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名臣商輅:明朝歷史上唯一連中三甲的狀元

名臣商輅:明朝歷史上唯一連中三甲的狀元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商輅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從隋唐至今的讀書人,都以金榜題名、高中狀元爲奮鬥目標,都以出將入相、官居一品爲畢生夢想。如果能連中三元還能爲相輔國,那真的是光耀門楣祖宗有德。縱覽明代三百年,連中三元方纔二位,而最後還能拜相的不過只有商輅一人而已。

名臣商輅:明朝歷史上唯一連中三甲的狀元

商輅雖然不像黃觀那樣“六首世無雙”,但也是從鄉試到殿試連續三場第一的天才,再加上黃觀的狀元身份被朱棣剝奪,因此他成爲了明代官方承認的唯一一位連中三甲的天才。

和黃觀一樣都是連中三甲出身的商輅,也和黃觀一樣在進入官場不久以後就遭遇了大動亂——土木之變。土木堡一戰,明朝五十萬人喪生,朝中精英奇缺,此時這位狀元郎就被看中,推入內閣,這距離他中狀元、進入官場僅四年,年紀也不過才三十五歲。資歷如此之淺,歲數這麼年輕就能入閣拜相,也是明代首人。

名臣商輅:明朝歷史上唯一連中三甲的狀元 第2張

入閣後的商輅的表現非常出色,在徐珵提議南遷之時,他和于謙一起站出來厲聲斥責,併爲于謙的北京保衛戰提供了全力支持。戰後的他主抓恢復生產,主持將塞上的被豪門霸佔的田地還給了駐軍,又將從鳳陽流浪到濟寧府的流民妥善安置好,爲朝野所稱頌。

擊退也先的部衆後,明政府和蒙古議和,朱祁鎮得以回國。作爲力主迎回朱祁鎮的官員,商輅又前去居庸關迎接被俘虜的英宗皇帝回朝。對哥哥心懷猜忌的朱祁鈺一直想要找個理由弄掉朱祁鎮,又是商輅在其中百般維護才得以保全,這也爲他日後在奪門之變後全身而退埋下伏筆。

朱祁鈺奄奄一息時,石亨、曹吉祥等人發動了奪門之變,成功後將於謙逮捕,而放過了商輅。石亨悄悄找到商輅,要他編織于謙的罪名,商輅嚴詞拒絕。石亨勃然大怒,誣告他和于謙結黨,把他也扔進了牢房。太監興安爲商輅說情,皇帝更加生氣,興安說:“徐珵這些人提議遷都南京的時候,如果沒有于謙、商輅這些人,陛下將置於何處?”

朱祁鎮覺得有點道理,卻依然沒放過於謙,商輅也被廢爲庶人。後來朱祁鎮也有些失悔,覺得不該錯殺于謙、罷免商輅,還常常自言自語:“商輅是我親自點選的天子門生,是個好人啊。”卻礙於面子,直到去世也沒再用過他。

太子朱見深繼位後,給商輅官復原職,要他重新入閣。商輅推辭不就,皇帝說:“先帝已經知道愛卿是冤枉的了,請別推辭了啊!”商輅立刻上書,要皇帝做到勤學、納諫、儲備良將、嚴格邊防等八條,皇帝採納了他的意見。商輅又要求將新帝登基所有因言獲罪的官員恢復名譽,一批因爲直言敢諫的官員也得以官復原職。

商輅爲人平和持重,寬厚大度,是個慈祥長者的形象:有人彈劾他,他便引咎辭職,皇帝想要嚴懲那些無中生有造謠生事的人,商輅說:“我曾請求您對言官優待,如今只因爲彈劾我就要嚴譴他們,不是掛羊頭賣狗肉嗎?”但要以爲商輅是個和稀泥的就大錯特錯了,他在大事上從不糊塗,其果決罕有匹敵。

紀氏生下皇子以後,長到六歲才告訴皇帝。喜不自禁的皇帝抱着自己的兒子到內閣召見廷臣,商輅在稱頌聖德的時候,不失時機的進言道:“陛下登基十年,尚未立儲。現在皇子既然已經這麼大了,應該早日立爲太子,以安民心。”由此朱佑樘才被立爲太子。紀氏被萬貴妃害死後,皇帝本想把太子交給萬貴妃撫養,又是商輅站出來力言不可,纔將太子交到其祖母周太后的手中,保全了小朱佑樘的性命。

在儲君的問題上不糊塗的商輅在對位高權重者的問題上更是絕不妥協。皇莊要和百姓爭奪民田,皇帝有心偏袒皇莊,商輅說:“天子貴有四海,又何必和子民爭奪一小塊田地?”於是此事才作罷。

太監汪直組建西廠後,屢興大獄。作爲內閣首輔的商輅條陳汪直十一大罪呈遞御前,皇帝不高興道:“誰寫的這個摺子?一個閹人能成什麼氣候,怎麼能危及天下?”命太監去斥責,商輅正色道:“朝臣無論大小,有罪都要按法律來辦事。從邊帥到南京留守,汪直說抓就抓說殺就殺,怎麼能不危及天下?”

內閣裏的幾個紙糊閣老難得地和商輅保持統一,一同慷慨激昂地斥責汪直。恰好來傳召的太監是著名好太監懷恩,他也表示贊同。懷恩走後,商輅領銜,率領內閣、六部九卿共同彈劾汪直,終於廢除了西廠。

商輅的正直就連萬貴妃也有耳聞,曾想和他搞好關係,卻被他以“沒有旨意不敢和貴妃有什麼瓜葛”爲名拒絕。在他退休以後,同僚見他兒孫滿堂,不無讚歎地說:“和您同事這麼久,從沒見過您筆下錯殺一人,這是老天在報答您啊!”商輅笑道:“是不敢讓朝廷誤殺一人,和我沒什麼關係。”又過十年,以七十三歲高齡仙逝。

同是連中三甲的商輅和黃觀的生命初期有許多相似之處,黃觀選擇了逆流而上,而商輅則剛柔兼濟、能屈能伸。我們敬佩黃觀的忠誠和傲骨,但國家和人民更需要商輅這樣實心辦事、一心爲公的官員。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