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秦始皇改革政區地名能成功 爲什麼王莽改名會失敗呢

秦始皇改革政區地名能成功 爲什麼王莽改名會失敗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秦始皇爲什麼改地名能成功呢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在中國歷史上,從戰國到秦漢是諸侯割據稱雄向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轉變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內,政區地名不斷有所變化,但是大規模、大範圍的改變,主要有兩次:一次是秦統一過程中的改變,一次是王莽改制時的變動。

秦始皇改革政區地名能成功 爲什麼王莽改名會失敗呢

秦始皇

秦始皇在統一過程中改變政區地名,主要是繼承商軟變法以來擴地置郡的辦法,在擴張領土的過程中同時推廣郡縣制。擴佔一個地方,就在這個地方廢除原來的諸侯以及與諸侯割據稱雄相聯的行政建制,改置爲郡或縣。從擴張到統一的過程,也就是推廣郡縣制和改變政區地名的過程。

這個過程是從商鞍變法後惠文王在位期間國勢轉向強大時開始的,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分天下爲三十六郡”時,在全國範圍內初步完成。三十六郡是哪一些?漢唐以來各家的說法不盡相同,我們認爲譚其驥先生的說法較爲可靠(參見譚著《秦郡新考》)。三十六郡中在今山東境內的有齊郡、薛郡、琅訝三郡及東郡大部、場郡一部、泅水郡一小部。

齊被滅以前是大國,所以齊郡的郡境也很大,包括了今山東的北部和河北南部一帶。薛郡是由魯、鄒、滕、薛等國轄境合併起來建立的。爲什麼叫薛郡,不叫魯郡?因爲魯國在初封時雖是頭等諸侯,春秋以後卻一天天走下坡路,到戰國時終於因國勢衰弱被楚所滅,魯地成了楚地的一部分。若名楚郡,楚地的統治中心不在這裏,有名不符實之嫌;若叫魯郡,戰國時的魯國已微不足道,有新郡之地大於戰國魯境的缺點,所以索性選一個歷史更久的小國薛來作郡名。

總觀秦始皇所定的政區地名,大抵是在郡、縣之前加上一個知名度較高的傳統地名,郡、縣表示政區級別,舊地名錶示各政區的地理方位和大致範圍。郡縣制是統一的、新興的制度,方位和範圍是特定地理實體的標誌,新的政區概念與傳統的地名結合起來,既消除了諸侯割據時代政區地名混亂的遺蹟,又保持了地理實體名稱的連貫性和穩定性,較好地解決了新與舊、變與不變的關係問題,符合地名演變的規律,所以這一次變革基本上是成功的。

此後,在秦亡以前和西漢一代,郡縣雖不斷有所增並調整,如秦時分琅呀置膠東郡,開胡、越後置南海等四郡,西漢自高帝至平帝,郡、國增至103個,但郡縣名的變動都是局部的,原有的郡縣多數仍沿用舊名,新增郡縣的命名也大抵仿照秦法。

秦始皇改革政區地名能成功 爲什麼王莽改名會失敗呢 第2張

西漢末年,地主制固有矛盾的發展引起了嚴重的社會危機,王莽乘機篡奪了西漢政權,建立了“新”朝。在推行旨在鞏固“新”朝統治的“改制”措施時,對行政建制和地名進行了大規模的、頻繁的改變。王莽當皇帝時期,郡從106個增加到116個,連改名帶增加,他一共改了91個郡,只有25個保留了原名。所屬的縣從1587個變成1585個,其中730多個縣改了名字,改了將近一半。

後來光武中興,撥亂反正,一古腦把王莽的這些胡逼改名都恢復原狀,這場混亂纔算是消停。

王莽改變地名爲什麼失敗了?主要的原因是他違背了地名演變的客觀規律,企圖用形式主義的改名來變革現實。他的改制並沒有解決西漢末年的社會危機,社會並沒有進步,現實並沒有改變,政區沒有大規模改變的必要。王莽企圖用改變地名的辦法來造成一種虛假的變革感,藉以推進他的改制運動,這是自欺欺人。

秦始皇改革政區地名爲什麼成功了?因爲他是在現實改變以後,用新名去適應和肯定變革的成果,同時又把新名和舊名統一起來。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啓示:更改地名要注意歷史的經驗教訓,切忌把主觀願望當作客觀需要,離開實際需要和地名演變的客觀規律輕率地改變地名。名和實要一致加式和內容要統一,光改名是不能創造奇蹟的,所以任何時候都不能違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