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鄭成功當年爲什麼要與父親決裂分道揚鑣

鄭成功當年爲什麼要與父親決裂分道揚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縱觀鄭成功家族的歷史,就是一部明亡清興,朝代更迭的大歷史下的縮影。研究鄭成功家族的歷史不僅能讓後人瞭解民族英雄鄭成功傳奇的一生,更爲那段血雨腥風的歷史提供了豐富的史料,鄭成功家族的悲劇也是整個時代悲劇的縮影。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的人生經歷非常傳奇。他是那個時代中國人歐化的先鋒人物,早在澳門時,爲了方便與荷蘭人做生意,他便學會了荷蘭語,還皈依天主教,這在同時代的中國人中是不可想象的。鄭芝龍先是在海上經商,可是明朝末年海盜橫行,朝廷無力圍剿,鄭芝龍的商船常常遭到海盜襲擊,所以他乾脆也落草爲寇,並且有計謀兼併了其他海盜,成爲聞名南洋的大海盜。鄭芝龍同時利用他的語言優勢與盤踞在臺灣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做生意,展開競爭,掌控東西洋的貿易通道,取得了制海權。這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檔案中都有所記載,可見當時鄭芝龍的影響之大。

鄭成功當年爲什麼要與父親決裂分道揚鑣


可惜鄭芝龍天生就是個投機分子,在明亡清興之際,他選擇投降清朝,帶着家眷北上,與鄭成功決裂。後來被清廷全部殺害,北京的鄭氏無一倖免。而鄭成功退居臺灣後,不久病逝,後來他的孫子鄭克爽投降清廷,鄭氏一家慘遭滅門。不過近來經日本學者考證,鄭氏後人尚在人間。原來就在鄭克爽投降清朝之際,明朝宗室寧靖王聽到消息後,寫下了“風來竹有聲”五個字,送給好友鄭寬,要他趕快逃亡。於是鄭寬與次子往北逃竄,從此過上隱姓埋名的日子。

如今鄭子香老人早已去世,他的兒子——鄭氏第九代鄭守讓也已經年逾九旬,是臺灣有名的魚類專家,他曾經拜日本的木村重教授爲師,而木村重是相當有分量的學者,只收過三個學生。鄭氏家族的祖先鄭成功出生在日本,而鄭氏家族的後人又與日本天皇成爲同窗好友,不禁讓人驚歎歷史的巧合。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是海盜出身,本就是個趨利避害的人,十足的投機主義者。鄭芝龍很有經商頭腦,早年在海上經商,從事貿易,積累了大量財富。可是他嫌經商來錢太慢,索性做了海盜,趁着明朝末年朝廷腐敗,無暇顧及東南沿海的海防,大肆劫掠商船,並建立了自己的私人武裝,慢慢的在東南沿海一帶有了名聲大震。鄭成功便是出生在日本的僑民,他的母親也是日本人,不過鄭成功從來都自認爲是中國人,也就是大明臣民。

鄭成功七歲那年鄭芝龍接受大明朝廷詔安,歸順大明,鄭成功回到故鄉福建泉州讀書,開始接受儒家傳統教育。有一次鄭芝龍帶着鄭成功覲見偏安福建的南明皇帝隆慶帝,一見如故,皇帝很欣賞他,賜名“成功”,把北上抗清收復江山的重擔寄希望於這個年輕人身上,希望能一舉成功。不過此時掌握兵權的父親鄭芝龍卻並不想北伐,他認爲大明氣數已盡,識時務者爲俊傑,投降清朝,希望清政府能給他升官發財,可惜終究是黃粱一夢,不僅導致南明政權滅亡,自己晚節不保,還最終被清王朝殺害,淪爲千古罪人。

相比父親鄭芝龍的利令智昏,執迷不悟,貪圖富貴,從小接受儒家正統教育的鄭成功根本不能接受,他認爲忠臣不事二主,既然歸順了大明,又怎麼能效忠異族呢。何況常言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堂堂大漢子民怎麼能效忠滿清朝廷呢。鄭成功因此多次寫信一投降清朝的父親,勸他看清形勢,回頭是岸。可惜鄭芝龍根本聽不進去,他這個投機主義者根本沒有立場可言,什麼民族大義在他眼裏遠遠不如金銀財寶真實,他不僅拒絕了鄭成功的勸說,還把全家人都帶去北邊徹底頭像了清朝,鄭成功成爲孤家寡人,徹底與父親決裂。

清政府知道鄭成功非池中之物,有大將之才,多次以高官厚祿企圖招安他,鄭成功都不爲所動,堅持抗清。後來清政府讓鄭芝龍和鄭成功的弟弟寫信給他,勸降鄭成功,鄭成功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知道此生註定要與父親與家庭走上不同的道理,自古忠孝不能兩全,鄭成功忍痛發佈與父親斷絕關係的聲明,毅然決然走上抗清之路。清政府恨透了他,不僅殺害了投降的鄭芝龍和鄭芝龍全家,還在攻打鄭成功老家福建泉州時姦污了鄭成功的日本母親,導致鄭成功母親自殺,鄭成功把母親的遺體剖開將裏面的腸子清洗乾淨,表示一生清清白白,不受屈辱,表明了自己堅定的抗清決心。

鄭成功當年爲什麼要與父親決裂分道揚鑣 第2張


此後,鄭成功率領軍隊與大清戰鬥,儘管屢戰屢敗,他從不放棄,也從不言敗。後來在清朝軍隊的圍剿下,大陸已經沒有他的立足之地。鄭成功的軍隊元氣大傷,只剩下殘兵敗將,何去何從,鄭成功面臨重大抉擇。經過認真思考,鄭成功決定渡海從荷蘭人手中收復臺灣,作爲抗清復明的反攻基地,並且經營臺灣,爲維護中華民族的統一,爲臺灣的開發做出了重大貢獻,不愧爲民族英雄。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