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文化名家 > 論語項橐考孔子講的是什麼 聖人孔子的故里在哪裏

論語項橐考孔子講的是什麼 聖人孔子的故里在哪裏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項橐,春秋莒國人,被稱爲神童。自小聰明伶俐,常常一語驚人。項橐考孔子的典故出自《三字經》:“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被孔子拜爲老師的項橐,以自身的智慧和天賦讓後世尊稱爲聖公。

論語項橐考孔子講的是什麼 聖人孔子的故里在哪裏


項橐考孔子的故事發生在孔子周遊列國期間。孔子聽聞莒國的人民淳厚善良,學習風氣極佳。於是率領一衆弟子前行,去感悟當地的文化智慧。經過碑廊地境,映入眼簾的是山清水秀的風景,地勢平擔五穀豐登,呈現一片祥和安定的景象,這果然是個寶地啊!正當孔子與弟子感慨之際,有一個孩子不躲避他們的馬車,站在道路中央一動不動。這個孩子就是項橐。子路呵斥他,他不爲所動,孔子出面詢問,稱他“無知頑童”。項橐看子路無禮和孔子出言不遜的樣子,便決心耍弄他們一番。

於是二者展開了一番激論,孔子的問題項橐都一一回應,但項橐的提問孔子皆啞口無言,一行人都在驚歎項橐的智慧。最後,孔子還拜項橐爲師。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雖然孔子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世界那麼大也無奇不有。儘管孔子被項橐的問題給爲難,但他並沒有惱羞成怒,破口大罵,而是極具謙遜的人知道自己的不足,並拜項橐爲師。此後,這段故事被傳爲一段佳話。既稱讚項橐的智慧,有佩服孔子的勇氣大度。學識不分你我,只要是對的,有道理的,都要虛心學習和接受。

聖人孔子的故里在哪裏

孔子的故里在譽有“東方聖城”的曲阜,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文化古城。它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有衆多出名的人物,有歷史上遺留下的衆多珍貴文物和雄偉建築,有山清水秀的風景。它位於今山東省的西南部,東邊連着泗水,西邊抵至袞州,南邊瞻首鳧嶧,北邊依靠泰岱。

論語項橐考孔子講的是什麼 聖人孔子的故里在哪裏 第2張


“曲阜”的由來最早出現於《禮記·明堂位》:“成王以周公……於曲阜。”曲阜,是東夷族部落居住的中心,處在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中樞地區,更是西周時期禮樂邦國。孔子在尼山出生,在闕里走過了成長之路,在杏壇開設儒教,在魯都出仕做官,死後落葉歸根葬在了泗上。曲阜是他一生的留存之地,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可以懷念的活動遺蹟。最著名的遺址是曲阜的孔林,孔廟及孔府,人稱三孔。

孔子所處時期的曲阜是歷史上的最繁榮時代,它引領着當時的文化潮流,孔子一生致力於周遊列國,講學授教,傳播教育,開啓了文化教育之風,致使魯國成爲當時的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發源地和根據地。它的文化對後世影響極大,至今,山東省的簡稱依舊是“魯”。

歷史上,曲阜有過四次大變遷。最近的一次是明武宗在位的時候,他下達命令以三孔爲中心重新修繕,建築新的城市。也就是當今山東省曲阜市的明城。如今,明城作爲著名的旅遊城市,吸引着來自四面八方的的遊客,向大家傳播和學習孔子的文化及精神,弘揚中華民族的偉大文化。

孔子學生救人是怎麼回事

孔子學生救人的故事講述孔子與孔子學生子路自貢這3人之間發生的的故事。子貢贖人,子路受牛,同樣是助人爲樂,同樣是救人的行爲,但是孔子對於這兩人的態度則是一誇一罵,爲什麼呢?學生仁愛他人,幫助他人爲何還會遭罵呢?

論語項橐考孔子講的是什麼 聖人孔子的故里在哪裏 第3張


子路救人

一次,孔子的學生子路救了一個落水的小孩,其父母爲了感激子路的救命之恩於是就給了子路一頭牛,以表感激。子路欣然接受了這個感謝禮。

但是這個行爲卻不爲他人所接受,覺得子路不是個君子,助人爲樂還要收受禮物,做好事要回報,這成何體統。但是子路的這種行爲受到了孔子的高度讚揚,說這樣以後會有更多的人做好事了。

子貢贖人

在魯國,曾頒佈了一條法令,那就是如果是魯國人在他國淪爲了奴隸,那麼如果有人知道這個奴隸的下落並花錢把他贖回來那麼可以從國家領取一筆報銷贖金。子貢就花錢贖回了一個魯國人,但是回到國家後他拒絕拿國家的賠償金。但是這種行爲被孔子所批判了,孔子對子貢說如果經常有這種行爲出現,那麼國家將不會再出賠償金,那麼國人也不會再去爲祖國同胞贖身了。如果你現在拿了贖金,這個行爲並不會影響什麼,反而是你不拿贖金,造成的反響更大。

同樣是救人事件,但是卻褒獎不一,從而也可以看出孔子的道德理論,孔子的道德理論是一個人人都能夠做到的,但是這種做到的前提是不損已但是卻又利於人,這纔是道德的真諦。

有關聖人孔子的典故都有哪些

孔子也並不是從剛出生就是聖人,他也是經歷了一些磨難纔會有今天的成就,纔會成爲我們偉大的聖人。關於他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就要數他拜師的故事了。

論語項橐考孔子講的是什麼 聖人孔子的故里在哪裏 第4張


在他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是他還是認爲自己的知識並不是那麼的淵博。於是在他三十歲的時候,就離開了自己的家鄉曲阜,來到洛陽想要拜大思想家老子爲師。

但是孔子的家到洛陽並不是那麼的近的,之間的距離恐怕有上千米,於是孔子到洛陽的過程中基本上是都是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直到幾個月後,終於來到了洛陽城。準備進洛陽城的時候,他瞧見一架馬車,在馬車的旁邊站着一位將近七十多歲的老人。身穿長袍,頭髮和鬍子全部白了,看上去很有學問的樣子。於是孔子猜測這位老人可能是自己要拜訪的老子先生吧!便上前行禮詢問:“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先生嗎?”老人見這位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了自己,就有些納悶。孔子見老人神情疑惑,於是上前說:“我是學生孔丘,特地前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徒弟吧。”老人才恍然大悟:“原來你就是仲尼,聽說你要來,我特地在這裏迎你,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可爲什麼還要拜我爲師呢?”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從這以後,孔子每天都跟在老師身旁,有不懂的就隨時問,而老子也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知道的傳教給他。

聖人孔子勸學的故事是什麼

孔子勸學出自《論語》中的<孔子家語>,是一篇啓發性很強烈的文章。孔子勸學的對象是學生子路(前542—前480,名仲由)。子路是孔子門下最優秀的弟子,也是陪伴孔子時間最長,與孔子感情最好的。兩人亦師亦友,關係非同一般。

論語項橐考孔子講的是什麼 聖人孔子的故里在哪裏 第5張


本文記錄的是孔子與學生子路第一次見面時的對話,在對話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對子路的教導是循序漸進的,針對他提出的問題因利勢導,體現了孔子因材施教,誨人不倦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精神。不管是有天分還是沒天分的人,都要通過後天的努力和汗水來提升自我。在求學的過程中,學習的方法和態度都很重要。只要掌握有效的技巧,懂得結合“學與思”和擺正學習的態度,要虛心,要上進,學無止境。

本文條理清晰,說服性強,在簡單平常的對話中卻蘊含着無限的大智慧。孔子對子路的疑慮,分別從不同方面、運用不同方法(類比、比喻)等等,來說明“學不可以已”的重要。有句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這是有道理的。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但要學習的東西卻是無窮無盡的。學習是終生的事,學習能讓人富有知識智慧和氣質,人不光要有美麗的外表,內在也很重要。只有美麗的外表而無深度的內涵,那隻能是庸俗。只有在有限的生命裏,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才能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綻放無限的光彩。

孔子圖片表達了什麼

這張圖片主要是關於孔子學琴的故事,故事出自於《史記》。從圖片中可以看到,圖中有幾個人在學習彈琴,其中一人是孔子,還有一人是教導孔子的老師師襄子,這兩人就是孔子學琴這個故事的主角。

論語項橐考孔子講的是什麼 聖人孔子的故里在哪裏 第6張


孔子學琴的故事主要是這樣的:孔子拜善琴的師襄子爲師學習彈琴,然而自他學琴開始已經十天了還沒有學什麼新曲子,師襄子對孔子說:“現在可以學習別的曲子了。”孔子說:“我雖然對曲子的形式已經熟悉了,但是還沒掌握彈奏的方法。”一段時間後,師襄子覺得孔子已經掌握了彈奏的技巧可以學習別的內容了,然而孔子說自己還沒有領會到樂曲所包含的意境。又一段時間後,師襄子告訴孔子已經領悟到意境了,可以學習別的了,然而你孔子又說他還不夠了解曲子的作者。在這之後又一段時間過後,孔子對於彈琴的造詣更上了一層,他根據自己對樂曲的感悟和理解說出了真正的樂曲作者,師襄子聽後對着孔子施了一禮,以示敬佩之意。

從孔子學琴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啓示:不論是學習什麼方面的知識,都需要專一認真,並且要深入瞭解其中蘊含的知識或道理,這樣纔會有更加深切的體會,體會到學習中更多的樂趣。同時學習不如半途而廢,要堅持,要一直持有探索研究的精神,這樣才能在掌握到更多知識的同時更好地掌握那些知識。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