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說說紹興師爺的事情 清朝爲何會出現這麼多的師爺

說說紹興師爺的事情 清朝爲何會出現這麼多的師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紹興師爺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師爺這個詞是到清代纔出現的,在清朝,做師爺又稱爲入幕。之所以叫入幕,是因爲師爺同幕府有很大的淵源。提起幕府,會有人說我知道,日本古代就是幕府制度。

此話不假,然而,幕府並非源於日本,本就是中國原創的東西。幕,原來的意思是軍隊的帳篷。府,就是政府的意思。幕府一詞的出現於戰國名將李牧有關,《史記》記載:"(李牧)常居代雁門,備匈奴。已便宜置吏,市租皆輸於幕府"。可見幕府的出現是爲了讓將軍在外打仗,方便處理事務而生。入幕就是有能力的知識分子投入到將軍、幕主的麾下,幫助他處理各種事宜。

說說紹興師爺的事情 清朝爲何會出現這麼多的師爺

戰國四君子孟嘗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皆有養士之風,門下養客數千。客就是門客,大多是知識分子,憑藉自己的知識與才華爲幕主排憂解難,解決難題。有個成語叫毛遂自薦,毛遂就是平原君的門客,毛遂之類的就是最古老的師爺。

後來就漸漸有了幕職官這樣的職務,如漢唐之"參謀""記室",魏晉之"參軍"以及宋明之"長史""主薄",工作內容類似於後世的師爺,師爺又稱爲"幕友""幕客""幕僚",由此可見師爺的淵源於幕府。

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日知錄》記載:今戶部十三司,胥算皆紹興人。紹興籍師爺龔萼在《雪鴻軒尺牘》中說:"吾鄉之業於斯(作幕)者不啻萬家。"可見明代紹興人入幕的規模與聲勢。

將幕僚稱爲"老爺",起自清代。而紹興師爺入幕的歷史深厚,漸漸的紹興師爺這個名號在清代越叫越響,有了"無紹不成衙"的威名。

紹興師爺的發展歷程

發芽於明

紹興這個地方文化源遠流長,文風昌盛,人才輩出,越王勾踐、漢代王充、魏晉謝安、王羲之、唐宋的賀知章、陸游都乃紹興翹楚人物。

紹興做過師爺的人物,最出名的莫過於明代俆渭徐文長。胡宗憲平倭寇、剿海寇、定江南的許多重要謀略就出自徐渭之手。

雖然在明代,象徐文長此類的名士入幕的情況極少。但也證明了紹興人入幕,萌芽時期就在明代。

說說紹興師爺的事情 清朝爲何會出現這麼多的師爺 第2張

興旺於清

紹興師爺聞名天下是清代的事情,紹興師爺能在清代開花結果,繁榮昌盛,首先是因爲清代初期統治者重視人才的政策。

清太宗皇太極曾經語重心長的對滿清的大臣、貴族說:"譬諸行道(就好像走路),吾等皆瞽(盲人)。今獲一導者,吾安得不樂?"這意思就是說你們這羣玩意都是瞎眼,好不容易遇到一個牽着你們手走路的人,我怎麼能不高興呢!

清代第一"紹興師爺"沈文奎就出自明末清初時期,並且得到了皇太極的重視。沈文奎後來成爲了清代的高官,擔任過漕運總督、兵部尚書等重要的職位。

說說紹興師爺的事情 清朝爲何會出現這麼多的師爺 第3張

二月河所著歷史小說《雍正大帝》曾經提到一個師爺身份的人物鄔思道。鄔思道雖然清史沒有記載過,但在《清代野史》以及李嶽瑞《春冰室野乘》記載過這樣一個典故,鄔思道爲田文鏡幕府,後因小事不和,鄔思道翩然而去,後田文鏡諸事不順,無奈只好重新請回鄔思道。雍正聽聞此事,在田文鏡奏摺批到:"朕安。鄔師爺安否?"從此紹興師爺身份倍增,各地督撫大員紛紛效法田文鏡。

於是在雍正、乾隆時代,形成了紹興師爺的第一次高速發展時期。

其次,是因爲清代的制度,決定着官員需要師爺來排憂解難。清代文字獄極爲殘酷,常因一字而滅家亡族。著名的文字獄事件就有張晉彥案、明史案、黃培詩案、南山案、朱方旦案等等,此等案件的發生防不勝防,奏摺一字有誤,大鍋便迅雷而降。

金庸小說《鹿鼎記》開篇描述的就是一樁文字獄,乃歷史著名的明史一案。雖然與歷史原貌不完全一致,但可以看到其中的殘酷。清代衙門沒有專門處理文件的屬官機構,爲防不測,只能聘請擅長撰寫文案的高手。

說說紹興師爺的事情 清朝爲何會出現這麼多的師爺 第4張

清代官員異地任職,孤身隻影,身邊需要這樣一個自己人,替自己交往應酬,建立關係網,維護自己的地位與利益。清代書吏在歷史上是出名的厲害,不僅越權控例,暗操政務,還偷懶耍奸,玩忽職守,甚至利用文檔,私改檔案,知法犯法,從中牟利。手段奇多,花樣百出,上官一個不慎就會中其圈套而丟官罷職。雍正繼位不久就連下十一道聖旨嚴查整頓書吏,其危害之大,可見一斑。

滿族官員文化素質低下,難以獨立處理公務,導致師爺盛行。

比如晚清軍機大臣剛毅常年把上古著名人物皋陶(gāo yáo)讀作(gāo táo),並經常簡稱爲"陶大人"。軍機大臣都這樣了,下面的情況就可想而知。沒辦法, 請人吧。

滿族官員如此,漢族官員也好不到哪去。漢族官員是一層層科舉考下來的。當官之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當官之後,各種政事不通,人情世故不精,處於官場之中,更是離不開師爺的幫襯。

清代官場有諺語云:"無紹不成衙。"就反應了清代各級衙門遍佈紹興師爺的事實。

其三,形勢發展的需要。時至晚清,太平天國興起,西學東漸,外部勢力擴張,洋務運動興起,曾國藩、李鴻章新興勢力應運蓬勃而生。晚清政府需要新興勢力鎮壓太平天國,新興勢力需要各種專業的人才輔助,於是紹興師爺紛涌而至,投入曾國藩、李鴻章等新興勢力賬下。紹興師爺的發展進入到了第二次高速發展時期。

說說紹興師爺的事情 清朝爲何會出現這麼多的師爺 第5張

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的師爺是會稽縣秋桐豫,兩江總督曾國荃的師爺是會稽縣章士傑,湖廣總督張之洞的師爺是會稽縣馬家鼎,直隸總督李鴻章的師爺是山陰縣程壎。山陰縣婁春藩更是先後做過李鴻章、袁世凱、端方的師爺。

紹興師爺的興旺就是在清代小說裏也可見一斑,《儒林外史》中的牛布衣師爺是紹興人;《官場現形記》中的何順師爺也是紹興人;《歧路燈》裏的蘇鬆亭、荀藥階和莫慎若,三個師爺都來自紹興府。近代很多名人都出自紹興師爺家庭,比如著名作家魯迅,總理周恩來。

衰落於清末民初

清末,清朝統治者採取"融漢"政策,導致師爺進入第二個高速發展時期。隨着時事的發展,清末開始廢科舉,辦學堂,改革求變。新學堂培養了大量人才,達到了百萬之衆。這就極大的改變了師爺的就業環境,導致師爺這一羣體迅速進入衰退期。再加上清末學習西法,在省州縣建立各級專業司法機構,師爺的作用被削弱到了極點,師爺這一羣體也就漸漸的泯滅了。

爲什麼紹興師爺滿天下?

首先,紹興的地理環境與人文環境造就了紹興師爺。

紹興位處大運河南端,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與絲綢之鄉,水網密佈,交通發達,人口稠密,經濟繁榮。紹興府下八縣會稽、山陰、蕭山、諸暨、餘姚、上虞、嵊縣、新昌,用一句話形容紹興府就是"三山六水一分田"。這些地域凡是可耕種的土地都開發殆盡。

說說紹興師爺的事情 清朝爲何會出現這麼多的師爺 第6張

地少人多讓紹興人另尋出路,做官經商做師爺,都是很正常的選擇。而且紹興教育程度高,讀書人比比皆是,能成功走過科舉這條獨木橋的,少之又少。專業對口而又符合讀書人理想的職業,師爺無疑是最佳的選擇。《佐治藥言》說"士人不得從身出仕,而佐人爲治,勢非得已。"反應了官員需要幕僚,落地士人不得不爲幕僚的社會現實。

其次、有興旺發達的政治基礎。

清代統治者爲了,通過科舉名額的限制於捐官的制度來控制漢人士子的力量過於強大。因此清代官員人數很少且行政能力不足,必須需要師爺的輔助。清代統治者爲了加強中央集權也頒佈的官員聘用師爺制度,這就爲紹興師爺的興旺發展奠定了政治基礎。

其三、紹興師爺的專業素質與職業精神造就了紹興師爺的大名。

紹興師爺包括很多種:刑名師爺主辦刑事、民事判牘的;奏摺師爺專門起草呈皇上奏疏;錢穀師爺負責辦理錢糧、稅收、會計事項;書啓師爺專管書信往來;掛號師爺負責批答文件;徵比師爺負責考覈徵收田賦等。

各類師爺都必須有極強的專業素質。也因此大大減輕了其爲官的負擔。紹興師爺入幕之前都進行過長時間的專業學習。如刑名師爺由於要需有專門的斷案等業務才能,必須經過6~7年"學幕"的歷練,否則不足以勝任。而紹興師爺注重師徒相承,一般新學入幕者都要主動拜有名望人品好的名幕爲師,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在幾年的學徒生涯中耳濡目染接受了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的教育。正是由於如此,紹興師爺才成就了鼎鼎大名。

說說紹興師爺的事情 清朝爲何會出現這麼多的師爺 第7張

清代名幕汪輝祖擅長處理官場公務,汪輝祖家境貧寒,二十歲就開始幕僚(師爺)生活,他博覽羣書,專研政務,很快就顯露手腳。乾隆中期,他受閩浙總督尹繼善委託查辦東南沿海各省發現使用"寬永錢 "一案,查明" 寬永錢"系日本錢幣,由商船帶入,非民間私鑄,避免了一場冤案。汪輝祖爲幕三十四年,擅長斷案。後來還做了五年州縣官,名聲很好。

其四,紹興有個很好的幕友圈子,若要去做師爺,能拜師學藝,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

紹興人的親情觀念較重,多數利用親人的關係教授與傳授幕學知識。有許多幕學書籍在圈子裏祕密流行,外圈人難得一見。如汪輝祖的《佐治藥言》和《學治臆說》和王陰庭的《辦案要略》和《刑錢必備》等,當時都是師徒相傳或父子相傳。有一個詞叫做"學幕"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圈子裏的人多爲紹興本地故友親朋,學問私自相傳,久而久之,紹興師爺能人輩出,官員爭相聘用。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