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文化名家 > 鄭俠簡介:北宋詩人,著有《西塘先生文集》傳世

鄭俠簡介:北宋詩人,著有《西塘先生文集》傳世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國歷史上繼五代十國之後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鄭俠(1041~1119),北宋詩人,字介夫,福州福清(今屬福建)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其作品有《西塘集》。原20卷,後爲明葉向高所刪,凡10卷。有明萬曆本及《四庫全書》本。另有《西塘先生文集》 9卷,今存《洪氏公善堂叢書》本;《西塘詩集》1卷,有《宋代五十六家詩集》本。

鄭俠簡介:北宋詩人,著有《西塘先生文集》傳世

個人經歷

鄭俠年少時由於學習刻苦被王安石所器重。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神宗時任光州司法參軍,任滿後進京城,監安上門。他不贊同王安石新法,旱災時冒死繪流民困苦圖獻給神宗,還寫了一份奏章,向神宗奏疏論新法過失,歷數王安石變法之種種弊端。並言:陛下您如停止了新法,十日之內,必然下雨。否則我自願領欺君之罪,請把微臣斬首於宣德門外。第二天宋神宗終廢新法。廢除新法三天後,憋了十個月的大雨瓢潑,“遠近沾洽”!後因揭發過曾與王安石交往密切的呂惠卿的罪狀,被遣謫汀州,後又貶逐到英州。哲宗元祐元年時始得歸還,蘇軾、孫覺推薦他爲泉州教授。元符間再貶英州。徽宗即位後放還,官復前職,但不久又爲丞相蔡京所毀奪。從此未再出任官職,家居終老。鄭俠的古體詩風格疏樸老直,如《古交行》“大海有時竭,此心瀝不乾。厚地有時坼,此心無裂文”,質樸而不平俗。七言古詩筆力奇崛,如《謝太守惠酒》激昂慷慨,《醉翁行贈黎師醇》縱橫豪放,感慨至深。近體詩如(《同子忠上西樓》)“偶因送客上西樓,共愛佳城枕海陬。雁翅人家千巷陌,犬牙商泊數汀州。風吹細雨兼秋淨,雲漏疏星帶水流。獨有單親頭早白,迢迢東望不勝愁。”以及《幽居》《和子京霜字見寄》等,也不乏閒淡簡遠韻味。王士禎(《居易錄》)稱其詩在白居易、孟郊之間,《宋詩鈔》說鄭俠的詩具有“次山(元結)東野(孟郊)之風,不得以當行格調律之”。

鄭俠所處的北宋王朝已處於積貧積弱之中,由於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後,害怕軍官們起而仿效,因而一方面採用贖買政策,給軍官們以重金厚祿,讓他們“多買田宅以遺子孫,多畜歌兒舞女以樂天年”,另一方面又處處防範、實行“兵無常將,將無常兵”,弄得冗官冗員充斥、軍隊戰鬥力低下,在與遼、西夏的戰鬥中,可謂屢戰屢敗,對於少數民族軍閥,始則“待之如驕子”,繼則“接之如弟兄”,後則“侍之如父母”。每每以白銀,絲絹求得一時之苟安。所以改革變法已成爲朝野之共識,先有范仲淹等人的“慶曆新政”,繼有王安石變法,這無疑是合乎歷史潮流的。但是,改革變法是一個利益再分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那些貪官污吏,奸侫小人總是蠅營狗苟,千方百計地蝟集在王安石身邊,無恥地爲自己和自己所代表的階級、階層謀取最大限度的利益。諸如呂惠卿、舒亶、李定、章惇、蔡京、蔡卞,莫不如此。王安石變法的目的是要實現富國強兵,那就要打擊豪強,防止兼併。可是由於這些貪官污吏巧取豪奪,所有的新法都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因爲新法的執行者總是把災難轉嫁到小商小販小民頭上,弄得民不聊生。例如施行青苗法,在青黃不接時借貸糧谷與民渡荒,這本是好的,但一般利息高達20%,有些地區競高達50%,甚至還到了“實不出本,勒民出息”的地步。“保甲法目的是強兵”,結果,有些地方片面增加兵員和訓練,“民二丁抽一,教以戰陣”,每五天練兵一次,農民被“困其財力,奪其農時”,自然是民更貧、國更弱了。因此,如何保護弱勢羣體的利益,保證社會的安定和穩定,從而清除積弊,變法圖強,就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課題,正是在這個問題上,蘇軾、鄭俠等人與王安石之間存在着嚴重的分歧。

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鄭俠的父親鄭翬任江寧(今南京市)酒稅監。由於父親官卑職小,清廉正直,鄭俠的弟妹又多,家庭生活是十分清貧的。鄭俠的唯一出路就是矢志攻讀,苦學成名。他曾賦詩道:“漏隨書卷盡,春逐酒瓶開。”這正是他勤學生涯的寫照。至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鄭俠到父親任所,讀書於清涼寺。是時王安石爲江寧知府,素聞其才華出衆,對他十分重視。不但邀請他相見,給予嘉勉慰藉,勉勵他成爲良材國士,還派學生楊驥到清涼寺陪伴鄭俠讀書。治平四年(1067年)鄭俠在27歲時高中進士,授將作郎,祕書省校書郎。

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得到宋神宗重視,擔任參知政事(即宰相),實行變法。他立即提升鄭俠爲光州(今河南省潢川縣)司法參軍,主管光州的民、刑案件,凡是光州所有疑案,一經鄭俠審訊清楚上報。王安石全部按照鄭俠的要求給予批覆,鄭俠感激地把王安石當作知己,一心要竭智盡忠,爲國爲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報答王安石的知遇之恩。

鄭俠簡介:北宋詩人,著有《西塘先生文集》傳世 第2張

熙寧五年(1072年),鄭俠任期滿,入京述職時拜見王安石。當時,朝廷頒佈用考試新法的辦法選舉人才,考中者可以越級升爲京官。王安石讓鄭俠通過這個途徑得到進用。鄭俠目睹新法的弊端,不同意施行新法,就以不熟悉新法爲藉口婉辭拒絕。他曾多次謁見王安石,王安石向他查詢所見所聞,他直陳王安石的青莆法,免役法、保甲法、市易法以及在邊境發動戰爭諸事在各州縣施行過程中給人民造成擾害的弊端。王安石沒有回答,語不投機半句多,鄭俠離開後就不再去見他,但是依然屢次寄書信給王安石,陳述新法給人民造成的危害,希望他改弦更張。政見的歧異使得王安石對鄭俠由青眼變成了白眼。鄭俠不僅沒得到應有的提升,反而被貶爲京城安上門的監門小吏。王安石雖說不喜歡鄭俠,但還是認爲鄭俠是個於國忠心耿耿的人才。還是想用他,他先是讓其子王雱來告訴鄭俠:國家爲考選人才設置了修經局,王安石希望鄭俠擔任修經局檢討之職,後又讓門客黎東美再次勸諭他。鄭俠說,“我讀書不多,不可能擔任修經局檢討的要職。我是爲增長才識,才執經求教於相君門下,但是相君講話持論,莫不是以當官任職爲先,這說明相君用來對街國士的禮法也太淺陋了。相君如果當真要提拔鄭俠成就素志,那就請您取出鄭俠所獻的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讓我無愧地得到進用,這不是更好嗎?”當時市易法公佈,小民商販皆以爲苦,那些挑水、理髮,賣粥、賣茶的小商小販,不交稅錢就不能營業。稅收層層加碼,有的貨物稅錢超過了本錢,小商販甚至於以死抗爭,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鄭俠通過黎東美一一陳述,得到王安石的部分採納,如小商小販免徵稅,商人徵稅太重的,減稅十分之七,其他則不予理會。鄭俠不以自己官職低微爲意,同樣忠於職守、親臨城門巡查。

從熙寧六年(1073年)至翌年三月一直沒下雨,赤地千里,人民無以爲生,常常是風起沙飛,天昏地暗,百姓扶老攜幼,疲夫羸老塞道,憂愁困苦,身無完衣。各地地方官吏催逼災民交還青苗法所貸本息,饑民情況好的買麥麥夫吃,差的只能以草根木實充飢,還要被加上鎖械刑具負瓦揭木,賣產以償還官錢,饑民離鄉逃走的,不絕於道。鄭俠知道王安石已經聽不進逆耳忠言,於熙寧七年(1074年)三月,畫成《流民圖》,寫成《論新法進流民圖疏》,請求朝廷罷除新法。奏疏送到閣門,不被接納,只好假稱祕密緊急邊報,發馬遞直送銀臺司,呈給神宗皇帝,疏稱:“但經眼目,已可涕泣,而況有甚於此者乎?如陛下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斬臣宣德門外,以正欺君之罪”。疏奏,“神宗反覆覽圖,長吁數四,袖以入,是夕寢不能寐”。翌日,下令開封府發放免行錢,三司使查察市易法,司農發放常平倉糧,三衛上報熙河用兵之事,諸路上報人民流散原因,青苗、免役法暫停追索,方田,保甲法一起罷除,共採取了十八條措施。民間歡呼相賀,神宗又下《責躬詔》,求直言。恰巧,三日後大雨,“遠近沾洽”。輔政大臣入內祝賀,神宗皇帝把鄭俠所進的流民圖及奏疏拿給他們看,同時責備他們的錯誤作法,他們都“再拜謝罪”。王安石只好上表請求去職。外邊才知道神宗罷除新法根由,結果“羣奸切齒”,就把鄭俠交給御史臺,“治其擅發馬遞罪”。呂惠卿、鄧綰對皇帝說:“陛下數年以來,忘寐與食,成此美政,天下方被其賜,一旦用狂夫之言,罷廢殆盡,豈不惜哉。”羣奸包圍着神宗痛哭流涕,神宗被蠱惑,新法全部恢復。鄭俠見王安石離職後又推薦呂惠卿竊據相位,再次上疏抨擊,他選了唐朝的魏徵、姚崇、宋璟、李林甫、盧杞的傳記,畫成兩幅,名爲“正直君子社稷之臣圖”、“邪曲小人容悅之臣圖”,認爲當政的呂惠卿之流暗合林甫之流而反於崇、璟之輩;呂惠卿大怒,奏爲“謗訕”之罪,編管汀州。鄭俠行至太康,呂惠卿又羅織罪名,將其追回,“惠卿議致之死”,神宗皇帝說:“俠所言非爲身也,忠誠亦可嘉,豈宜深罪。”乃移徙英州。

人民沒有忘記鄭俠,他到貶所之後,住在一所將倒塌的僧屋中,英州人不分貧富貴賤都十分欽敬他,讓子弟跟隨他讀書,爲他建房居住。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哲宗皇帝趙煦登基,大赦天下,鄭俠遇赦才得以回到福清。經蘇軾、孫覺的聯名推薦,被起用爲泉州教授。北宋紹聖元年(1094年)四月,章惇等羅織文彥博等33人罪狀,目爲“元祐黨人”,在政治上給予打擊。這些人全部被貶斥放逐,鄭俠再次被貶往英州,直至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崩,徽宗繼位,追復33人被貶的官階,鄭俠始官復原職。北宋大觀元年(1107年),蔡京入朝爲相,立元祐黨人碑在政治上予以禁錮,鄭俠名列第十五名,被罷職還鄉,家居十二年,於宣和元年(1119年)八月去世,終年79歲,埋葬於福清新豐裏水南山(今福清城關南門外),有遣著《西塘先生集》傳世。至南宋紹熙三年(1192年)被追封爲朝奉郎,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朝廷賜其諡號爲“介”。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