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孔子爲什麼要說子路不得善終?原因是什麼

孔子爲什麼要說子路不得善終?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子路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子路性格爽直,爲人勇武,他信守承諾,忠於職守,在衆多的門生中,深受孔子青睞。

公山弗擾是季氏的宰相,在費邑(今山東費縣)叛亂,讓人請孔子前去。當時孔子一直沒有穩定的仕途,一見有人請,就想前往。大家都覺得公山弗擾是個叛亂分子,孔子去不好,但礙於面子,誰都沒吭聲。只有子路當面反譏老師:“沒有人用你就算了,爲什麼要投奔這個叛亂分子呢?”被子路揭了短的孔聖人,支支吾吾地辯解:“我去應召是想借那塊地方福興周朝啊。”

孔子打算去衛國求仕途,苦於無人舉薦,便打算走個後門。當時靈公對夫人南子特別寵愛,孔子便想通過南子向靈公求得一官半職。

南子夫人是宋國的公主,長得很美,但名聲不太好。孔子雖然對南子夫人的人品不齒,但是爲了得到舉薦,還是硬着頭皮,決定去託她這個後門。

子路性情耿直,他直接去找老師質問,把個聖人急得只發誓:“我如果有不合禮制的地方,那麼老天一定會厭棄我!一定會厭棄我!”子路就是這樣一個人,只要他覺得是對的,那就一定會提出批評,即便是老師也一點面子也不給。但正是鑑於子路這樣的性情,讓孔子對他非常的賞識。

孔子爲什麼要說子路不得善終?原因是什麼

子路並非只有魯莽耿直,他還極其聰明。在訴訟案件裏,判斷誰對誰錯,一般人都要聽完原告、被告兩方面的供詞,才能判斷誰對誰錯。但是,子路卻與別人不一樣,他只要聽完一方的供詞,就能判斷出誰對誰錯。而且更爲奇特的是,涉案人員對他的判決都非常信服。連孔子對此,也讚歎不已。

但是,子路也有自己的性格缺陷,孔子曾經對閔子騫、子路、冉有和子貢做過一個評議。他說:“閔子騫站在那裏,一副和悅恭順的樣子,子路一副剛強負氣的樣子,冉有和子貢則是一副溫婉從容的樣子。”當時,各國政權不穩定,今天是王,說不定明天就是階下囚,或者死於非命。所以,出仕也是個相當危險的行業,說不定哪天沒站好隊,小命就沒了。子路性情魯莽、好勇,孔子擔心他難得善終。

孔子曾經提醒過子路,他希望子路能覺醒,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的性格既已形成,就難以改變。最終孔子的話一語成讖,子路死於蒯聵反叛。

說起蒯聵反叛,得先說說蒯聵的父親和後母。蒯聵是衛國的太子,他的父親就是靈公。靈公的夫人叫南子,是宋國的公主,比靈公整整小了三十來歲。南子不僅生得漂亮,還是當時的女政治家,深得靈公寵愛。但是老夫少妻之間,總是有些不和諧。當時的宋國公子宋朝(也稱公子朝)長相俊美,與南子之間曖昧,這就是南子名聲不好的原因。

孔子爲什麼要說子路不得善終?原因是什麼 第2張

靈公也是世間少有的奇葩,一頂綠帽子戴得樂此不疲,竟然爲了討小夫人歡心召見公子朝。太子蒯聵當時把孟地獻給了齊國,他路過宋國時,聽到有人在宋國田野唱歌,“已經滿足了你們的母豬,何不歸還我們那漂亮的公豬!”母豬指的是南子,公豬指的則是公子朝。意思是說已經滿足了南子,爲什麼不把公子朝歸還宋國。太子蒯聵聽到這歌聲,感到非常的恥辱,他決定殺死南子。

蒯聵跟家臣商議,去見南子,讓家臣殺死南子。但是,實施計劃時,家臣害怕,遲遲不敢動手。蒯聵連連使眼色,那家臣裝作沒看到。南子也不是等閒的女人,她看出蒯聵想要殺她,便逃到靈公那裏大哭。小夫人受了屈,可把靈公氣壞了。靈公發怒的結果,是蒯聵倉皇出逃。

靈公死後,蒯聵的兒子輒成爲國君。本來兒子做了國君,帝位還是落在蒯聵家,可這當爹的非要跟兒子爭位。蒯聵聯合姐姐的情婦,挾持了外甥孔悝反叛,想要把兒子趕下王位。

當時,子路就在孔悝的府上做幕僚。蒯聵和孔悝發動兵變時,子路剛好在外地。聽到這個消息,他竟然連夜趕回。在城門口,他遇到了從孔府逃出來的子羔。子羔說:“別回去了,城門已經關了。”子路說:“我進去看看。”子羔看他執意要回去,便勸阻他說:“已經來不及了,不要回去陪着孔悝受難。”此時,子路的愚忠癌已經犯了,他不僅不聽勸阻,還說:“享受孔悝的俸祿,不能看着他受難不救。”子羔看他不聽,跺了跺腳自個逃走了。

子路來到孔府前,公孫敢知道子路的性情,趕緊關緊孔府門,勸阻他:“不要進去了!”公孫敢一片好心,哪知道此時子路愚忠癌犯得正猛。他斥責公孫敢:“你是公孫吧?拿着別人的俸祿,卻在別人遇難時躲開。我不能這樣,食人俸祿,就要急人所難!”子路執意守在門前,待一使者出來,趁機進了門。

孔子爲什麼要說子路不得善終?原因是什麼 第3張

見到蒯聵,子路說:“即使殺了孔悝,也有別人會取代他,太子爲什麼要任用孔悝呢?”蒯聵不聽子路勸說,子路又對孔悝說:“太子缺乏勇氣,如果將來事情失敗,他一定會先捨棄你!”蒯聵擔心孔悝變卦,便喊手下殺死子路。

子路在與蒯聵手下搏鬥時,帽帶被割斷了。這時發生了一件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子路這呆子竟然放下武器,整理自己的帽子,並說:“君子死,冠不免。”也就在他整理帽子的時候,蒯聵的手下將他斬殺,並將其剁成了肉醬,子路就這麼死了(我覺得他死的太窩囊了)。

聽到衛國叛亂,孔子就直嘆氣:“子羔將會回來了吧?可子路怕是要死了!”

不知道您對“君子死,冠不免”怎麼想的,我讀這段歷史的時候,我是氣急敗壞地把書拍了N下的,心裏想的只有倆字:迂腐!子路的死實在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