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隋煬帝楊廣:歷史上最霸氣的皇帝,兵力所及戰無不勝

隋煬帝楊廣:歷史上最霸氣的皇帝,兵力所及戰無不勝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隋煬帝楊廣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臺灣是中國的第一大島,位於祖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史爲證,臺灣在明末時候就屬於中國,屬於福建省,大陸居民大規模移居臺灣,給臺灣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以極大的推動,島上的本地居民和大陸居民曾經一同抵禦過倭寇和荷蘭人的侵擾,崇禎元年,福建大旱,百姓無以爲生,數萬災民被組建到了臺灣,形成了許多村落,臺灣進入大規模的開發時期。

其實不止是在明朝,早在一千多年以前,三國時吳人沈瑩的《臨海水土誌》對此就有所著述,當時臺灣被叫做“夷洲”或者是“流求”,公元3世紀,孫吳政權曾經派了上萬人前去臺灣,這是早期對臺灣的開發。公元7世紀隋朝政府也曾兩度派人前往流求,務求“慰撫”該國,但流求不從,遂又派人攻打,對臺灣再次進行了開發,使得臺灣能夠與先進的中原文明接軌。

隋煬帝楊廣:歷史上最霸氣的皇帝,兵力所及戰無不勝

這位隋朝的皇帝就是隋煬帝楊廣了,隋朝比較有名的就是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和二世隋煬帝楊廣了,隨後很快就滅亡了,父親創下“開皇盛世”,兒子卻毀掉盛世,導致國家分崩離析,天下動盪,後世對於父子兩人的評價兩端分化。

朱元璋評價隋文帝“惟隋高祖皇帝勤政不怠,賞功弗吝,節用安民,時稱奔馳。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對於隋煬帝的評價則是“隋煬帝妄,興師旅,征討琉球,殺害夷人,焚其宮室,俘虜男女數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虛名,自弊中土。載諸史冊,爲後世譏。”朱元璋作爲明朝的開國皇帝,雄才偉略,完全有資格可以公正地評價這兩個皇帝。

隋煬帝即位之初,先皇留給他的是一個盛世,先不論楊廣大興土木,修建隋朝大運河,勞民傷財,單說他頻繁的發動戰爭,不顧國情,只要軍隊可以到達的地方,若是當地不臣服,那麼就要遭到隋軍不由分說地討伐,這就足夠動搖一個國家的根基了,尚且不說國家才建立不久,根本沒有深厚的底蘊可以被他拿來揮霍。

開皇九年,20歲地楊廣就被封爲行軍元帥,率領着五十一萬的大軍攻滅陳朝,完成了全國的統一,隨後又平定了各地的小叛亂,在軍事佔領後推行合理的行政,由此看來楊廣還是有着不錯的軍事才能,但他的軍事行動是在大局穩定之內進行的,對於國家是錦上添花,楊廣更適合做一位驍勇善戰的將軍,而不是統領大局的皇帝。

隋煬帝楊廣:歷史上最霸氣的皇帝,兵力所及戰無不勝 第2張

可他偏偏是用計廢掉太子,不顧父皇的遺囑,登基爲帝,爲了以絕後患,還將楊勇處死。楊廣繼位後,大業元年,隋軍征討契丹,大宴突厥,大業十一年,被打壓的突厥重新崛起,給隋朝造成了不小的困擾,隋煬帝以一己之力造成隋末大亂,突厥崛起空前強大。大業四年,吐谷渾向隋朝請求援軍,楊廣出兵援助,但是隔年就滅掉了吐谷渾,步薩鉢可汗逃亡,“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可汗帶着勢力返回故地後,進攻隋朝河右,隋朝無力防禦,此後隋朝部分地區不得安寧。

然而這幾年,隋煬帝並不僅僅做出了這些軍事行動,大業三年和四年,楊廣兩度派朱寬前往流求,疑似是如今的臺灣,打着“慰撫”的旗號,不從就打,大業六年,派陳棱、張鎮州率兵萬人前往攻打流求,其實流求也是有自己的國家,當時的國王是歡斯渴刺兜,他們還以爲是有外人來進行商貿活動,結果卻是侵略,國王被隋軍殺掉,還俘男女數千人才離開,在征戰期間,流求人曾到隋軍當中,進行貿易活動。此後,隋、流求兩國便從此不再往來。

楊廣派軍攻打流求,實在是有點虎頭蛇尾,雖說是結怨了,但流求再次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記載,讓世人瞭解到了臺灣,雙方以後的交流更加頻繁。

直接導致大規模的隋末農民起義則是三徵高句麗,大業八年,隋煬帝第一次進攻,徵調士卒一百一十三萬餘,又調了兩百萬的民夫運送軍需,耗時五個月,隋軍損失慘重,大敗而歸,大業九年,雙方僵持,當時國內叛亂,隋煬帝只得撤兵回朝,大業十年,第三次進攻,國內爆發了農民起義,隋煬帝再次班師回朝。但這三次進攻高句麗對隋朝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勞民傷財,民不聊生,天下叛亂四起。

不得不說,楊廣在位的期間,他的對外軍事行動從未停止過,國家沒有長時間的休養生息,還來不及暫緩,就再次掀起了戰爭。楊廣實在是太沖動執着了,仗着國家的兵力,誰不臣服就去攻打誰,這是暴君行爲,與明君楊堅實在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說楊堅的皇位是怎麼來的,但他開國之後,所做的功績還是有目共睹的,無愧於開國皇帝、一代明君這樣的稱號的,可惜他生了個好兒子,將他們的基業敗光了。

楊堅如果九泉下有知,估計氣得棺材板都蓋不住了。不過至今還有史學家認爲,楊廣楊堅都稱得上是千古一帝,而隋朝的滅亡,也不僅僅是楊廣的責任,背後有極其複雜的政治陰謀和貴族集團的利益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