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文化名家 > 高攀龍相關著作 高攀龍的生平故事

高攀龍相關著作 高攀龍的生平故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攀龍著作被稱讚爲是立朝大節,品格高尚之作,著有《周易易簡說》、《二程書錄》、《可樓記》、《春秋孔義》、《水居詩稿》、《正蒙釋》等作品。高攀龍的著作,文筆流暢,十分素雅。如《可樓記》就是富有感情的半記敘半議論地表達了自己對當時社會現象的不滿之情。

高攀龍相關著作 高攀龍的生平故事


高攀龍著作

《可樓記》是高攀龍的一篇散文的代表著作,通過對比來針對當時社會上那些爭取私利卻仍然不滿足的自私自利的人們,並且表達了自己適中常樂的觀點。就像高攀龍在文章中最後說的,有些人極力想要謀求山珍海味,頂多只是享受一餐罷了;有些人極力想要建大廈,頂多就是起居生活罷了。

這篇文章是超出於凡俗的好文章,有描寫、有議論、有志趣,並且還蘊含着一些哲理,而這些全部濃縮在一篇只不過四百字的文章中,可見作者的寫作水平極高,對事物的理解能力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不愧是明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文章所描寫的這一座可樓,雖然只有一丈的大小,但是作者登臨其間,四面的山水都收斂眼底,使得讓他發出“可矣”的感嘆,同時作者還進一步來對“足”與“可”進行申述。因爲有所不可就會感到有所不足,但是無所不可,便也就不會感到不滿足了,更不會不快樂了。

“可”與“不可”以及“足”與“不足”,都是可以互相轉變的,處理兩者的關係,慢慢懂得其中的道理,得失也就不會這麼在意了。作者藉着小樓的名義,來表達自己的處世的觀點,同時也是對世人的一個忠告。

高攀龍的生平故事

高攀龍一生爲人正義,前後出任過許多重要的職位,他還與友人一同重新創辦了東林書院,受到了很多有才之士的關注。等到他復官之後,卻發現自己早已踏入了萬丈深淵,他被魏忠賢爲首的閹黨所迫害,最終選擇投河自盡。下面就來看看關於這方面高攀龍的故事。

高攀龍相關著作 高攀龍的生平故事 第2張


高攀龍

關於高攀龍自盡的故事要從熹宗即位之後講起。那時的高攀龍被任命爲光祿寺丞,後來又被封爲光祿少卿。之後,高攀龍上奏摺要求嚴懲李如楨、鄭養性等人,但是卻使得皇帝不開心而且還責備他多嘴。那時候以魏忠賢爲首閹黨的勢力正在日益擴大,幾乎控制了整個朝廷。東林黨人像高攀龍等人紛紛彈劾魏忠賢,雙方爭鬥愈演愈熱。

此時的魏忠賢正在想盡辦法迫害東林黨人,還在皇帝面前造謠高攀龍跟趙南星有結黨營私的行爲,熹宗聽後非常生氣,對高攀龍嚴厲斥責。不久之後,知府遊鳳翔對高攀龍進行言論攻擊,因此高攀龍被罷黜。

等到高攀龍等人被罷免之後,魏忠賢爲首的閹黨真正掌控了朝廷大權,將不歸附自己的大臣列在其中並且給予打擊。之後,魏忠賢下旨將東林書院進行拆毀。崔呈秀不甘心高攀龍只是被罷官,想要將他除掉。於是就假造奏本,誣陷高攀龍等人,並且派人去抓捕。

三月,高攀龍穿着整齊去拜謁自己的先賢,等到回家後跟弟弟在花園池畔賞花,這個時候有人來稟告說周順昌已被逮捕,高攀龍神情自若,但是誰料後來他自盡在了池塘中。

高攀龍與東林書院

東林書院創建於北宋時期,是當時北宋許多學者講學的地方。明朝期間,公元1604年,由東林學者高攀龍、顧憲成等人一同重建修復了東林書院,並且在這裏聚齊衆人開始講課,他們在這裏倡導讀書、講學、愛國的文化思想,引起了全國許多學者的熱情響應。

高攀龍相關著作 高攀龍的生平故事 第3張


東林書院

高攀龍與東林書院的聯繫應該是從他歸家教學之後開始算起。高攀龍在漆湖的湖畔建造了一座名叫“水樓”的居所,這個地方作爲他讀書靜坐的場所,除了自己刻苦鑽研之外,他還經常參加講課,很快他便成爲了一代儒學宗師。當時的高攀龍與顧憲成交往密切,兩個人的友誼十分深厚。

萬曆三十二年,在無錫知縣的大力支持下,高攀龍和顧憲成等人開始重建東林書院,並且每年在這裏舉辦“東林大會”。開始是由顧憲成來主持大會,等到顧憲成去世之後改成由高攀龍來主持,一直主持到書院被拆毀。當時的士大夫不管是否認識他們本人,但是提起高攀龍和顧憲成都會進行稱讚。

高攀龍在東林書院講學的過程中常常用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人格標準來評論政治和朝廷,對人物進行評價。當時許多跟他志趣相投的士大夫都會隨聲附和,紛紛來參加主持的大會。當時在朝的正直官員也跟他們志趣相投,遙相呼應。那時候的東林書院已經成爲了社會輿論的中心。因此,當時的反對派對此十分憎恨,稱他們爲“東林黨”,誣陷他們認爲他們是假借講學的名義實際上是結黨營私。

明朝高攀龍簡介

明朝高攀龍,字存之或雲從,江蘇無錫人,後世稱之爲“景逸先生”。高攀龍是明朝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東林黨的領袖,同時也是“東林八君子”之一。明朝高攀龍擔任過太常太卿、刑部右侍郎、左都御史等職務。

高攀龍相關著作 高攀龍的生平故事 第4張


高攀龍

高攀龍從小就喜歡讀書又十分懂得禮節。萬曆十四年,無錫的知縣派羅懋忠和顧憲成前來進行講學,高攀龍受益匪淺,開始專心研究“程朱理學”,並且還確定了自己的治學方向。三年之後,高攀龍中了進士,但是沒過多久,他的嗣父去世了,高攀龍回家爲嗣父守孝三年。

等到他服喪期滿後,朝廷就任命他爲行人司行人,還進行禮儀性的儀式。因爲平時的工作比較空閒,所以高攀龍有大量的時間來閱讀書籍,深入研究了二程和朱子的作品。高攀龍還另外編寫了一則《日省編》,將先人的語錄附在了文章的下面,作爲初學者的指南。

那段時期,明神宗已經長期沒有處理政務了,朝中大臣議論紛紛,國力日益衰弱,高攀龍隨之附上了自己的奏摺,但是並沒有起到什麼效果。萬曆二十二年,因爲高攀龍斥責楊應宿等人誣陷而被神宗下旨貶爲廣東揭陽典史。

高攀龍於是只能前往揭陽進行任職,在他前往的路上就已經立下了規矩,他要求自己要靜心修養,不要被外界的事情所幹擾。等到了揭陽之後,高攀龍每天都會教授學徒,還培養了許多人才,另外還經常去觀察民情,嚴懲當地惡霸。在他任職的半年內,他結識了許多有識之士,對他的學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高攀龍的墓地

高攀龍墓經過多次遷葬,原來是在無錫西郊的璨山的東邊,1966年遭到了摧毀,1985年由無錫文化管理委員會將墓地移到了西郊的青山,現在位於青山公園中。1986年,高攀龍墓作爲市級文化保護單位受到政府的保護。

高攀龍相關著作 高攀龍的生平故事 第5張


高攀龍墓

最開始的時候,因爲黨禍而使得人心畏懼,高攀龍的遺體會安葬在了無錫西郊衡山的山下。明崇禎元年,東林黨的冤屈得以平反。皇帝欽點讓官員到無錫進行勘定,並且下旨準諭祭葬。1646年,高攀龍的後代將高攀龍墓遷到了璨山的山腳下。

墓地形制宏偉,佔地約爲五畝。墓前的石坊上刻着“諭塋”二個字。墓道的旁邊有三對石獸。後面有一張祭臺,在墓的中間葬着高攀龍和他的妻子,他們的左下方是長子高世儒墓,右邊是次子高世學墓和三子高世寧墓。墳丘上面雕刻着瑞獸的圖案,墓園裏面和外面植物遍地。

高攀龍墓在雍正、乾隆以及之後的各朝各代都有過多次修整。在咸豐年間,因爲兵災而使得墓園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在光緒元年進行了重修。現在的高攀龍墓是在1985年重建的,墓地在青山南麓,就是他父母親安葬的地方。

墓園的周圍由石磚砌成,裏面用石塊來圍成墓墩,前面有石刻的墓碑,在上面刻着“明高攀龍之墓”六個大字。園內種植青松和翠柏,顯得格外清幽肅靜。高攀龍墓現在如今是在青山公園內,成爲了市級文化保護單位。

高攀龍紀念館介紹

高攀龍紀念館是爲了紀念明朝政治家、思想家、學者高攀龍而建立的,是一個展示高攀龍親民、實學思想和氣節的紀念館。高攀龍紀念館內採用漆刻貼金、泥塑、木雕等工藝作爲展示的手段,在增加紀念館觀賞性的同時也豐富了紀念館的文化內涵。

高攀龍相關著作 高攀龍的生平故事 第6張


高攀龍紀念館

位於江蘇無錫金城西路的水居苑佔地15公頃,在苑中主要的建築主體取名爲“五可樓”,“五可樓”的意思爲“第五次重建可樓”,又同時蘊含着高攀龍所說的“可以望山、可以陽光普照、可以觀水、可以吹風、可以明月相隨”這“五個可以”的意思。

高攀龍紀念館在“五可樓”的二樓。入館就能夠看見憂國憂民,以天下爲己任的學者精神,令人爲之一振。館內展示了大量高攀龍的作品,完整地展現了高攀龍的一生,尤其是他隱居之後躬行實踐的至高境界。

紀念館內細膩雅緻,臨湖建築有一條百米的長廊,可以擋風蔽日。同時還建有文化牆、高攀龍雕像等等。遍佈在園內的書法碑刻、楹聯、匾額都展現出高攀龍的關注民生、德行爲先的品質以及廉潔自律的作風,讓遊客能夠體會到這位先生的高風亮節。

2006年,爲了打造無錫文化名城,弘揚無錫歷史文化精粹,無錫市地區規劃小組決定組織策劃“高攀龍紀念館”文化展示工程,以此來啓迪後人並且對先祖進行緬懷,高攀龍的人格魅力和他的德行品質仍然在這個時代閃閃發光。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