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齊威王憑什麼那麼牛?齊威王不按常理反其道而行!

齊威王憑什麼那麼牛?齊威王不按常理反其道而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齊威王憑什麼那麼牛?齊威王不按常理反其道而行!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一鳴驚人

《史記·滑稽列傳》載,齊威王即位之後,不理朝政,“好爲淫樂長夜之飲”(淫樂長夜之飲,多麼開人腦洞的句子),導致國家混亂,臣下無人敢問。一次,齊國的客卿淳于髡(讀如坤)跟威王打了一個啞謎,說,有一隻大鳥,停在君上的王庭之中,三年不飛,三年不鳴,君上可知這是什麼鳥嗎?威王一點不含糊,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自此之後,勵精國治,連出重手,齊國大治。

衣賜履說:看到這段,我也是醉了。《韓非子·喻老》中說,楚莊王即位三年,屁事不幹。有臣下對他說過有鳥不飛不鳴的話,莊王笑笑說,這鳥不飛不鳴,那是在觀察思考,“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據目前的史料顯示,韓非子的記載是成語“一鳴驚人”的最早表述,那麼,這事兒究竟是楚莊王乾的,還是齊威王乾的?總不至於倆人都幹過吧?因此,我對威王的事蹟開始產生懷疑。

另,淳于髡,複姓淳于,單名一個髡字。這個名字也挺有意思,髡是古代一種刑罰,意爲削去頭髮,剔光頭。古人認爲“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始也”,所以受了髡刑的人是很丟人的,用髡字當名字可能就有說法了。一種可能是像孫臏受過臏刑就以“臏”爲名,他受過髡刑就以“髡”爲名;另一種可能是他是個禿子,天生光頭,彼時佛教尚未傳入中華,人們看到一個禿子一定非常驚訝、樂不可支,而威王視其爲弄臣,以“髡”爲名,就很應景了。

你們贊誰我就殺誰,你們黑誰我就賞誰

應該是在上面對話之後不久,齊威王把即墨城主召到首府臨淄,對他說,自從命你去即墨任職,我每天都接到控告你的報告。然而我派人去即墨祕密調查,發現你開荒闢田,農作物遍野,人民生活富庶,官員清廉,齊國東部,得到平安。你之所以口碑不好,我瞭解,是你沒有巴結我左右的人而已。於是,增加他一萬戶人家的封邑,作爲獎勵。又把阿邑(山東省東阿縣)城主召到首府臨淄,對他說,自從命你前去阿邑,我幾乎每天都聽到對你的讚揚。可是,我派人去阿邑祕密調查,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那裏田野荒蕪,農民貧困。前些時,趙國攻擊鄄城,你不率軍救援。衛國佔領薛陵(山東省陽谷縣東北,薛陵和阿邑直線距離十公里),你假裝不知道,我瞭解,我所聽到那些誇獎你的話,都是你花錢買來的。於是下令,把阿邑城主以及平常讚揚阿邑城主的一批官員,都用大鍋烹殺(這得是多大的一口鍋安放在多大的一個爐竈上啊)。全國大爲震動,官員悚然戒懼,不敢再弄玄虛,大家改變態度,認真做事。齊國大治,成爲強國。

衣賜履說:書讀得越多,越覺得許多記述經不住推敲。後面我們還要讀到著名的《鄒忌諷齊王納諫》,在吹牛時還敢寫上人名,此處,連即墨城主和阿邑城主的名字都沒有,不容我們不懷疑此事的真實性。稱頌某某英明,杜撰一些事例,中今中外都有,比如,爲了說明華盛頓從小就很誠實,有人編了一個其小時候砍了家裏櫻桃樹的故事,後經考古學家發現,華盛頓童年所住的房屋位於弗吉尼亞州的拉帕漢諾克河邊的陡壁上,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這裏曾經種植過櫻桃樹。

另外,有讀者給我提建議說,你講故事能不能標明時間呢?否則讓人讀來混亂。我只有苦笑回答,好多事例《史記》和通鑑上也沒記載時間,只能是一個大致的猜測,我也不敢亂給人家安排時間啊。

齊威王憑什麼那麼牛?齊威王不按常理反其道而行!

晉見周烈王

前370年,齊國田因齊,前往洛陽,晉見周烈王姬喜。此時,周王國衰弱不堪,封國國君們早把它忘到腦後,田因齊突然有此舉動,各國大感驚訝,認爲是他賢明之處。

衣賜履說:這件事非常蹊蹺,前370年,齊國國君還是田因齊的老爹齊桓公田午,直到前359年田午才逝世,田因齊繼位,然後又到前334年,田因齊才稱王,是爲齊威王,因此,此事究竟是否齊威王所爲,或者是否發生在本年,都使我們迷惑。如果發生在本年,司馬光認爲,自從齊威王晉見了周烈王,天下諸侯越發認爲威王賢明。然而,恰恰在本年,趙國攻擊齊國,大軍抵達鄄城(山東省鄄城縣),耳光打得山響啊。

齊魏論寶

前355年,齊威王、魏惠王在邊界狩獵。

魏惠王問,齊國有什麼寶貝?

齊威王說,沒有。

魏惠王說,不會吧?我們魏國雖然很小,尚有十顆直徑一寸以上、可以照亮十二輛車子的大珍珠。以齊國之大,難道能沒有寶貝?

齊威王說,我對寶貝的看法和你可不一樣。我的大臣中有位檀子,派他鎮守南部邊城,楚國不敢來犯,泗水流域的十二個小國都來朝見。還有一位盼子,我讓他守高唐(山東省禹城市西南),趙國人不敢向東到黃河邊來捕魚。又有一位叫黔夫,鎮守徐州(河北省大城縣),燕國人在北門、趙國人在西門祈禱,希望准許他們到齊國定居,最後來投奔的有七千餘家。另外一位叫種首,負責維持社會秩序,便出現路不拾遺的太平景象。這四位大臣,光照千里,豈止照亮十二輛車子呢。魏惠王聽後面露愧色。

衣賜履說:這段文字很有意思,通過兩個國君論寶,讓我們感覺到齊威王之英明神武,而魏惠王有如白癡。關於齊威王的每件記錄,都有讓人不解甚至懷疑的地方,後面我們講到威王的宰相鄒忌的時候,矛盾、無解的事情更多,讓我愈發對威王的記載不能認同。也許,稷下學宮可能是一種合理的解釋。

稷下學宮

稷下學宮,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舉辦、私人主持的高等學府,位於齊國的國都臨淄稷門附近,因此得名。一說學宮建於齊威王初年,一說建於田齊桓公(威王老爹)在任期間,不管建於何時,稷下學宮從威王時期進入興盛期(包括後任宣王時期),幾乎容納了“諸子百家”的所有門派,其中主要的如道、儒、法、名、兵、農、陰陽、輕重(輕重家,主要研究經濟問題,也涉及政治、外交等其他領域)諸家,彙集天下賢士多達數千人,包括耳熟能詳的孟子、鄒衍、申不害、魯仲連、荀子(三任學宮校長)等,當時的學術名人更是多如過江之鯽。稷下學宮的開設,增強了人們的學習熱情,大量學術著作相繼問世,大大地促進了先秦時期學術文化的繁榮,爲之後的“百家爭鳴”創造了條件。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查閱資料,這裏就不多說了。

衣賜履說:看到稷下學宮的相關資料,我感覺有些問題好解釋了。稷下學宮產生了大量的學術著作(包括很多已經佚亡的),很可能是後世修史的重要參考。在稷下學宮講學的人待遇優厚,像淳于髡這樣的名士,其待遇堪比齊國大夫,而且這些人很有可能借講學成爲齊國重臣。因此,我們可以合理推測,稷下學宮生產出來的作品,難免會有褒齊而貶其他國家的情況。我們說,讀書人著書立說,當然應該尊重歷史、實事求是,但是吃着你的喝着你的拿着你的還要罵你,恐怕很多人難以做到完全公允吧。從這個角度看,就能夠理解爲什麼齊威王那麼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