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北宋著名權宦童貫,他在軍事方面真有天賦嗎?

北宋著名權宦童貫,他在軍事方面真有天賦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高宗時,皇帝不信任手下的武將,常常選用宦官去充當監軍,監視武將。這讓武將們對太監也非常忌憚,後宦官就統稱爲太監。到了明代,宦官權勢日增,人們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稱太監,太監也就稱爲宦官代名詞了。可能是後天介入思想的原因,小編總覺得宦官比太監要好聽許多。

一、“去勢”已晚

歷史上出名的太監許多,魏忠賢,趙高,李蓮英等等,他們雖然權勢極高,也總是走不出後宮的那片天地,由“去勢”開始,到一生結束也脫不了味兒,但是有個太監,不但走出後宮,手握兵馬,還身強體健,頜下有髯,絲毫沒有太監的特徵,他是誰呢?有首歌謠唱的好:"打了桶,潑了菜,便是人間好世界。"這裏的桶就是這個擾亂人間好世界的宦官——童貫。

童貫是北宋人,字道夫,他性格乖巧,善於揣測人心,只是他的聰明沒有全力用在科考上,循規蹈矩的慢生活不是他要的。他在快二十歲時發現他的前途不能指望科考,就立即選擇了閹割自己,當了宦官。能對自己下如此狠手,可見童貫爲了仕途也是個不計後果的人。

因爲決定當太監時候,已經是成年人,所以童貫遺留了成年人的特徵,體貌魁梧,身強體壯,陽剛之氣十足,完全沒有自小閹割的那些太監的特徵。這樣的外貌給了童貫極大的虛榮心,除了沒有子嗣,在錢,權上他還真算是輝煌一生。

童貫是開封人,他入宮自然就拜在同是開封人的前輩李憲門下。而李憲在當時的宦官當中,就是以戰功著稱的。他在西北邊境上長期擔任監軍,因而童貫得以跟隨李憲出入硝煙瀰漫的戰場,得了李憲的真傳,對軍事頗爲熟悉。但當時是神宗在位,童貫也沒有什麼作爲,進宮二十多年,始終碌碌無爲,一直沒有出人頭地。

北宋著名權宦童貫,他在軍事方面真有天賦嗎?

二、自己栽樹自己乘涼

萬事都有前因,童貫在爲人處事上特別敞亮,身邊的官員,後宮嬪妃都及時供奉,終於在宋徽宗登基時候,他的付出有了回報。

宋徽宗是個文藝青年,在身邊人都舉薦的情況下,他知道了童貫的能力,他讓童貫以內廷供奉局的名義到杭州設明金局,收羅古玩字畫。這雖然不是個多麼尊貴的職位,但卻是個油水十足的肥缺。童貫知道這是自己功成名就的跳板,他沒有滿足於撈一點油水,而是盡心盡力地辦好了這個差事,蒐羅了許多徽宗喜歡的東西,如此一來,更得徽宗的歡心。

皇帝青睞有加,自然童貫就能飛黃騰達。再加上童貫從初入宮時就潛心研究官場的明爭暗鬥,得皇帝注意時他對宦海沉浮的研究已經是爐火純青,政治如股掌間的小把戲。於是在之後的數年裏,童貫憑藉自己跟李憲身邊學習打仗多年的實戰經驗,平時又沉下心研究兵法,所以他慢慢掌握了軍權。

這一掌權就是二十幾年,並且在這期間還被封王封侯,我彷彿看見一個舵手,任由風浪在股掌間嬉戲,順利抵達蓮花彼岸。

從地位上講,童貫應該是中國古代最成功的太監。他不但軍事才能優秀,外交才能也很突出,宋徽宗曾委派童貫出使契丹,爲了這件事還導致了童貫和蔡京的關係出現了間隙,蔡京認爲童貫作爲不完整的男人出使契丹是對大宋王朝的面子上過不去,感覺朝中無人了。

殊不知是強大契丹居然對童貫這個戰神崇拜不已,點名要求他出使。

童貫出使契丹不但完成了外交使命,穩定了國家安全,還借用出使機會,獲取了大量契丹的軍事,經濟情報,爲日後控制與契丹邊境軍事平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童貫畢竟是太監,爲了自己一世榮華,哄上欺下,利用職務之便在民間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狠辣的不留一絲退路,引得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方臘就是被童貫逼反的其中一個。

三、打折的巔峯人生

在平定方臘之亂時,童貫的陰險狡詐,殘忍無情完全暴露了出來。用自己的政治手腕不但血腥鎮壓起義軍,還下令軍中,殺一人賞絹數匹,於是官軍不論對起義軍還是對起義地區的其他居民都大肆屠戮,有時連過往行人也慘遭毒手,甚至闖入民宅,殺害百姓全家,割取首級,以求受賞。童貫對此不聞不問,反而大加鼓勵。

在鎮壓起義的450天中,宋軍共殺死平民百姓不下二百萬。

童貫的血腥罪行,使被花石綱弄得遍地瘡痍的東南地區,變得更加殘破不堪了,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而童貫這個雙手沾滿人民鮮血的劊子手卻再次“立功受賞”,升爲太師,晉封爲楚國公。然而他的人生在對西夏的戰役中又達到了新的巔峯。

童貫擔任監軍後,大軍進發到湟川。大軍在此殺牲祭旗,準備對西夏開戰。正在此時,突然接到皇帝的手詔,說是皇宮失火,皇帝認爲是不宜征戰之兆,於是急令停兵。童貫接過詔書後,如無其事地把詔書塞進了靴子裏。軍中諸將紛紛探問他,皇帝到底寫了些什麼呢?

童貫淡淡地回答說:皇帝是希望我們早日成功。

北宋著名權宦童貫,他在軍事方面真有天賦嗎? 第2張

在跟西夏的戰爭中,童貫表現低調務實,積極協調,支持,配合各路將領,打了一連串的漂亮仗。平息了大宋西部的兵亂。

在慶功宴上,諸將興高采烈地領功受賞,童貫不緊不慢地拿出了那份手詔傳示軍中將領。大家一看之下,無不倒吸一口涼氣。這是違背皇帝聖旨啊,是要掉腦袋的大罪啊。衆將紛紛問童貫爲何要違背皇帝旨意。童貫說:當時士氣旺盛,要是按聖旨停兵,士氣不再,仗還怎麼打!衆將又問,那要是打敗了可怎麼辦啊!童貫說,那正是我當時不給你們看的原因,打敗了,責任就由我一人承擔!

由此,軍中將領無不對童貫感激佩服。

不得不說他把人心拿捏的恰到好處,宋徽宗萬般事都依靠童貫,是以他心裏對宋徽宗的旨意也就左耳聽右耳冒了,事後又恰到好處地拿出聖旨,收買了好大一票人心。要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是童貫似乎接受不了這個。所以後期童貫在聯合金國攻打遼國時候,率領二十萬大軍卻慘敗而歸,他沒臉回國交差,居然乞求金兵去攻打燕京,金兵攻下燕京後,童貫又花了一百萬貫錢從金兵手裏贖回了燕京一座空城,還舔臉回朝報功。童貫作爲宋朝高級軍事主帥,所作所爲給整個軍隊帶了一個壞頭,導致軍紀廢弛,將領腐敗,爲靖康之恥埋下了禍根。

童貫的一生譭譽參半,他貪財也散財,上到一朝天子,後宮嬪妃,下到文武官員,小小宮娥都收過童貫的恩惠,他廣泛的人際交往讓他在遇事時候都有人給他說好話。他貪功圖名,欺上瞞下,因爲功名讓喪權辱國,宋徽宗的朝代因爲太信任童貫也戛然而止,而童貫則被牢牢地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