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猛將劉綎有哪些英勇事蹟?“劉綎”怎麼讀?

明朝猛將劉綎有哪些英勇事蹟?“劉綎”怎麼讀?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歷史上英雄人物輩出,劉綎的故事大家聽過嗎?

劉綎是明朝將領,有着《晚明第一猛將》之稱。很多朋友還不清楚綎這個字的讀音,綎讀作tīng,意思是古代佩玉上的絲綬帶。劉綎是大都督劉顯的兒子,在萬曆年間考取武狀元,後來先後抗擊倭寇,用兵緬甸,援助朝鮮,立下諸多戰功。劉綎一生參與的戰役,大大小小加起來超過百場,其名聲早已威震海內外。不過劉綎在抗擊後金軍時,在薩爾滸之戰中殉國,這一場戰役也是十分的悲壯。

明朝猛將劉綎有哪些英勇事蹟?“劉綎”怎麼讀?

一、一代將星劉綎

明萬曆年間明軍與後金努爾哈赤薩爾滸之戰,可以說一戰定乾坤,決定了後金的強大與明王朝的敗亡。

明王朝任命楊鎬爲兵部侍郎經略遼東,從全國各地調集兵馬約兵力將近九萬,又傳詔朝鮮與女真葉赫部助戰,總兵力達到十一萬人,以後金都城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西)爲目標,兵分四路,分進合擊直撲後金努爾哈赤的老巢,企圖一舉殲滅後金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清醒地制定戰略,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採取集中兵力,逐一擊破,最終明軍慘敗,震驚天下,史稱“薩爾滸之戰”。

可以說,這次明軍的四路人馬主將都是當時的名將,其中東路主將劉綎是晚明第一猛將,一生戰功赫赫,卻命殞努爾哈赤之手,十分可惜。

劉綎,江西南昌人,出身將門,其父劉顯是抗倭名將,官至大將軍都督,與戚繼光、俞大猷並稱抗倭三大將之一,後鎮守西南,屢立戰功。

劉綎“勇敢有父風”,一柄鑌鐵大刀重一百二十斤,“馬上輪轉如飛”,威武賽關公,人稱“劉大刀”。

如果說爲歷朝歷代的武將評選出民族英雄,可以說劉綎當之無愧,他的一生從十五歲隨父討伐九絲蠻,憑藉矯健的身手,爬上九絲蠻城寨,生擒酋長阿大,一生抗緬甸,擊倭寇,抗擊的都是真正的外侮,戰功赫赫,清編纂《明史》,對劉綎評價頗高:“勇略冠諸將,勞最多,其後死亦最烈”,乾隆皇帝贊曰:“劉綎勳勞特著,膽略素優,奮勇爭先,捐軀最烈”!

回眸劉綎的事蹟,彰顯了英雄本色,威嚴的臉上飄逸着慓悍,靈魂深處迴盪着英雄之夢,偉業之夢,血與火鑄造了功勳。

明朝猛將劉綎有哪些英勇事蹟?“劉綎”怎麼讀? 第2張

二、少年英雄負膽氣

公元1573年九月初九,這日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還是西蜀地區僰人的“賽神節”。

西蜀九絲城內,僰人們還沉浸於節日之中,卻不曾想到幾百明軍仿若神兵天降,爲首的是一個彪悍的少年,手中一柄大刀,超出常人的想像,又重又長,在他手中揮舞如飛,沒有誰能夠接他一刀。

僰人首領阿大還沒回過神來,已經被少年所擒,讓他死都沒能明白,這夥明軍如果殺進城來。

這九絲城四面據險,少年正是帶着這幾百精選的勇士從懸崖峭壁攀上來,殺入城中。隨後明軍“焚燒寨房數千餘間,叛蠻盡數俘斬”。

從此之後,在西蜀地區稱雄兩千餘年的僰人從歷史上被抹掉,僅留下懸崖上的一個懸棺,見證了這個強悍的部落,曾經存在過。

這次行動的總指揮叫劉顯,這個少年就是他的兒子,初出茅廬的、十五歲的劉綎,一戰揚名,開始了戎馬生涯。

明萬曆年間,緬甸東口於王朝的國君莽瑞體在位,派兵侵掠明朝邊境。

明朝猛將劉綎有哪些英勇事蹟?“劉綎”怎麼讀? 第3張

萬曆皇帝必須給緬甸點顏色看看,任命劉綎爲騰越遊擊將軍、鄧子龍爲永昌參將,率軍反擊,劉綎統兵馬,屢戰屢勝,一直攻佔了緬甸的阿瓦城,也就是緬甸中部的曼德勒,讓緬甸臣服,劉綎揚威南疆。

輕眼間到了萬曆二十年,日本豐臣秀吉發大軍入侵朝鮮,明朝派兵支援,劉綎主動請纓,率手下五千勁旅赴援,萬曆皇帝“詔以副總兵從徵”,殺得倭寇膽戰心驚,大敗日軍,隨後出任四川等處總兵官。

萬曆二十五年,小日本又一次侵略朝鮮,劉綎“充御倭總兵官,提督漢士兵赴討”。

一路高歌猛進,還差一點生擒日軍大將小西行長,讓朝鮮君臣稱讚道:“竊聞中朝諸將中,勇氣善用兵,推劉綎第一”,倭寇一聽“劉綎來了”,嚇的都肝膽俱裂,尿褲子了。

後來西南邊陲有事,播州土司楊應龍造反,劉綎率部前往貴州作戰。

楊應龍佔據的播州就是今日的貴州遵義,這裏地形複雜,易守難攻,劉綎不愧猛將,率軍先後攻破婁山關、後水囤、海龍囤等地,平定了楊應龍之亂。

明朝猛將劉綎有哪些英勇事蹟?“劉綎”怎麼讀? 第4張

三、英名祗向馬上取

到了萬曆四十六年,遼東地區女真努爾哈赤崛起,因事被革職的劉綎被重新啓用,任命爲左府僉書,隨後升位總兵。

萬曆四十七年,明廷任命楊鎬爲兵部侍郎經略遼東,從全國調集兵馬,又傳詔朝鮮與女真葉赫部出兵,共約十一萬大軍,兵分四路,分進合擊,目標是後金都城赫圖阿拉,企圖一舉殲滅努爾哈赤,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薩爾滸之戰。

劉綎率萬餘兵馬,加上一萬多朝鮮援軍,號稱三萬爲東路軍。

戰前,手下將領就認識到形勢不妙,對劉綎說:“東路兵甚孤,何不請兵?”意思是朝鮮援靠不住,所部兵馬太少,劉綎解釋說:他一直與楊鎬關係不好,這分明是楊鎬公報私怨,“必要致死”,也就是說,劉綎已經做好了戰死的準備,無愧英雄本色。

劉綎所部一路按計劃行軍,一路重山疊嶺,道路艱辛,連克牛毛、馬家兩座敵營,到達阿布達裏崗,陷入後金四大貝勒設下的埋伏。

後金人馬居高臨下,四面合圍攻擊,劉綎激昂地率部迎戰,左臂中箭,依舊舞刀殺敵,又被射中右臂,鮮血直流,更加激發了他的鬥志,浴血奮戰,從上午一直打到晚上,身邊的將士越戰越少,他被無數後金將領包圍,被砍掉了半面臉,還是大吼殺敵,又砍倒幾十金兵,倒在血泊之中。

整個薩爾滸之戰,後金共損失五千餘人,而兵力最弱的劉綎部就斬殺三千餘人,可見戰鬥是如何慘烈。

可氣的是朝鮮兵馬,稍一抵抗就投降了,可恨可悲呀!一代猛將就這樣戰死疆場,假如不是楊鎬這個卑鄙小人有意出賣劉綎,假如四路合圍能夠成功,假如朝鮮援軍能夠並肩作戰,假如劉綎兵馬再多些,假如劉綎不是抱着必死的信心,假如……歷史沒有假如,歷史的真實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

劉綎壯烈倒下,身後留下悲壯的不朽,神聖着精神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