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如何評價明朝宰相劉健?爲什麼劉健諡“文靖”而謝遷李東陽諡“文正”?

如何評價明朝宰相劉健?爲什麼劉健諡“文靖”而謝遷李東陽諡“文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健是明朝孝宗和武宗兩朝首輔,生於公元1433年,去世於公元1526年,1460年高中進士,選爲翰林院庶吉士,洛陽人氏,字希賢,號晦庵。

劉健明英宗一朝登進士第,但是卻是在明憲宗一朝本身的才華得到了最有效的發揮。他在明憲宗時期任職東宮講官,與太子朱佑樘,也就是日後的明孝宗相處融洽,培養了極佳的默契。

明孝宗繼位之後,升任禮部右侍郎兼翰林學士,入職內閣,弘治十一年的時候接替徐溥成爲內閣首輔,加少傅兼太子太傅,與謝遷、李東陽等人一起輔佐明孝宗治理國家。

明孝宗去世之後,明武宗繼承皇位,對以劉瑾爲首的宦官八虎十分寵愛,劉瑾憑藉明武宗的寵愛,成爲專權宦官。劉健在勸諫明武宗無果,聯合百官奏請誅殺宦官劉瑾未成之後,選擇致士歸家。閒居在家之時,被劉瑾打入“奸黨”一列,爲“奸黨”之首,後被削籍爲民。

嘉靖帝時期官復原職,嘉靖五年去世,享年九十四歲。

劉健爲英宗、憲宗、孝宗、武宗四朝元老,入閣十九年,任首輔八年,對明朝中期政治有着極重要的影響。在職之時,多次上書直諫,直言時政弊端,居官敢言,注重實務,是當時名臣。

如何評價明朝宰相劉健?爲什麼劉健諡“文靖”而謝遷李東陽諡“文正”?

劉健是一個忠直大臣,這一點不用多說。敢於上諫,不畏君威,難得的是特別會抓住機會,進行適當的勸諫。

弘治十一年,太監李廣因爲清寧宮火災而畏罪自殺,劉健當即抓住機會,勸諫帝王。大概意思就是,每當有災禍的時候,多是因爲奸人矇蔽上聽,賄賂流行,賞罰失當,災異的積累源於此。看到這兒許多人認爲是否過於迷信,實際上重點在下文。

借火災一事,劉健毫不客氣的指出,雖然首禍以除(李廣自殺),但餘惡尚未除盡,過去的積弊尚未革除。希望皇帝能勤於政事,任用賢才,貶退奸惡,賞罰分明,得到皇帝讚賞。

俗話說“宰相肚裏能撐船”,說的是當宰相的人都應該有寬大的胸襟和肚量。劉健以實際行動,踐行着這句話。

劉健入主內閣十九年,任首輔八年,位高權重,自然引得一些人的嫉妒,當朝有諫官彈劾劉健和李東陽等人閉塞言路,明孝宗原本想要將彈劾的官員給予處分。最後還是劉健和李東陽站出來爲那人求情,才得以保全,此事一出,朝廷上下無不信服。

劉健是一位敢於直言,不畏皇權之人。明武宗時期太監劉瑾專權擅政,劉健多次上書直諫,在未果之後,直接選擇致士歸鄉。

劉健是一位憂國憂民之人,在九十四歲離世之前還給嘉靖帝留下勸諫奏疏,多大數千言,勸諫嘉靖帝勤政愛民,選用人才,善於納諫。

嘉靖帝看見這封奏疏十分感動,爲其輟朝一日,贈太師,諡號“文靖”。關於嘉靖帝給劉健上的諡號,許多人表示疑問。劉健、李東陽、謝遷都是明朝中期著名的內閣大臣,而且同朝爲官,共同輔佐孝宗和武宗,而且劉健還是三人的頭領。但是死後謝遷和李東陽都諡號“文靖”,爲什麼劉健反而諡號“文靖”呢?

我們都知道,文正可以說是古代文臣諡號的最高,凡是上此諡號,都足以證明其對國家的貢獻。劉健的勞苦功高,足以讓他擔此諡號,爲什麼卻只上“文靖”呢?

李東陽的諡號是武宗上的,在武宗一朝擔任內閣首輔,對武宗一朝政治有着重大影響力,自然擔的起這個稱號。

謝遷的諡號也是嘉靖帝上的,在八十多歲的時候,還受嘉靖帝召官復原職,爲國家服務。雖然只有一年的時間,但也確實是站在嘉靖帝一邊的。

劉健去世的時候,並沒有在朝爲官,不是嘉靖帝一朝大臣。嘉靖帝原本可以不爲他上諡號的,但是在看他千言奏摺之後,爲他上諡號“文靖”,實際上已經是對他的肯定了。

經緯天地曰文,成其道。道德博聞曰文,無不知。學勤好問曰文,不恥下問。慈惠愛民曰文,惠以成政。愍民惠禮曰文,惠而有禮。賜民爵位曰文,與同升。柔德安衆曰靖,成衆使安。恭己鮮言曰靖,恭己正身,少言而中。寬樂令終曰靖,性寬樂義,以善自終。劉健還是擔的起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