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王導: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功勳蓋世卻不居功自傲

王導: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功勳蓋世卻不居功自傲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王導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關琅琊王氏,有兩句膾炙人口的俗語。第一句是“王與馬,共天下”;第二句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兩句話是相當不得了的,第二句體現的是王家和謝家是當時一等一的豪族,而第一句就更厲害,在皇權至尊的時代,誰敢說哪個家族能和皇帝共治天下?就連皇室子弟自己要分一杯羹,可能都要面臨皇帝本人的嚴厲制裁,別的姓氏的人就更別提啦。

然而,在東晉開國之初,事實卻就是如此——建康的宮廷裏有兩個皇帝,坐着的叫司馬睿,站着的叫王導。而且從一定程度上說,坐着的那個,還真不一定如站着的那個說話管用。

這說的有點後來劉瑾和朱厚照之間的關係了,不過,司馬睿還沒有朱厚照那麼混蛋,而王導不僅生理功能完好無損,人品也比明朝那個立皇帝要好得多,更關鍵的是,他所倚仗的並不全是皇權,還有他家族的權力。

這就牽涉到我們所說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這是一個士族,是一個豪門望族說話算數的時代。

王導: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功勳蓋世卻不居功自傲

中華帝國的歷史,如果按統治階級來劃分的話,大體可以分爲三段——貴族地主時期,士族地主時期和庶族地主時期。貴族地主時期是秦漢,庶族地主時期是隋至清朝,而士族地主主導的年代,正是魏晉南北朝這近四百年的時間。

這些大族,依靠兩漢之交的農業大發展逐漸成爲了地主,有了經濟基礎;而在那個造紙術還沒出現、印刷術更是沒影兒的時代,想讀書就必須家裏有錢,這些大地主也就壟斷了讀書的權利。

而在哪朝哪代,做官的基本要求都是要能讀書,這些壟斷讀書權利的地主家族從而也就壟斷了仕途。至於其它運氣比較好能讀上書的寒門子弟,也不得不成爲他們的弟子、學生或是女婿。而這些豪族自己更是反覆聯姻,最終構成了一個巨大的家族網。

這些豪族厲害到了什麼程度呢?三國時期,袁紹之所以能在北方興風作浪,就是因爲背後有冀州豪族的支持;蜀漢之所以速興驟亡,也是因爲劉備、諸葛亮等領導人不向益州士族妥協;東吳之所以在滅國之際還有無數人拼死抵抗,也是因爲東吳政權向吳地士族徹底妥協的緣故。

而把這一切制度化的則是曹丕,儘管他的父親生前已經意識到士族的強大並堅決予以鎮壓,他卻向士族妥協,批准了陳平的九品中正制,規定以後選官必須根據家境出身。這不但將曹操一生的心血——唯纔是舉給倒進了垃圾桶,也爲曹魏的短命埋下了伏筆。

曹丕再怎麼向士族妥協,他也改變不了自己“贅閹遺醜”的身份。而當曹家政權傳到第四代的時候,年紀尚小的小皇帝已經控制不了朝局,大權就落入到了溫縣豪族司馬家族手裏了。而士族們也非常樂意這位士族的代言人成爲皇帝。

前面說過,爲了對抗士族,司馬炎佈下了三招,結果還是失敗,並且是比預想後果更完全的潰敗。那麼,到了東晉,就不能再犯當年司馬炎的錯誤。政權,也必須由皇帝交出來,至少是和士族們一起分享。

因此,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出現也就不足爲奇了。這實在是之前近百年的兜兜轉轉和試錯所驗證的最合適的權力分配方式。而所幸,王導也實在是不辱使命。

王導:東晉政權的奠基人之一,功勳蓋世卻不居功自傲 第2張

王導的上位,是有其必然性的。在他出現在歷史舞臺之前,琅琊王氏就已經是西晉朝堂上權傾一時的豪族了。王戎和王衍這對族兄弟先後出任三公,幾乎貫穿了整個西晉的歷史。而在衣冠南渡之後,王敦坐鎮荊州,王澄出鎮青州,與建康形成拱衛之勢,在司馬睿身邊的王導,也就無可爭議的成爲了東晉第一重臣、開國第一丞相。

相當難得的是,儘管出身豪門,又見慣了洛陽的繁華,王導卻依然克勤克儉,並且還勸說已經稱自己爲仲父、將自己比作蕭何的司馬睿也要勤儉節約:

導爲政務在清靜,每勸帝克己勵節,匡主寧邦。……對曰:自魏氏以來,迄於太康之際,公卿世族,豪侈相高,政教陵遲,不遵法度,羣公卿士,皆饜於安息,遂使人乘釁,有虧至道。然否終斯泰,天道之常。大王方立命世之勳,一匡九合,管仲、樂毅,於是乎在,豈區區國臣所可擬議!

相比之下,被後世視作風流絕代的名相謝安,也還有着奢靡成風的毛病。像王導這樣功勳蓋世又知進退、避風頭的人,實在可以稱得上是無雙國士。

而司馬睿也是真的把王導當做了他的人生導師,在他眼裏,王導就是他的諸葛亮(雖然他未必覺得自己是劉禪),甚至在登基的時候還拉着王導和自己同坐一起接受百官朝賀。毫無疑問,王導也拒絕了,並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若太陽下同萬物,蒼生何由仰照!”

是啊,太陽如果跑到地面上,那蒼生萬物又靠誰普渡?只不過,包括司馬睿在內的所有人都知道,彼時的東晉,真正的太陽未必是龍牀上的司馬睿,卻很有可能是王導。

平心而論,倘若真的做皇帝的那個人是王導的話,也許東晉的命運會更好一些。因爲他有着一切優秀的開國之君的素質:

他不僅要求皇帝勤儉節約,自己也是克己奉公,史書上說他“簡素寡慾,倉無儲谷,衣不重帛”;

他自己功勳蓋世,卻又絕不居功自傲,別人哪怕是開玩笑地給他說要加九錫,溫文爾雅的他都要發怒,和對方斷交;

他待人溫和寬厚,卻對北伐事業極其上心,絕不同於南渡的其他人等,還曾面對着因爲家園淪陷哭哭啼啼的南渡士子們說過這樣的名言:“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

因此,有着這樣的能力、 背景的王導,還能忠心耿耿侍奉司馬睿,以及他的兒子孫子三代皇帝二十年,就實在是一件極其令後人敬佩的事情了。

當然,溫厚的人可以霸氣外露,而哭泣的人也不一定就是懦夫。而那些哭泣的人的首領,就是王導的摯友、後來卻因王導而死的周顗。

有關周顗,也有一句極其著名的話流傳後世:“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這句話的主人,也是王導。有關周顗之死,是王丞相畢生最痛惜的一件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