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安石與呂惠卿情同師徒,最後爲何分道揚鑣?

王安石與呂惠卿情同師徒,最後爲何分道揚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王安石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王安石,出生於公元1021年,北宋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被外放做官,屢任揚州籤判、舒州通判等職,後來因爲向宋仁宗上書變法改革未果,辭官還鄉,從此屢召不仕。因其才名遠揚,加上又有獨到的政治見解,加上屢召不仕,被世人讚譽爲“享負天下盛名三十年”。

公元1067年,銳意改革的宋神宗繼位,宋神宗仰慕王安石,又想要仰仗王安石解決日益嚴重過的統治危機,再度徵召王安石爲官,而王安石也在宋神宗的身上看到了施行變法的可能,兩人一拍即合,就有了“王安石變法”的開始。

王安石與呂惠卿情同師徒,最後爲何分道揚鑣?

呂惠卿,出生於公元1032年,北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進士及第,外放爲真州推官,後來因爲政績出色被調回京城,正值王安石被徵召入京,呂惠卿聞名前去拜訪王安石,兩人一見如故,成爲了至交好友。

公元1068年,王安石變法開始後,王安石時常與呂惠卿談論新法,呂惠卿獨到的見解打動了王安石,王安石主動向宋神宗舉薦呂惠卿,使其進入了王安石集團的核心,從此事關變法之事,事無鉅細,王安石皆與呂惠卿商議。時任將王安石稱之爲“孔子”,並且將呂惠卿比作“顏淵”。

王安石與呂惠卿情同師徒,最後爲何分道揚鑣? 第2張

公元1069年十月,因爲王安石的固執己見(“拗相公”一詞就是這樣來的),司馬光與王安石走向決裂,司馬光上書痛斥新法,拉開了新舊黨爭的序幕。爲了斬去王安石的臂膀,司馬光彈劾呂惠卿誤國誤民,宋神宗默然不語,並未有所答覆。次年,呂惠卿父親離世,呂惠卿回鄉丁憂守孝。

三年後,呂惠卿守孝期滿,在王安石的建議下,呂惠卿被宋神宗任命爲皇帝身邊的近臣知制誥,同修起居注。後來,呂惠卿又與王安石之子王雱共同修撰《三經新義》。

公元1074年,北宋爆發百年一遇的旱災,千里絕收,鄭俠進獻《流民圖》,新舊黨爭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因爲新法在施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惡劣問題,引起了兩宮太后(太皇太后曹氏、太后高氏)的介入干涉,王安石被迫辭官。

呂惠卿指使新黨上書挽留王安石,但是,迫於壓力,宋神宗不得不將王安石罷相,王安石只能舉薦韓絳爲相,並且讓呂惠卿出任參知政事(副相)輔佐韓絳,繼續執行新法。

呂惠卿執掌大權之後,性情開始發生變化,不再如同當年一樣灑脫,先是因爲政見不合與“三元及第”、極負盛名的馮京結怨,後來又因鄭俠上書彈劾自己,將其流放汀州。次年,呂惠卿又再次利用鄭俠一案,將與自己結過怨的馮京與王安國定罪流放,導致王安國死於流放途中。

王安國雖然與兄長王安石政見不同,可二人畢竟是一奶同胞的兄弟,王安國的離世,使得王安石對呂惠卿開始不滿,而呂惠卿爲了保證自己的權勢,又處處防備着王安石重回中樞,兩人因此分道揚鑣,開始走上對立面。

公元1075年二月,韓絳深感呂惠卿權力極度膨脹,爲了遏制呂惠卿,他向宋神宗提出重新召回王安石,宋神宗欣然應允,王安石得知消息後,七日內便從老家趕到了京城。

六月,王安石爲了兒子王雱更好的輔佐自己開展新法,想要將王雱升任龍圖閣直學士,本來王雱只是按照慣例推脫,呂惠卿卻力勸宋神宗應允王雱的辭呈,兩人矛盾再度升級。

十月,王安石爲了整合新黨,將呂惠卿及其黨羽以“結黨誤國”、“貪污受賄”等罪名,貶官外調。

同年年底,王安石之子王雱暴斃,加上宋神宗在新黨與舊黨間搖擺不定,王安石心灰意冷,辭官還鄉,新法遭受了巨大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