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和珅和劉墉的關係 和珅的倒臺和劉墉有沒有關係

揭祕和珅和劉墉的關係 和珅的倒臺和劉墉有沒有關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和珅和劉墉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嘉慶帝手握實權後,很快便下令賜死和珅,和珅死的如此突然或許正是因爲劉墉在背後加速了和珅的倒臺。因爲當時彈劾和珅的人正是劉墉的學生,此後嘉慶帝封劉墉爲太子太保,全力偵查和珅一案,最後給和珅定了20條罪狀。那劉墉與和珅的關係到底怎麼樣呢?實際上,他們並不是什麼官場上的仇人,但多多少少有些利益相關的問題存在。而且劉墉也並非一名清官,他也做過一些隨波逐流的事情。

揭祕和珅和劉墉的關係 和珅的倒臺和劉墉有沒有關係

清朝的劉墉,字崇如,號石庵,民間更喜歡叫他另外一個名字:劉羅鍋。劉墉生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山東諸城人,曾祖父是順治年間進士,祖父是四川布政使,父親是大學士劉統勳。

劉墉早年進入官場是靠他父親劉統勳的影響力,乾隆十六年(1751年)劉墉以恩蔭舉人的身份參加了會試和殿試。在清朝舉人已經是老爺了,蒲松齡考了一輩夢想考上舉人而不可得,而劉墉一出道就是舉人。劉墉他爹劉統勳,是乾隆朝早期最重要的大臣之一,75歲時劉統勳在上朝的轎中去世,死後乾隆帝給予他古代文臣最高的榮譽,諡號文正。

劉墉從乾隆二十年(1755年)開始在地方爲官,二十年間輾轉各地,直到到了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方纔回京。這時候和珅已經冉冉升起。自乾隆二十年(1755年)後,劉墉擔任地方官時,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當然,他也曾積極貫徹執行乾隆帝的旨令,查文字獄所涉的禁書,清剿反清復明的白蓮教匪徒等等。

揭祕和珅和劉墉的關係 和珅的倒臺和劉墉有沒有關係 第2張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其父劉統勳因病去世,劉墉辭官回家服喪,一般服喪時間是三年。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劉墉回京被授予內閣學士,同年十月和紀曉嵐一起編制《四庫全書》,紀曉嵐是總編,劉墉是副總編,因功被提拔爲戶部右侍郎。這次進宮後不久,劉墉第一次與和珅有了接觸,乾隆下旨讓他與和珅審理山東巡撫舞弊案,和珅收了山東巡撫的銀子了,有意袒護,被劉墉秉公執法,最後使山東巡撫國泰伏法。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劉墉升任湖南巡撫。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劉墉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劉墉奉調入京出任左都御史。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劉墉升任直隸總督、吏部尚書。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任職玉牒館副總裁。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初,因泄露乾隆帝談話內容被免去大學士職務。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因犯錯被降爲侍郎。吏部尚書應該是劉墉做的最大的官了!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劉墉升任直隸總督之後與和珅有了交集,但是劉墉爲官老奸巨猾,對和珅貪贓枉法之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再沒有像查訪國泰案那樣鋒芒畢露,反而變圓滑世故起來,甚至有點像東方朔那樣喜歡說個笑話扮個小丑,博皇上一樂:“委蛇其間,惟以滑稽悅容其間”。

揭祕和珅和劉墉的關係 和珅的倒臺和劉墉有沒有關係 第3張

劉墉晚年,和珅紅得發紫,劉墉則小錯頻出,比方說皇帝詢問劉墉讓戴世儀當知府可否勝任,劉墉回答說:尚可。連高宗都知道戴世儀這官是買來的,根本不堪其任。於是仁宗下旨狠狠申斥了劉墉一回:“即如本日召見新選知府戴世儀,人甚庸劣,斷難勝方面之任,朕詢之劉墉,對以也(尚)可。是劉墉平日於銓政用人諸事全未留心,率以模棱之詞塞責,不勝綸扉,即此可見。”雖然下旨的是仁宗,但是傳達的卻是太上皇高宗的意思。

嘉慶二年(1797年)劉墉升爲大學士,嘉慶在聖旨中沒有一句讚美勉勵之詞,完全是批評和不待見:“大學士缺出已屆匝月,現在各尚書內劉墉資格較深,着補授大學士。但伊向來不肯實心任事,行走頗懶,茲以無人,擢升此任。朕既加恩,務當知過,倍加感激,勿自滿足,勉除積習,以副恩眷。”

看到嘉慶皇帝對劉墉如此不待見,和珅心裏覺得很安慰,對劉墉也不再時刻警惕,轉而將主要戰鬥目標對準了一直和自己針鋒相對的王傑等人。

劉墉辦事模棱兩可,錯誤頻出,但是官職卻一直只升不降,祕訣大約就是這模棱兩字了。模棱在官場上算是一種爲官技巧,對很多事既不反對也不贊成,模棱兩可含混應對。

揭祕和珅和劉墉的關係 和珅的倒臺和劉墉有沒有關係 第4張

等到高宗駕崩,第二天劉墉的學生王念孫就彈劾和珅,不過這時候的王念孫只是一個七品的吏科給事中,如果沒有劉墉在背後授意,他敢嗎?

很快調查和珅的差事就落到劉墉身上,劉墉被提拔加封太子太保,專門負責此案。此時年近八十的劉墉不再模棱兩可,懶於應事,表現出的精明果敢一如當年他查辦國泰案子時一樣。很快就劉墉就查出了和珅的二十條大罪。罪證確鑿,和珅被正法。

劉墉大事不糊塗,他勸仁宗不要擴大打擊面,要儘快把和珅一案結束,以穩定人心,穩定壓倒一切,畢竟新朝執政需要人才,仁宗採納了劉墉的建議。這件事表現了劉墉官場老辣的一面。

嘉慶九年(1805年),85歲的劉墉壽終正寢,據說劉墉死時,“鼻注下垂一寸有餘”。死後贈太子太保,諡號文清,入祀賢良祠,劉墉一生也算善始善終吧!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