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戴鐸曾是雍正手下最得力的謀士,最後爲何被處死?

戴鐸曾是雍正手下最得力的謀士,最後爲何被處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戴鐸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大清的十二位皇帝中,最不容易的皇帝就是雍正。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他在一場轟轟烈烈的“九子奪嫡”中,以最不被人看好的身份,絕地反擊,最終贏得皇位。大清的歷史中,再沒有比雍正繼位更慘烈的皇子之爭。他一向被後人評價爲是最勤奮又最苛責嚴厲的皇帝。曾經有一謀士,一心助他登基,但是當上皇帝后,雍正卻對他恩將仇報。

戴鐸曾是雍正手下最得力的謀士,最後爲何被處死?

這個人就是戴鐸,很早的時候他就投靠了雍正。雍正繼位的時候已經44歲,爲了得到皇位,他做了充足的準備,籌謀了很長時間。但是康熙子嗣衆多,而雍正當時並不出色,要從弟兄之中脫穎而出,必須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在雍正計劃奪嫡的過程中,戴鐸起了很大作用,他充當雍正的謀士,在康熙末年不斷爲雍正出謀劃策,分析時局。八年間,他寫了10封信給雍正,每封信中,都是以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方式,告訴雍正應該如何處理他與父兄之間的關係。

信中提到“不露其長,恐其見棄,過露其長,恐其見疑”就是要提醒雍正,做人做事要懂得分寸,太平庸了會被棄用,太鋒芒畢露,容易引起兄弟的警覺。這樣的提醒,確實分析的很透徹。這話雖然對雍正有幫助,但是在回覆信件中,他卻擺出了另一幅架勢“語言雖則金石,與我分中無用。”

明擺着雍正是怕奪嫡不成或事情敗露,消息泄露出去,自己被牽連,因此在信件表明的意思是:你說的確實是非常寶貴的建議,但是對於我沒什麼用“皇帝乃大苦之事”,我並沒有貪戀皇位的心。

雍正的心機非常重,他在康熙末年,故意表現的對皇位漠不關心。他不像其他皇子一樣,着急立功,還編寫了一部《悅心集》,讓人感覺他毫無奪嫡之心。其實這正是他的高明之處,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雖然表現上風平浪靜,實際暗地裏他卻有很多謀士,爲他出謀劃策、打探消息,戴鐸就是最衷心的一個。

不過這個戴鐸,雖然對時局分析得很透徹,卻不會看人心。他的大嘴巴,已經令雍正非常厭惡。雍正是一個非常謹慎嚴肅的人,對於與謀士之間的溝通,都防備的非常嚴密,就恐怕出現紕漏。偏偏這個戴鐸還是一個牢騷滿腹的人,有事沒事都要跟雍正嘮叨兩句,言語之中還總是露出雍正就是未來的皇帝這樣的說辭。

在戴鐸到福建做知府的時候,還曾經給雍正回信,說自己在這邊的山中遇到一個道士,行蹤非常神祕,說的話也很特別,等我下次看見他向他問問您的事。這樣的書信,就像說評書的一樣,一段講完,還要留個“扣兒”。雍正向來崇信道術,對戴鐸這樣的書信自然非常感興趣,趕緊回信問他都說了些什麼。但是在對方的回信中,也只說了一半,說道士回覆個“萬”字,等更詳細的事,待我回京再告訴您。

他還在信中滿腹牢騷,說在福建水土不服,又說窮苦難捱,就想早日回到京城。雍正對他這樣沒出息的話語也是非常厭煩,再加上他吊着自己的胃口,於是也故意回信揶揄他,怎麼能說這樣沒志氣的話?

戴鐸曾是雍正手下最得力的謀士,最後爲何被處死? 第2張

此後戴鐸又三番五次表明想回到京城,就算沒有官職都行。越是這樣,越遭雍正的厭惡。因此等到他坐上了皇帝,對這個衷心的謀士也沒有任何寬待。先把他發到很遠的地方做官,後來又給他戴上貪污的帽子,直接處死了。

都說伴君如伴虎,尤其像雍正這樣的不苟言笑,狠毒刻薄的人,更是不好伺候。而戴鐸雖有有高智商,但是情商卻很低,沒事就發牢騷、抱怨,又經常把奪嫡的事掛在嘴邊,留着他在,雍正自然也不放心,因此乾脆處決,一了百了。