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奕誴本是道光帝第五子,爲什麼後來會被過繼給其叔惇親王綿愷?

奕誴本是道光帝第五子,爲什麼後來會被過繼給其叔惇親王綿愷?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奕誴,道光帝第五子,咸豐帝親弟,同治帝親叔,於道光二十六年被出繼其叔綿愷爲嗣。那麼,本應是皇子的他在出繼之後,又境遇如何呢?

奕誴本是道光帝第五子,爲什麼後來會被過繼給其叔惇親王綿愷?

惇恪親王綿愷,是嘉慶帝第三子,道光帝同父異母的弟弟,生母爲孝和睿皇后鈕鈷祿氏,也就是說,綿愷是清朝皇子中爲數不多的嫡子。

嘉慶二十四年,綿愷被封爲惇郡王,並在道光帝即位後晉封爲親王。道光十八年五月,因“民婦穆氏訴其夫穆齊賢爲綿愷所囚”而遭受處罰。道光十八年十二月,綿愷薨逝。道光帝親臨祭奠,並追諡綿愷爲“惇恪親王”。

綿愷獨子奕纘,生於嘉慶二十五年,卒於道光元年,年僅五歲,並未留下後代,也就是說綿愷去世時,已經絕嗣,需要從宗室其他支派中過繼子嗣,以承襲爵位並贍養惇親王福晉。

從血緣的親疏而言,爲綿愷過繼子孫,應從嘉慶帝的孫輩中進行選擇。嘉慶帝共有皇子無人,長子夭折,其他四人均成年,子嗣較清朝早期,並不繁盛。因此綿愷去世時,其他親王並無合適的子孫可以出繼。而在帝系中,擁有三位皇子的道光帝,考慮到減少皇位爭奪隱患等諸多原因,終究在道光二十六年,將皇五子奕誴過繼於敦親王爲嗣。

對於奕誴在過繼給惇恪親王綿愷後,在宗室的待遇,可以從道光帝在過繼時所頒佈的上諭窺見一二:“朕弟惇親王綿愷尚無承嗣之人,著將皇五子奕誴過繼於惇親王爲嗣,即襲封惇克郡王。並著欽天監於本年三月內,選擇吉期,移居府第,其一應章服,仍照皇子份例服用,應領俸糈,即於本年春季爲始,照例支領。”奕誴在出繼其叔綿凱後,並未馬上離宮,而是與其他皇子一樣,留在宮內讀書,直到兩年後,奕誴才真正開始按照郡王待遇行事。

奕誴本是道光帝第五子,爲什麼後來會被過繼給其叔惇親王綿愷? 第2張

雖然在清代宗室譜系中,奕誴一支屬於惇恪親王綿凱一脈,但是在奕誴生前,其所受待遇與道光帝未出繼旁支的皇子並無差別。

首先,道光三十年,剛剛繼位的咸豐帝按照慣例給自己的弟弟授予爵位時,除道光帝遺詔封爲親王的奕訢外,奕誴與道光帝其餘皇子,也就是咸豐帝的其餘兄弟,均被封爲郡王,爵位並無不同。在咸豐十年,咸豐帝年滿三十歲,按慣例對宗室加恩封賞時,奕誴也與咸豐帝其他兄弟一起被加封爲親王,甚至是咸豐帝諸弟中,奕誴還是首位由郡王晉封爲親王之人。並且對於道光帝其他兄弟的承繼子,也就是咸豐帝的堂兄弟,雖在承襲之時均是郡王爵位,但也始終是郡王,並沒有像奕誴一樣晉封爲親王。可以窺見,在咸豐帝心中,奕誴雖已出繼其叔,但其本人仍然被看作道光帝之子,咸豐帝親弟。

在清朝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下,即便是宗室官員在給皇帝上奏時,也應自稱爲“奴才”。但是爲體現皇帝以孝治天下的觀念,清朝歷代皇帝均會給予長輩一些優待。在咸豐帝之子同治帝即位後,同樣也給予自己的叔叔相同待遇,即“除朝祭大典外,其餘諭旨並各衙門奏摺只書王號,均著毋庸稱名”,這其中便包括奕誴。也就是說,奕誴雖出繼旁支,但仍被看作是同治帝的親叔,享有不叩拜、不書名禮遇

奕誴本是道光帝第五子,爲什麼後來會被過繼給其叔惇親王綿愷? 第3張

因此,很顯然,奕誴在宗法關係中雖屬綿愷之子,但在其生前,由於血緣上與帝系較近,因此與道光帝其餘皇子,無論是從爵位還是從禮遇而言,均享有同等地位。

但是奕誴去世後,其子孫由於血緣關係和宗法關係均與帝系逐漸疏遠,因而不再被當作皇孫看待,而以宗法關係爲準。從爵位上看,奕誴後人的爵位也以郡王爲基礎降等襲爵。

可以說,奕誴的親王爵位和禮儀待遇更多是對其個人的封賞,而並非對其整個家族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