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你知道朱元璋最恨的人是誰嗎?他惦記了二十多年

你知道朱元璋最恨的人是誰嗎?他惦記了二十多年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朱元璋的故事。

朱元璋最初的學習,不過是粗識幾籮筐字,最多算是掃盲,當了皇帝后開始學習儒家經典。

一天心血來潮找了本《孟子》讀,讀着讀着,臉就拉了下來。朱元璋本來臉就長,如此一來,就更嚇人了。

原來,朱元璋看到這麼一句——“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孟子的話,無異於觸到了他的逆鱗,令他火往上撞。再仔細一看,一部《孟子》居然有如此多不經之談。

《梁惠王》篇:“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古之人與民皆樂,故能樂也。《湯誓》曰‘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公孫丑》篇:“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時者也。民之憔悴冷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爲然。”

《離婁》篇:“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

“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一正君而國定矣。”

《萬章》篇:“君有大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

《告子》篇:“今之事君者,曰‘我能爲君闢土地,充府庫’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君不鄉道,不志於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爲君約與國,戰必克,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君不鄉道,不志於仁,而求之爲強戰,是輔桀也。由今之道,無變今之俗,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盡心》篇:“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

你知道朱元璋最恨的人是誰嗎?他惦記了二十多年

朱元璋越看越怒,他索性自己動手疏理了一番《孟子》。這一親自動手不要緊,居然發現裏面有近半內容是他所不喜的。

這些文字令朱元璋不禁怒不可遏,拍案而起道:“使此老在今日,寧得免耶?”

皇上爲何震怒,左右太監宮女不明所以,無不噤若寒蟬。

恰在此時,國子監官員求見,例行祭孔的日子馬上就到了,請皇上指示相關事宜。

那官員察言觀色,發現氣氛異於平常,也嚇得冷汗直淌,結結巴巴說了半天,纔講了個大概。

朱元璋強忍着性子聽完,眼睛一瞪,傳旨將孟子請出孔廟配享。

令朱元璋始料未及,他做的這個草率決定等於捅了馬蜂窩。一些平常在他面前大氣不敢出的官員,這時候居然紛紛上疏表示反對,認爲皇上此舉是對“亞聖”的大不敬。

朱元璋大怒,爲此特意下旨,只要敢有諫阻的,命近侍弓箭伺候。

如此一來,羣臣鉗口。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夫之諤諤,就在朱元璋自以爲得計時,偏偏就有人不信這個邪,刑部尚書錢唐命人擡着棺材在後跟隨自己,他則袒胸在前,一邊走一邊大聲疾呼:“臣得爲孟軻死,死有餘榮!”

近侍敬他是條漢子,也不忍心真的射死他,即使這樣,錢唐仍是身中數箭。

消息在第一時間就傳到了朱元璋耳中,朱元璋當時就有點懵圈,這啥情況啊?爲了一個死了一千多年的人,就不顧自己身家性命了?

讀完錢唐的奏章,朱元璋沉默了。看來自己是把這事情想簡單了。國家草創,正是用人之際。殺一個錢唐容易,但由此帶來的惡劣影響在短時間內是無法消弭的。

朱元璋雖然馬上得天下,且是個文盲,但他深知馬上得天下,不可馬上治天下的道理。治理天下,還得仰仗讀書人。殺一個錢唐,從此寒了天下讀書人的心。沒有人出來作官,明帝國國將不國,自己豈非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一想到此節,朱元璋立刻明白,必須讓步纔可以。於是傳旨復孟子配享,傳太醫前往錢唐宅中治療箭瘡。

你知道朱元璋最恨的人是誰嗎?他惦記了二十多年 第2張

事情最終以明太祖的退讓而告一段落,然而朱元璋對此始終無法釋懷。他始終在琢磨這個問題,這一琢磨就是二十多年,直到洪武二十七年(1394),終於想出一個妙計——刪削《孟子》。於是,從此大明士子的必讀經典《孟子》變成了《孟子節文》。《孟子節文》於世間通行十七年,直到永樂九年才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