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北宋權宦童貫,領兵打仗卻立下舉世戰功

北宋權宦童貫,領兵打仗卻立下舉世戰功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童貫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一般來講,宦官是不可以出皇城的,宦官不能生育,便會把皇宮當做家,唯皇權馬首是瞻。元豐年間,活躍在西北戰場的宦官李憲,就可以做到攻城拔寨,令敵人聞之膽寒。在五路伐夏之戰中,李憲率兵攻到了西夏腹地天都山,燒燬了西夏的宮殿。

可見北宋的宦官有多麼威猛,很多名將都無法和他們相提並論。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是童貫,他是李憲的徒弟,同樣繼承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在史書裏,童貫被評爲“六賊”之一,是惡名昭著的奸臣。事實上,在西北戰場,童貫也曾立下赫赫戰功,爲國家恪盡職守。

北宋權宦童貫,領兵打仗卻立下舉世戰功

宋徽宗繼位後,蔡京和童貫成爲朝廷兩大重臣,蔡京爲首相,童貫被稱爲“媼相”,他們聯手確定了進攻河湟吐蕃的計劃。早在王韶熙河開邊的時候,河湟地區早已成爲北宋的領土,之後朝廷黨爭不斷,新舊黨輪番登臺,河湟地區也就無人問津,再次落入敵手。

河湟地區戰略位置極爲重要,一旦被宋軍佔領,西夏則可能腹背受敵,接着便可以達到攻滅西夏的目的。熙寧年間,王韶先後收復了宕、岷、河、臨、疊、洮六州,開疆2000多裏,假若不是給養和天氣原因,神宗五路伐夏之時,西夏早已亡國滅種。

史料記載“合兵十萬,命王厚專閫寄,而貫用李憲故事監其軍。”

宋軍整合西北十萬兵力,王厚爲統帥,童貫爲監軍,這大體就是常規的作戰部署,一般宦官都爲監軍,可以節制各路將領,掌控全局。王厚是王韶的兒子,常年隨軍征戰,對西北地區非常熟悉,經驗豐富,此次派他作爲統帥,也是衆望所歸。

熙河軍是西北戰力最強部隊,童貫、王厚所率領的就是這樣一支部隊,哪怕朝廷鬥得再歡,暫時沒有影響到熙河軍的實力。大軍出發,徵旗獵獵,殘陽如火,而他們面對的不只有敵人刀槍,還有背後的刀子。

(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實在不是個明智的君主,他大興土木、沉浸文玩字畫,以全國資源娛樂一人,整個北宋帝國就是亡在他的玩世不恭上。宋徽宗還崇奉道教,對神仙之道深信不疑,如此君主在任,國家衰亡也就是個時間問題。

大軍行進到了湟州,一封從京城的聖旨傳到了軍中,當然,能打開聖旨的也只有童貫,因爲童貫是監軍,所有命令都由他來接收。大軍停止前進,很多人直愣愣得看着童貫,大家對此都習以爲常。

很多時候出兵在外的部隊,也許並不懼怕敵人的進攻,而是忌憚朝廷的指令,一個胡亂指揮的命令,可能就讓部隊淪入萬劫不復的境地。童貫從容地打開聖旨,看完之後,把聖旨放入了靴子中,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之後他命令部下繼續開拔。

看似平常,實在兇險異常,全軍只有童貫一人知道聖旨的內容。王厚看監軍沒說聖旨內容,便問:“皇帝有什麼指示嗎?”童貫回答:“陛下只是祝我們馬到成功!”大軍繼續前進,最終成功攻克河湟四州,凱旋而歸。

北宋權宦童貫,領兵打仗卻立下舉世戰功 第2張

史料記載“貫發視,遽納鞾中。厚問故,貫曰:「上趣成功耳。」師竟出,復四州。”

事實上,童貫收到的聖旨是命令撤退,在熙河軍出兵的時候,皇宮突然着起大火,徽宗認爲出兵是不吉利的,於是下令撤軍。是童貫以一人之力,承擔下抗旨不遵的罪名,戰役勝了還好說,有個將功補過的說法。

假如戰役失敗,那可能會有殺頭的風險,權衡利弊之後,童貫決定隱瞞聖旨內容。事後,童貫才把聖旨展示給衆人看,衆人噓唏之後皆對童貫敬佩至極。

童貫雖是一代宦官,卻有着一副錚錚鐵骨,他在西北統兵幾十年,威信極高。說他狡詐陰險也好,兩面三刀也罷,收復河湟四州的軍功卻是事實,可以說童貫是個譭譽參半、功過兼有的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