀一遍。”說完,吳武陵手捧笏板把《阿房宮賦》朗讀了一遍。崔郾聽完後也是大爲稱讚。吳武陵趁機要求崔郾在本次考試中把杜牧評爲狀元。崔郾爲難地說狀元已經被別人預定了。吳武陵大聲說道:“實在不行,就給他第五名吧。”崔郾還沒來得及回答,吳武陵就說:“要是還還不行,就把這篇賦還給我吧。”崔郾只好答應:“就依你吧。”

杜牧的詠史懷古詩有什麼特點?《阿房宮賦》爲杜牧帶來了什麼?

回到座位上,崔郾對喝酒的同僚說,剛纔吳太學向我推薦了一個第五名進士。大家追問是誰,崔郾說是“杜牧”。旁邊就有人說:“聽說過杜牧這人,才氣雖大,卻不拘小節,好出入風月場所。”崔郾說:“我已經答應吳博士了,杜牧即便是個屠夫或是賣酒的小販,我也不會更改了。”

當年,杜牧果然在洛陽高中進士,他曾賦詩表達自己的喜悅:“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秦地少年多釀酒,卻把春色入關來。”

在這個春天,杜牧是春風得意的。他正月參加進士考試,二月登第,閏三月又參加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以第四等及第,隨即授官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軍。

在他的這段經歷中,《阿房宮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篇文章語言精練,工整華麗,氣勢雄健,風格豪放,形象地總結了秦朝統治者因驕奢而亡國的歷史教訓,向當時的統治者發出了警告,體現了一個正直文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可以說,《阿房宮賦》爲杜牧懷古類詩文的創作開了個好頭,從此,他評論歷史,指點山河,一發而不可收。詠史懷古詩成了杜牧詩歌的一個重要方面。

杜牧的詠史懷古詩有什麼特點?《阿房宮賦》爲杜牧帶來了什麼? 第2張

其中,大多是借歷史事件諷刺統治者的驕奢荒淫的作品。比如《過華清宮三絕句》中的兩首: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峯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詩歌通過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諷刺了晚唐帝王們的荒淫享樂,這和《阿房宮賦》的創作意圖是完全一致的。類似的還有《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的詠史懷古詩有什麼特點?《阿房宮賦》爲杜牧帶來了什麼? 第3張

夜泊秦淮,歌舞昇平,可是,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分明就是亡國之音啊,而大唐帝王的所爲,和陳後主又有什麼不同,恐怕亡國的日子也近在眼前了。

杜牧的懷古詩往往可以將眼前的景物與歷史的興亡融爲一體,超越時空的界限,表達自己的人生態度。比如這首《題宣州開元寺水閣》:

六朝文物草連空,天淡雲閒今古同。

鳥去鳥來山色裏,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惆悵無因見范蠡,參差煙樹五湖東。

詩中景物雲遮霧罩,亦真亦幻,詩人彷彿已經感覺到了晚唐王朝的風雨飄搖,但又希望自己能像范蠡那樣“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這是何等蒼涼而又無奈的抱負!

杜牧的懷古詩,也會對歷史上興亡成敗的關鍵問題發表獨創的議論,比如這首《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再比如這首《赤壁》,也具有較爲明顯的史論特色,而且充滿着幽默與調侃: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他的這種以絕句論史的形式,也被後來的許多文人所效仿。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