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何楊玄感和李密身首異處李淵卻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淵選擇對了!

爲何楊玄感和李密身首異處李淵卻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淵選擇對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何楊玄感和李密身首異處李淵卻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淵選擇對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隋煬帝楊廣繼位後,開始了他的雄心壯志、遠大抱負。興建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三次發兵高句麗,結果將自己的江山弄得烏煙瘴氣、民怨沸騰,忍無可忍的民衆紛紛揭竿而起。在衆多起義隊伍中,最讓隋煬帝楊廣頭疼的是楊玄感的叛變。

楊玄感是楊素的兒子,也是禮部尚書,更是關隴貴族。此人是根正苗紅的關隴貴族成員,不僅人長得非常英俊魁梧,而且能力非常強,愛好也非常廣泛,先後在郢州、宋州等地擔任一把手,政績突出,後被調回中央擔任鴻臚卿。

爲何楊玄感和李密身首異處李淵卻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淵選擇對了!

父親楊素去世後,他便承襲爲楚國公,升任禮部尚書。楊玄感在黎陽起兵反隋,一時聚衆十餘萬,直逼東都洛陽。

接下來,該怎麼走?他的謀士李密給了出了三個策略:第一個策略是長驅直入向北攻佔幽州,切斷隋煬帝的歸路。第二個策略是向西徑取長安,控制潼關。第三個策略是就近攻打洛陽。

爲何楊玄感和李密身首異處李淵卻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淵選擇對了! 第2張

三個策略中第三個策略近攻打洛陽必然造成頓兵堅城之下,勝負難料,實際上可以否決。至於攻佔幽州,雖然有較大的冒險性質,但成功的概率很大,只要切斷隋煬帝的退路,隋煬帝的大軍得不到糧草的供應,支撐不了多久就會崩潰。所以說這是上上策。

第二個策略向西佔領關中,據守潼關天險,東向爭天下,這個耗時較長,不過這個策略可以穩操勝券,可能是最爲穩妥的策略。

爲何楊玄感和李密身首異處李淵卻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淵選擇對了! 第3張

那麼,楊玄感最後選擇了哪一個呢?抱歉,選擇了第三個,也就是攻打洛陽。結果呢?失敗了。楊玄感久攻不下洛陽,隨後才決定進攻長安,但爲時已晚,宇文述和來護兒率援軍趕至,最終戰敗被殺。

楊玄感當時爲何會選擇下下之策呢?

爲何楊玄感和李密身首異處李淵卻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淵選擇對了! 第4張

按照楊玄感的意思是:朝臣們的家屬都在洛陽,只有攻下洛陽才能穩定人心,也只有拿下洛陽,才能顯示威力。

結果威力還沒顯示出來,就失敗了。同樣的選擇題,隨後也輪到了李密自己。

爲何楊玄感和李密身首異處李淵卻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淵選擇對了! 第5張

楊玄感起義四年後的大業十三年。此時的李密早已成爲瓦崗軍割據軍閥的首領,先後攻佔興洛倉、回洛倉,開倉賑民,軍勢大盛,達到數十萬,同樣進逼東都洛陽。

這時李密也同樣面臨當初和楊玄感一樣的選擇,他的軍師柴孝和向李密建議,先不管洛陽,向西佔領長安,以關中爲根據地穩步發展,兵馬強壯後再向東平定天下。這一策略,和李密當初向楊玄感提出的建議並沒什麼兩樣。

那麼,李密自己是怎麼選擇的呢?

爲何楊玄感和李密身首異處李淵卻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淵選擇對了! 第6張

很遺憾,他否定了柴孝和的建議。給出了兩條理由:首先自己的部下都是山東人,如果不打下洛陽,他們肯定不願意西行入關;其次,投靠瓦崗的將領多半是強盜出身,組織紀律性太差,互不服氣,如果自己離開,這些人一定會“各競雌雄,如此,則大業隳矣”。

李密和楊玄感二人的理由可謂是出奇的一致。那麼,李密最後的結局呢?跟楊玄感一樣:失敗、身首異處。

爲何楊玄感和李密身首異處李淵卻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淵選擇對了! 第7張

選擇攻打洛陽的李密在洛陽一帶與王世充、宇文化及死磕,一直打不停,最後耗盡老本,不得已向李淵投降。

問題是,李密曾經自己給了選項,爲何最終跟楊玄感一樣呢?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看他自己說的兩條理由。

爲何楊玄感和李密身首異處李淵卻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淵選擇對了! 第8張

第一條理由完全是無稽之談。所謂山東人不願意跟隨入關的問題,完全是個僞問題。軍隊哪有不調動而長期只待在一個地方的,那就不用打仗了,何況又不是一入關中就不回山東了。而且以李密“雖盛夏,皆如揹負霜雪”的嚴明軍紀,不可能出現他想打而部下不願意跟的情況。

爲何楊玄感和李密身首異處李淵卻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淵選擇對了! 第9張

至於第二條還有點意思,第二點的重點是李密怕自己走了以後,部下“篡寨奪權”。李密的擔心也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當時瓦崗軍的組成人員本來就很複雜,除了李密的蒲山公營,還有以翟讓爲首的瓦崗元老型、以裴仁基父子爲主的官軍投降型以及以孟讓和郝孝德爲代表的山寨土匪型。

爲何楊玄感和李密身首異處李淵卻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淵選擇對了! 第10張

人員構成複雜,各有各的算盤。但分析起來,也是不成立的,正因爲三股勢力互不相讓,所以瓦崗軍能達到一種平衡。平衡即穩定。所以,他的擔心也是多餘的。

因此,李密之所以重蹈了楊玄感的覆轍,而且還是否決了自己當初提出過的正確策略,根本原因是李密這個人的問題。

爲何楊玄感和李密身首異處李淵卻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淵選擇對了! 第11張

首先他沒把握,他對取長安還是取洛陽沒有十足把握。當初作爲楊玄感的謀士,眼看着楊玄感選擇了打洛陽而不是長安,李密似乎也沒有努力去爭取一下,可見李密的態度也不是很堅決,對打洛陽還是存在僥倖心理。否則的話,自己作爲一條船上的命運與共的人,想必不會坐視楊玄感大概率走向失敗還一味死跟。

其次,李密驕傲自滿。他太過於自信,當時的他是瓦崗軍的首領,坐擁數十萬之衆。瓦崗軍是當時實力最強的起義軍,我們從《隋唐演義》中已經領略到瓦崗軍的厲害。什麼程咬金、秦叔寶、徐茂公,都是瓦崗寨出來的人。

爲何楊玄感和李密身首異處李淵卻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淵選擇對了! 第12張

正因爲李密太志得意滿,之前瓦崗軍發展太過順利,以至於讓他心態膨脹,認爲憑自己的能力和目前的實力,奪取天下毫無懸念,根本不需要去先搶關中。沉浸在勝利喜悅中的李密隨便就被李淵灌了一下迷魂湯,就已經神魂顛倒,找不到北。

最後李淵自己一路順利攻取長安,據守蒲津和潼關這些險要,安安心心掃清隴右涼州勢力,然後毫無後顧之憂地東出潼關,此時各路勢力便再難與之相抗。而李密還做了李淵的擋箭牌,頂在關外擋住東路勢力。

爲何楊玄感和李密身首異處李淵卻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淵選擇對了! 第13張

所以說人性是個問題,所有的成敗歸根到底都是人的問題。在這個選擇題上,李淵就做對了。

李淵自晉陽起兵,徑直攻取長安,數年後平定天下,則充分證明攻取長安確實是正確的戰略選擇。長安有險可守,洛陽毫無屏障、四面受敵、無險可守,想要扎穩根基進而平定天下,除了自己要有足夠的實力,否則免談,這是毫無疑問的長安比洛陽有優勢得多。

爲何楊玄感和李密身首異處李淵卻能得天下?同一件事情只有李淵選擇對了! 第14張

其實,當年如果李密選擇先一步取長安,據守蒲津等黃河渡口,鹿死誰手還真是難以預料。如果李密佔據了關中,李淵當時就面臨前不能進、後有劉武周和突厥勢力的形勢,這可是災難性的。

所以,李淵當時爲什麼不惜一切代價拿下關中,這就是根本所在。楊玄感和李密先後失敗,證明當時的情況下,攻取洛陽的戰略選擇是不明智的,他們都犯了同一個錯誤。而李淵做對了,於是得了天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