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司馬攸是什麼結局?他爲什麼會被晉武帝害死?

司馬攸是什麼結局?他爲什麼會被晉武帝害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被晉武帝害死的齊王司馬攸,他的兒子接管了西晉江山 。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齊王司馬冏(?-302),字景治,是司馬攸的兒子。司馬攸身份十分特殊。司馬昭的正室王氏生有二子,一爲晉武帝司馬炎,一爲司馬攸。因司馬師早亡無子,司馬攸自幼過繼給司馬師。司馬攸勤奮好學,多才多藝,性情清和平允,人望極高,遠遠超過司馬炎。司馬昭很喜歡司馬攸,本有意傳位於司馬攸,司馬昭常說:“天下者,景王(司馬師)之天下也。吾攝居相位,百年之後,大業宜歸於攸。”這當然是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卻反映了司馬昭傳位給司馬攸的明確意向。然而,司馬炎勾結司馬昭所親信的賈充、何曾、裴秀等人,整天變着法子在司馬昭面前讚揚司馬炎的好處,才使司馬昭意定於司馬炎。司馬炎即位之後,始終對司馬攸有所提防,加上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是個白癡,有人遂提出立司馬攸爲皇太弟的建議,這更增加了司馬炎對司馬攸的忌恨。在司馬攸生病時,司馬炎派太醫前往看病,太醫自然領會司馬炎的意思,對外宣佈說司馬攸沒病,不用吃藥,司馬攸有病不能醫,很快就死去了。

不過司馬炎總算是對自己家的親戚都比較照顧,他自感做了對不起司馬攸的事情,因此對司馬攸的兒子司馬冏還是很好的,到晉惠帝的時候,司馬冏已官居散騎常侍、領左軍將軍、翊軍校尉,既是執掌中樞的機要人員,又是統率禁軍的高級軍官。司馬冏積極參與了趙王司馬倫廢黜賈皇后的行動,但他不僅沒有得到滿意的職位,還被剝奪了禁軍指揮權,出爲平東將軍、假節,鎮許昌。司馬倫篡位之後,爲了安撫司馬冏,加封他爲鎮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司馬攸是什麼結局?他爲什麼會被晉武帝害死?

但這並不能夠打動司馬冏。司馬冏看到司馬倫篡位後人心浮動的局面,積極聯絡豫州刺史何勖、龍驤將軍董艾,策劃起兵。這時司馬倫派部將管襲爲齊王軍司,以監視司馬冏。司馬冏一看再不動手就要被司馬倫修理了,立即抓捕管襲,將其殺掉,與何勖、董艾合兵向洛陽進軍,同時遣使聯絡成都王司馬穎(鎮鄴)、河間王司馬顒(鎮長安)、常山王司馬乂(鎮常山)、新野公司馬歆,號召起兵,並傳檄天下徵、鎮、州、郡、縣、國,稱:“逆臣孫秀,迷誤趙王,當共誅討。有不從命者,誅及三族。”

孫秀得罪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不但司馬穎、司馬乂、司馬歆紛紛響應,揚州甚至發生了支持司馬冏的兵變,附和司馬冏的“義軍”一時席捲全國。河間王司馬顒本來是支持司馬倫的,司馬顒的大將張方本已帶領兵馬到了華陰,聽說支持司馬冏的人多勢大,司馬顒馬上轉舵,命令張方改而支持司馬冏,加入了討伐司馬倫的“義軍”。

支持司馬冏的“義軍”雖然勢大,但多數離洛陽較遠,能直接向洛陽進軍的,實際上除了司馬冏自己這一支部隊以外,就只有從河北南下的成都王司馬穎了(司馬顒本來也可以直髮洛陽,但其持觀望態度,首鼠兩端,逡巡不進)。

司馬倫、孫秀看準了這一點,集中兵力解決這兩路主力:上軍將軍孫輔、折衝將軍李嚴帥兵七千出廷壽關,徵虜將軍張泓、左軍將軍蔡璜、前軍將軍閭和帥兵九千出崿阪關,鎮軍將軍司馬雅、揚威將軍莫原帥兵八千出成皋關,拒司馬冏;遣孫秀的兒子孫會督將軍士猗、許超帥宿衛兵三萬渡河,北上以拒司馬穎;召東平王司馬楙爲衛將軍,都督諸軍,又遣司馬倫的兒子京兆王司馬馥、廣平王司馬虔帥兵八千爲三軍繼援。

這種安排本來是較爲妥當的,但司馬倫、孫秀畢竟是沒文化的人,他們發兵之後,不是關注戰況,做好情報收集、戰略指揮、物資調度、思想宣傳等工作,而是迷信方士巫覡,拜道士胡沃爲太平將軍,日夜祈禱,還讓巫師來選擇開戰時日,又使人在嵩山上身穿羽衣,詐稱仙人王喬,作讖緯妖書歌頌司馬倫皇祚長久,迷惑羣衆。

張泓等人開始進軍順利,很快就打到了司馬冏的老巢陽翟,但司馬冏退守穎陰,等待各路援兵加入,堅壘自守。一天夜裏,司馬冏遣一支輕兵襲擊張泓諸軍,張泓等不爲所動,而孫輔部隊夜亂,逃回洛陽,爲了逃避責任,孫輔放出謠言,稱:“齊王兵盛,不可當,張泓等已死。”引起了洛陽城內的極度混亂。

此時張泓仍在向司馬冏發動進攻,他強渡穎水,攻司馬冏在穎陰的大營,司馬冏遣奇兵攻擊張泓軍的側翼,打亂張泓的攻勢,張泓只得退兵。

司馬攸是什麼結局?他爲什麼會被晉武帝害死? 第2張

孫秀爲了穩住人心,詐稱已攻破司馬冏大營,生擒司馬冏,還命令百官都來祝賀。但紙究竟包不住火,羣衆不是這麼好欺騙的,一場針對司馬倫、孫秀一夥的政變,已在策劃之中了。

河北方面,司馬穎的前鋒部隊在黃橋爲孫會等人打敗,死傷萬餘人。司馬穎本打算退至朝歌,兗州刺史王彥、鄴城令盧志勸他選精兵星夜加倍行進,奇襲孫會。此時,司馬倫正在爲黃橋一戰的勝利而大行封賞,孫會、士猗、許超都得到了“持節”的權力,三人互不服氣,暗自相爭,對司馬穎根本沒有防備。司馬穎親自率領着奇兵來到,雙方在溴水交戰,孫會大敗,棄軍南逃。司馬穎乘勝渡河,兵臨洛陽。得到司馬穎的勝利消息,司馬冏的部隊士氣大振,立即出動攻閭和等軍,閭和等大敗,左軍將軍蔡璜投降,原來派出的各路兵馬全部敗退洛陽。

可是洛陽已經守不住了。早在司馬冏起兵的時候,就有人開始策劃政變了。孫秀終於知道衆怒難犯,連門也不敢亂出,只得和義陽王司馬威商議,打算讓司馬倫親征,京官四品以下子弟年十五以上,都集結到洛陽跟隨司馬倫出戰,這實際上是要把京官子弟作爲人質,當然引起了京中衆官的反對。連司馬威都自感危險,嚇得不敢再和孫秀商議此事了。

孫會、士猗、許超的敗軍逃回洛陽,和孫秀一商議,各執己見,有的想糾集殘兵作最後一戰,有的想焚燒宮室、奉司馬倫逃往荊州投靠支持司馬倫的安南將軍孟觀,有的想乘船東走入海,一時不能決斷。

然鵝,孫秀其實已經沒有決斷的時間了。就在孫秀一夥還在爲逃跑路線吵吵嚷嚷的時候,司馬倫所親信的左衛將軍王輿(就是在淮南王起兵時關閉宮門堅守的那位尚書左丞)開始了策劃已久的政變,他率營兵七百餘人自南掖門進入,敕宮中兵各守諸門,三部司馬皆聽其號令,王輿自率親兵攻打孫秀所在的中書省,孫秀關閉中書省南門以據守,王輿的士兵們登牆放火,孫秀只得逃出,被另一位左衛將軍趙泉擒殺。司馬倫的親信許超、士猗、殷渾、駱休、閭和、伏胤皆被斬。孫秀一死,司馬倫已不能再爲惡,王輿帶兵屯守雲龍門,發詔書宣佈司馬倫退位,迎晉惠帝復位,派黃門將司馬倫從華林東門帶出,回到城南汶陽裏的老宅,並派甲士數千迎回晉惠帝,自端門入宮,升殿復位。

當初和司馬倫一起發動兵變廢后、又慫恿司馬倫稱帝即位的樑王司馬肜,這時候見風使舵,倒打一耙,上奏列舉司馬倫十條大惡,請治其罪。執政的司馬冏認爲司馬倫畢竟是宣帝之子,皇室耆老,不宜下獄折辱,於是遣尚書袁敞持節宣詔,廢司馬倫爲庶人,並賜金屑苦酒,司馬倫飲酒後,以巾覆面而死。

至此,那些參與司馬倫廢后稱帝的主要人物:

司馬攸是什麼結局?他爲什麼會被晉武帝害死? 第3張

張林已爲孫秀所殺;許超、士猗、孫弼、謝惔、殷渾、孫秀爲倒戈的王輿所殺;張衡、閭和、孫髦、高越、伏胤,皆被收捕,斬於東市;蔡璜自陽翟降齊王冏,回到洛陽後自知罪重,不爲衆人所容,自殺;王輿以功免誅,後與東萊王司馬蕤謀殺司馬冏未遂,亦伏法受誅。

司馬倫既死,司馬冏率衆進入洛陽,屯兵通章署,其餘數十萬甲士皆駐紮城內外,由於得到了各地的大力支持,司馬冏的部隊旌旗甲冑嚴整華麗,聲光震於京都。晉惠帝論其倡義之功,拜爲大司馬,加九錫,輔政。

司馬冏登上了最高權力舞臺,但他很快就證明了自己不適合這個位置。司馬冏住在父親司馬攸的舊齊王府裏,這當然不能滿足他的享樂慾望,於是大築館邸,毀壞民宅無數,命皇室工匠營造,規模勝於皇宮。他還拆掉皇宮千秋門的門牆,以便其住宅直通皇宮西閣。在其府內,後房施鍾懸,前庭舞八佾,沉迷酒色,常常不預朝會,在家封拜百官,號令三臺,暱狎寵嬖,行事不公。殿中侍御史桓豹奏事,沒通過司馬冏,立即被下獄拷問,主簿王豹屢屢規諫,竟被司馬冏所殺。

司馬冏器量狹窄,對於當初起兵響應他的諸王,他都覺得是一種威脅,非想法設法剷除不可。一直支持他的成都王司馬穎,他認爲兵權太大,不宜留在京師重地,把司馬穎趕回了鄴城。對於沒有一開始就支持他的河間王司馬顒,他更是猜忌,只是司馬顒不在其操控範圍,一時沒有辦法對付。本來,由於司馬攸的才華與名聲,人們對其子司馬冏是寄予厚望的,但司馬冏的表現,只能使朝野側目,海內失望。人們逐漸意識到:這只不過是第二個孫秀而已。於是,政局的變化,又開始醞釀了。

關鍵人物是翊軍校尉李含。李含原爲河間王長史,司馬冏輔政之後,河間王司馬顒爲表示對司馬冏的支持,請求將李含調到洛陽任翊軍校尉,幫助工作。但李含與參預司馬冏軍事機要的涼州刺史皇甫商曆來關係較僵,曾被李含殺死的安西參軍夏侯奭的哥哥也在司馬冏幕府中任職,司馬冏的右司馬趙驤也跟李含合不來。這樣的處境,終於迫使李含不敢再留洛陽。

某夜,李含單騎出城,奔回長安找司馬顒,自稱受皇帝密詔,命司馬顒討伐司馬冏。司馬顒當然知道白癡皇帝不可能發出這樣的密詔,但他有野心,他要的只是一個藉口。於是,司馬顒上表歷數司馬冏的罪惡,號召在洛陽的長沙王司馬乂起兵廢司馬冏,由成都王司馬穎執政。長沙王司馬乂手下沒有多少兵,但此表一到洛陽,兩王勢不能並立,司馬乂不論是否起兵都一定會被司馬冏所殺,然後司馬顒就可以宣佈爲司馬乂報仇,發兵攻洛陽了。因爲司馬顒是司馬懿弟弟司馬孚的孫子、司馬懿的侄孫,不是皇室至親,執政恐怕人心不服,所以他又把司馬穎推上前臺,司馬穎年紀輕,爲人較爲溫順,不像楚王司馬瑋那麼勇武,似乎便於控制。所以,司馬顒的這份表章是暗藏殺機,十分陰險的。

司馬攸是什麼結局?他爲什麼會被晉武帝害死? 第4張

這樣一份表章傳到洛陽,讓一貫忌憚關中兵力的司馬冏十分害怕。司徒王戎、司空司馬越勸司馬冏遜位,司馬冏的親信葛旟大罵二人:“趙庶人聽任孫秀,移天易日,當時喋喋,莫敢先唱。公蒙犯矢石,躬貫甲冑,攻圍陷陣,得濟今日。計功行封,事殷未遍。三臺納言,不恤王事,賞報稽緩,責不在府。讒言僭逆,當共誅討,虛承僞書,令公就第。漢、魏以來,王侯就第寧有得保妻子者乎!議者可斬!”於是百官震悚,不敢復言。

但司馬乂已經開始行動了。司馬乂兵分兩路,一路入宮控制皇帝,一路攻司馬冏的府第,並放火燒千秋門、神武門及諸觀、閣,製造混亂。司馬冏讓黃門王湖拿出騶虞幡,大呼:“長沙王矯詔!”但經過歷次的政變和混亂,騶虞幡早已喪失了當年的威信,根本沒有人去理會。司馬乂也命人大叫:“大司馬謀反,助者誅五族。”雙方在洛陽城內混戰,箭雨如注、火光沖天。晉惠帝跑到上東門去避亂,亂箭都射到了惠帝的身邊,城內死於亂軍和戰火者不計其數。

司馬冏畢竟已經失去人心,經過三天激戰,司馬冏慘敗,被司馬乂生擒至晉惠帝面前。晉惠帝本想放司馬冏一條生路,但司馬乂已喝令左右將司馬冏牽到閶闔門外,司馬冏再三回首大呼,終被斬首,首級被徇示六軍,其黨羽皆夷三族。

司馬乂力斬齊王司馬冏,他能登堂入殿執掌朝政嗎?潛居幕後操縱政局的河間王司馬顒,在一計落空之後,將會如何應對呢?面對變幻的時局,一直隱藏實力的成都王司馬穎又會採取什麼行動?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