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朝宰相裴炎是怎麼死的?背後有何原因?

唐朝宰相裴炎是怎麼死的?背後有何原因?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裴炎早年因獻策廢除唐中宗,得以深受武則天重用

裴炎出身於河東裴氏洗馬裴,後參加科舉,以明經及第,歷任濮州司倉參軍、御史、起居舍人等職。後於調露二年(680年)升任黃門侍郎,加授同中書門下三品,從而成爲宰相。

調露二年(680年)八月,術士明崇儼被強盜所殺,因遲遲未能抓獲兇手,武則天疑心是太子所爲,於是派人揭發太子陰謀,結果果真在東宮搜出鎧甲數百具,於是命裴炎與薛元超、高智周一起到東宮審訊,李賢因此被廢爲庶人。

唐朝宰相裴炎是怎麼死的?背後有何原因?

永淳二年(683年),唐高宗病重,李顯奉命監國,裴炎與劉齊賢、郭正一負責輔佐。同年十二月,高宗去世,李顯繼位,是爲唐中宗,裴炎則改任中書令輔政。次年正月,李顯打算封岳父韋玄貞爲侍中,又打算任命乳母的兒子爲五品官。裴炎認爲皇帝此舉乃是濫用權力,因而堅決反對,結果李顯說道,“我就算把國家讓給韋玄貞又算什麼?更何況區區一個侍中。”

此舉令裴炎極爲憤怒,轉而將消息告知武則天,同時認爲李顯不適合做皇帝,因而建議廢黜唐中宗。武則天於是命裴炎與宰相劉禕之、羽林將軍程務挺、張虔勖率軍入宮,宣佈太后懿旨,廢中宗爲廬陵王。

唐中宗被廢后,武則天又立豫王李旦爲帝,是爲唐睿宗。裴炎因定策之功,被封爲永清縣男。可以說,這一時期,裴炎還是深受武則天重用的。

裴炎因反對武氏而被疏遠,武則天清洗異己裴炎被殺

唐睿宗雖然名爲皇帝,但此時的朝廷大權卻已經全部落入武則天手中,而正是從永淳二年(683年)開始,武則天加大了對朝中異己力量的清洗,忠於李唐宗室的朝廷大員開始大量遭到清洗。

後來,武承嗣請求立武氏七廟,並追封先祖爲王,這可謂一次極爲大膽的嘗試。立廟供奉祖先本也沒什麼,然而“七廟”不是誰都可以立的,這乃是帝王特有的權力,武承嗣此舉乃是毫無疑問的僭越。裴炎自然也看出了其中的深意,因而堅決予以反對,甚至言辭激烈的說,“太后母儀天下,不應偏私於親屬。難道太后忘記呂氏敗亡的教訓嗎?”

武則天則說道,“呂后封生者爲王,而我是在追尊死者,情形並不相同。”可見武則天此時對裴炎已經不滿。

若是一般大臣,武則天此話一出哪敢繼續頂嘴,偏偏裴炎來了一句,“蔓草難圖,漸不可長。”裴炎此舉雖然成功阻止了武則天立廟,但也開始被武則天所疏遠。

唐朝宰相裴炎是怎麼死的?背後有何原因? 第2張

再後來,武承嗣又建議武則天誅殺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等李唐宗室,武則天就此事詢問宰相們的意見,劉禕之、韋思謙都一言不發,偏偏裴炎極力反對。這令武則天明白,裴炎到底還是忠於李唐宗室的。

光宅元年(684年)九月,英國公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武,裴炎趁機進言,“皇帝已經成年,卻始終未能親政,這才讓小人有了造反的藉口。如果將朝政還給皇帝,叛軍則不攻自破。”

裴炎此話立即遭到御史崔詧的當庭彈劾,“裴炎身爲顧命大臣,不思討平叛亂,卻讓太后還政,必是懷有異心。”

於是,裴炎被武則天關入詔獄,並稱裴炎有謀反之心,即使鳳閣侍郎胡元範、納言劉齊賢上疏爲裴炎辯護,並以身家性命力保裴炎不反卻仍然無濟於事。同年十月,裴炎被斬於洛陽都亭驛。不久,曾爲裴炎申辯的胡元範、劉齊賢、程務挺等全部獲罪,或被殺、或被流放、或被貶。

至於“青鵝”之說,卻將裴炎塑造成了一個早有謀反之心的奸臣,而武則天則被塑造成了識破奸臣詭計的智者。

按照小說中的記載,早有謀反之心的裴炎在得知徐敬業起兵後,便給徐寫了一封信,結果被人截獲,結果信中只有“青鵝”兩字。羣臣不解,武則天卻用拆字法破解了迷信,“‘青’字可拆分爲‘十二月’,‘鵝’字拆爲‘我自與’”,這乃是裴炎表示要在十二月於都城爲內應,相應徐敬業叛軍的證據,於是裴炎因謀反罪被殺。

可見,裴炎的被殺完全是武則天出於清除異己的需要。至於“青鵝”之說只是野史記載,應該是根據裴炎因謀反罪被殺之後,他人爲討好皇帝而進行的藝術創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